陳晨 廣東廣播電視臺
電視記者是借助電視媒體、從事新聞采訪和報道工作的人員。我國電視用戶數目龐大,電視記者的工作能力也得到廣泛重視。從新聞敏感性和受眾心理的角度來看,電視記者既需要擁有基本的文字、語言表述能力,也應具備更深層次的新聞捕捉、內容提煉、引導加工才干,本文就相關能力的提升方法進行分析。
新聞敏感性,是指電視記者迅速、準確地識別新聞價值的能力,嘗試予以優化,基本途徑之一是重視要素提煉。如某地響應政府號召,進行了“文化扶貧”工作,建設了若干圖書館、鄉鎮文化站等服務民眾。該新聞中的要素應包括“精準扶貧”、“文化扶貧”兩大核心,以及對應的時間、地點、主要帶頭人、耗資規模、民眾反響、現實價值、積極意義等衍生內容。在新聞中可通過時間線索予以一一闡明。對于基層執行人員、所有民眾的態度等次要內容,可簡略表達或選擇性忽略,使新聞能夠呈現核心主題即可。
新聞敏感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事件本身,而非蓄意的加工、夸大、隱瞞,這要求電視記者具有客觀準確捕捉新聞事件、表達新聞內容的能力。如在民生新聞中,電視記者針對蔬菜價格上漲問題進行報道,應選取具有代表性、客流量大的市場,確保菜價信息是準確、實時的。對于部分價格特殊的蔬菜,也應在報道中予以說明,避免民生產生“蔬菜價格普遍大幅上升”的錯覺。完成基本內容的傳遞后,還應重視給予后續報道,如“蔬菜價格上漲是由于普降大雪導致物流工作受限”等,使新聞信息完整準確[1]。
方向把控,是指電視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和加工的過程中,應結合國家有關部門、新聞界的基本常識,使新聞內容有所側重,既能呈現客觀事實,也能引導輿論,避免新聞的負面作用無線蔓延。如某地進行黑社會團伙的打擊,取得了理想成效,要求電視記者在進行報道時,把握新聞方向,重點將警務部門、其他機關的工作呈現為觀眾,對于被處理的黑社會人員,簡述其犯罪過程和社會危害即可。方向把控上,還應重視與社會價值觀、主流思想的契合,如進行社會新聞報道時,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工匠精神內容、十九大精神等,確保新聞方向正確、思想積極[2]。
電視新聞受眾心理帶有一定的相似性,即普遍重視了解新聞的全貌,但又對重點部分興趣濃厚,這要求電視記者能夠在工作中做到主次分明。如報道內容為某大學生進行創業、獲利頗豐,觀眾關注的第一個要點,往往是該學生獲取了多少利潤回報,之后會關注其創業過程、投資額度,最后可能嘗試了解該學生是否存在家庭背景、創業資金的來源等信息。電視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時,重點應圍繞“大學生創業”這一主題,將其創業意愿、奮斗過程作為主線,次重點則包括大學生的投資、收益,當地創業環境和扶持政策等,對于大學生是否存在理想的家庭背景等,給予簡述或不予報道。該模式下,拼搏奮斗的正能量得到傳遞,也有助于當地政策的傳播,實現新聞服務民眾、服務社會的目標。
受眾心理把控的基本原則是大眾優先,即首先考慮大部分民眾觀看電視新聞的需求,作為工作的主要參考。如地方財經類電視新聞,受眾心理的基本特點為希望通過新聞了解投資、創業、融資、政策等經濟相關信息。在進行該類新聞的報道時,可將上述內容作為重點,通過直觀可視的數據,給出“當地熱門投資對象”、“不同行業投資回報比”、“快速增加的投資熱點”、“金融政策”、“中小企業創業貸款門檻”等等。在此基礎上,為避免新聞內容枯燥,還應做到“言之有物”,選取典型的企業、經濟現象進行解讀,如“為什么某地物流業發展快速”、“某第三產業企業的發展經驗”等,契合大眾心理需要,發揮新聞價值。
受眾心理的特殊性在于,不同觀眾的關注重點存在差異,可能從多個角度解讀新聞現象,因此建議電視記者工作中設法明確新聞導向,使其積極價值得到呈現,負面影響得到降低或消除。如上文所述民生新聞中的“蔬菜價格上漲”,民眾解讀視角可能包括物價部門工作不力、供應商囤積居奇等。可在進行新聞報道時,將“物流工作受大雪影響開展不順,但各地區相關部門已經積極開展初雪作業,預計兩周內恢復”作為重點,實現民眾解讀視角的引導,提升新聞積極價值。
綜上,電視記者的新聞敏感性與受眾心理把握,直接影響新聞質量和傳播效果,應予以重視。新聞敏感性的提升,可強調要素提煉、客觀準確、方向把控三個要素,從受眾心理的角度出發,則要求電視記者做到主次分明,優先考慮大眾心理,并做到導向明確,使新聞能夠呈現核心信息,服務于民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