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 陳克 河北傳媒學院
《街頭美食斗士》主要記錄了白鐘元尋找藏在世界各地的街頭美食,選取了香港、成都、東京、曼谷、夏威夷、福岡、哈爾濱、泰國等八個地方,將最有代表性的街頭美食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既展現了這些地區的風土人情,又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了街頭美食的獨特魅力。該節目尊重美食,把美食當作藝術,帶給觀眾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現在關于美食的節目和電視劇很多,里面對美食的描繪都是偏向于精致而富有藝術感的食物,干凈、上檔次、科技化的廚房,以及很有情調和質感的餐具,并且配上足足的濾鏡,確實把美食的美發揮到了極致。但是看得多了,總感覺少了點什么東西。現在的美食節目注重的都是精致上檔次,卻缺少了真實生活的煙火氣。對于老百姓來說,大家愛看的并不僅僅是五星級飯店或米其林餐廳,精致的菜肴和靜默的餐桌禮儀,而是喜歡熱鬧的市井氣息,這才是屬于絕大多數人的生活。《街頭美食斗士》的成功,原因很簡單,它拍出了城市中最普通、最尋常卻最容易被鏡頭忽略的東西:煙火氣。美食節目本來就是很需要煙火氣的,如果失去這個,那美食也變得寡淡無味,這也恰恰是近期一些美食節目的一大弊病。而《街頭美食斗士》恰恰就舍棄了精美的高端美食,而是將視角對準大家都熟悉而又忽略的街頭美食。小吃攤、大排檔、街頭特色小店,通過主持人白鐘元的親身體驗和解說,讓觀眾產生了強烈共鳴。國內最新的關于燒烤的紀錄片《人生一串》,也是因為其強烈的真實感而獲得了觀眾的普遍認可。《街頭美食斗士》充分地做到了接地氣,節目中的美食大部分都是街頭的小吃,價格都比較便宜,且比較有地域特色。這也符合大部分普通人的消費水平和生活狀態,比較容易引起觀眾的興趣和產生共鳴。麻婆豆腐、軍屯鍋盔、魚香肉絲、烤串、燒賣、炒冷面等等,都能勾起觀眾的食欲和美好回憶。
這檔節目的定位非常準確,定位于發現美食,而不是制造美食,是真正的在街上去尋找一些美味。有的是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巷子里面,有的是在街邊的小攤上,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夜市那種,露天,小板凳,小桌子,幾個人一坐,很有生活的情趣。美食節目要想做得好,一定要能夠吸引人的味覺,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個懂得吃的人來主持,就比如《美食家》里的松重豐就是那個節目的靈魂,觀眾們看他吃東西就是一種享受。這檔節目也是靠著一個“靈魂人物”撐起來的,看過這個節目的人都知道,在節目里的白鐘元,就是一個很懂得吃這門藝術的人。
白鐘元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美食家,美食家是把美食當作追求的人,不僅是在專業知識上能夠十分了解美食,而且能夠有一種對美食的尊重,因為他會把真正的美食當做藝術,這一點白鐘元就做得很好。在吃腸粉的時候,第一口被這個菜的湯給濺到了眼睛上,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感覺有多難受,但是白鐘元卻顧不得那么多,一邊擦眼睛,一邊還往嘴里填吃的,這是對美好食物的一種向往、一種熱愛,所以才能像他這樣執著,他才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吃貨”。他們在四川吃了有好幾天,還吃了四川地道的小串串。在吃燒麥的時候很燙,湯得說不出話,但還是往嘴里送下一個。在吃東西的時候,根本就不會去顧及關于這些食物的理論,而是專注于吃,他的這種理念,體現了美食節目的真正精髓。
