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吉林廣播電視臺
近兩年來,根據中央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戰略以及省委宣傳部的統籌領導,吉林廣播電視臺牢記職責使命、矢志改革創新,加快媒體融合深入推進步伐,從頂層設計、平臺建設以及機制創新上持續發力,不斷拓展新媒體渠道,積極搶占新聞輿論陣地,發揮主流媒體在網絡空間的引導作用。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黨性原則”,這是我們作為主流媒體的根本遵循。在推進媒體融合中,省臺始終把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貫穿于媒體融合發展的全過程,始終不忘我們作為主流媒體的初心與使命。在一系列重大主題報道以及日常融合報道中,吉林廣播電視臺積極營造聲勢、發出主流聲音,以生動多樣的形式講述吉林故事、傳遞正能量,展現吉林大地上那些奮起拼搏的追夢故事,讓更多人了解、愛上吉林這片熱土,讓黨的聲音傳進千家萬戶。
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已經發生巨變,如果還堅守在傳統媒體這“一畝三分地”上,必將迎來被淘汰出局的命運。近兩年來,我臺按照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同等重要的發展要求,2017年設立全新二級法人單位——吉林網絡廣播電視臺,不斷提高新媒體在全局業務發展布局中的優先級。吉林網絡廣播電視臺的定位是基于新載體、新渠道、新手段、新機制的新型媒體,在底層與電視、廣播從內容、資源、技術體系上互通融合共享,在業務布局上囊括網、端、微以及IPTV、移動電視、戶外(樓宇)電視、手機電視以及電商等新媒體產品集群,覆蓋多網多屏。重新架構的吉林網絡廣播電視臺,一方面做全新的媒體平臺建設,另一方面做傳播力和影響力推廣并負責牽頭推進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和全省融媒體集群建設。吉林廣播電視臺自上而下,以自我革命的姿態,從頂層設計提升新媒體發展優先級,打造網絡傳播陣地,讓主流聲音直達各類用戶終端。
從4G 到5G,從全景到VR,從大數據到人工智能,技術是互聯網時代媒體生存發展中的最大變量,同時也是媒體融合的一大推動力。從內容匯聚到內容創作再到內容分發,都離不開技術的支撐作用。近幾年,我臺致力于新技術的應用與研發,逐步實現了全臺廣播電視資源的融合匯聚、全臺記者的協同調度、生產內容的多終端分發以及省市縣三級媒體的互聯互通。
重技術投入輕機制創新,這是很多媒體在轉型初期的通病。技術的創新與融合,最終是要應用在生產流程與人員轉型上面的。而流程與人員需要通過機制的規定與約束才能實現真正的轉型。近年來,我們整合全臺新聞生產力量,逐步建立了包括新媒體首發、稿費獎勵以及協同生產等一系列融合生產機制,重塑生產流程,實現一次策劃、采訪,多平臺編輯、分發,將新媒體生產向內容生產部門前移,逐步構建起了管理扁平化、功能集中化、產品全媒化的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內容,是傳統媒體賴以存在的根基。然而在互聯網時代中,內容泛濫成災,用戶接收各種內容的渠道也日趨多樣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媒體的內容優勢如何充分釋放?歸根結底,就是要掌握互聯網傳播規律、具備互聯網用戶思維。某一類用戶喜歡看什么?哪個點能觸發用戶的轉發、點贊等交互行為?從最初的分析用戶畫像到剖析用戶更深層次的需求,互聯網傳播的難度越來越大了。吉林廣播電視臺也在不斷嘗試轉變話語方式,推動內容生產供給側改革,尤其是在加大傳統廣播電視的二次加工上,更加注重差異化、分眾化傳播,再結合H5、VR、MG 動畫以及大數據、智能生產等新媒體“玩法”,從而最大程度為傳統廣播電視的內容優勢賦能,挖掘臺內各頻道部門的內容資源,立足優勢、深耕本土,以最具吉林地域特色的優質內容留住本地用戶。
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媒體融合就是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氣肩負起主流媒體的職責,以堅定不移的信念永葆一顆熱愛媒體傳播工作的初心,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