整檔節目以一種休閑娛樂的輕松氛圍貫穿始終,讓處于生活重壓下的觀眾獲得情緒釋放。每到一個地方都會通過食物來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地域特色。主持人通過與當地人的親切交流,快速地融入到當地文化當中去,讓觀眾真實體會到當地人的生活狀態。對美食的呈現,也沒有僅僅停留在吃上,還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他不僅贊美做美食人的手藝,還對美食的來歷非常了解,做到了如數家珍。成都的麻婆豆腐、軍屯鍋盔等的來歷,說得頭頭是道,引起了觀眾的興趣,從而增強了節目的吸引力。
一檔好的美食節目,除了對美食的精心選擇外,還要通過藝術化的視聽語言進行完美呈現。《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精美的畫面處理,《街頭美食斗士》也不例外。雖然是以跟蹤紀錄為主,但在制作上一點也不粗糙,而且通過巧妙的鏡頭處理,大大增強了節目的感染力,在鏡頭拍攝方面,把路邊攤炒面拍出了米其林星級大廚的感覺。在解讀麻婆豆腐時還用上了CG 動畫,也讓食材制作過程不再是干巴巴的口頭闡述而是妙趣橫生的動態展示。
首先是回放鏡頭的運用。在此節目中,運用了很多有意思的倒退鏡頭,把已經做成的美食倒退到沒做之前,在快速的動作回放過程中,前后形成鮮明的對比,讓觀眾對某種美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回放過程中,再配以快節奏的音樂,便有了一種輕松幽默的喜劇效果。
在成都那一集中,在表現豆瓣醬制作過程時,就運用了倒退鏡頭,將豆瓣醬的制作流程回放,從已經做好的麻婆豆腐還原為最原始的大豆,整個過程輕松、幽默,可視性極強,對比鮮明,令人印象深刻。類似的倒退鏡頭在本節目中有很多,成為了本節目的標志性手法。
其次是快慢鏡頭的巧妙結合。作為當下以年輕人為主要受眾群體的美食類節目,對節奏的把握尤其重要。與《舌尖上的中國》不同的是,本節目側重的是親自品嘗體驗,故事性較弱,而且偏重紀實。既要記錄行走尋找的過程,還要突出美食的特色。所以在行走的過程時適當加快節奏,運用快動作鏡頭,在表現美食制作過程時,多運用慢動作鏡頭,進行放大和延時,突出美食的質感,增強其感染力。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節目在剪輯方面確實非常到位,多次運用極短的快切鏡頭,來增強節奏感,使之符合年輕人的欣賞心理。比如菜籽油的制作過程中,特寫短鏡頭快速組接,將菜籽油的質感充分呈現出來,毫無枯燥感。
再次是現代音樂的巧妙搭配。音樂在美食節目中起著重要作用,是渲染氣氛和調節節奏必不可少的元素。整個節目的配樂顯得非常隨意和自由,但又能與畫面緊密結合,多運用現代感、節奏感強的音樂來制造輕松氣氛。比如在表現烤串和軍屯鍋盔制作過程中,配合現代感十足的打擊樂,使整個過程非常輕松而且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在制作辣醬的過程中,既運用了倒放的畫面,又配上了十分輕松的音樂,讓畫面變得趣味盎然。節目中的音樂風格獨特且變化多樣,根據不同場景和氣氛進行變化,但大部分都是自由、輕松的音樂,使整個節目看上去輕松自然,真正契合了年輕觀眾的欣賞心理。
《街頭美食斗士》作為一檔以美食為核心的真人秀節目,將真實與表演結合得天衣無縫,具有極強的觀賞性。白鐘元夸張的表情、動作以及流暢的多國語言都成為了節目的看點。以一種外地人的角度來看待和評價某一地方的美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戲劇性和懸念感,再加上節目組嚴謹的專業精神,對美食的足夠尊重,嫻熟的拍攝技巧和巧妙的剪輯技巧,必然會使其成為一檔制作精良的美食節目。中國的美食節目可以借鑒此節目的制作理念和制作技巧,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提升,為中國觀眾制作更多精彩的美食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