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媛婕 中國聯通研究院
新時代,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全面加速,融媒體時代已經來臨。以企業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為主的新媒體平臺不但給黨建工作提供了新的載體,為樹立黨的形象提供了新的途徑,同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幾年,很多單位都圍繞融媒體的概念、內涵、外延以及平臺、技術、渠道、產品等,在理論層和實踐層不斷探討創新[1],對于企業黨建工作來說,要趕上此次媒體革新的時代浪潮,就必須加大改革力度,適應信息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改變傳統黨建的工作模式,擴大傳播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探索黨建工作宣傳、發展的新途徑。
目前,新聞媒體類的黨建新媒體傳播,利用其在傳統媒體中的優勢和黨建宣傳喉舌作用的優勢,已形成全媒體融合情況。例如:“人民網”是集微博、微信、APP 客戶端、網站為一體的融合性、移動性、綜合性傳播媒介,閱讀量、粉絲數都相當可觀。盡管融媒體已取得了很大進步,但“中央”和“地方”的差距十分顯著。根據《2018年全國黨報融合傳播指數報告》,人民網研究院通過抓取2018年1月1日—5月15日黨報報紙、網站、微博、微信等數據,中央級報紙微信文章平均閱讀量29040 次,微博文章平均閱讀量689920 次,而地市級黨報分別為2526次和18153 次,可見地方黨建新媒體的傳播、粉絲、互動等指數和中央存在很大差距[2]。有的企業黨建組織改革動力不足,有的媒體機制僵化,企業融媒體建設面臨的問題很多也很復雜,影響了黨建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制約企業黨建融媒體運營的因素是各方面的,如何從本企業本地區生產、管理實際出發,結合自身特色,設計、開發與運營體現企業文化與生產經營特色的黨建融媒體平臺是值得深究的問題。下面對這些常見問題進行具體介紹。
(一)定位不夠清晰。融合現狀下,不少企業的融合項目還處于分散、隔離的狀態,并未能實現各平臺的優勢互補、有效協作。黨建融媒體的建立,不應是技術系統的簡單堆砌,而是要將本地黨建個性化的內容寓于平臺中,采用互聯網技術將黨建管理、組織生活、學習教育、互動交流等有機結合,更好地教育黨員、服務群眾。在策劃之初,就不能脫離實際,要找準和本單位的業務契合點,圍繞黨建實際、圍繞服務群體、圍繞重點工作開展,發揮好黨建融媒體的服務功能。
(二)運營能力不足。一些企業黨建融媒體運營還停留在傳統黨建工作思維上,在互聯網思維和為民服務意識上還有欠缺,平臺活躍度不高,傳播力不廣。運營不專心、不用心,或者重建輕管,并沒有投入相應的人力和物力進行建設和運營,技術和業務人才短缺,大張旗鼓的創建后,缺乏專人管理,沒有根據新情況進行新媒體時代黨建工作的組織和策劃,存在盲目跟風、管理不善等情況[3]。
(三)內容及功能建設不完善。黨建融媒體平臺應日漸成為黨員群眾獲取信息、交流互動、發表意見的重要平臺,應充分運用平臺創新黨建工作的傳播方式和宣傳方法,讓時政新聞、思想理論、文化建設都得到很好宣傳。但有的融媒體平臺信息發布不嚴謹,內容單一,缺乏新意,圖片或大段純文字的堆砌較多,給人刻板的感覺?;蛘邇H做單向的信息推送,很少互動和交流,存在重數量輕質量,重外在輕內在的形式主義傾向。作為一個服務平臺,如果沒有及時提供給黨員關注的政策、動態、熱點文章推薦等需要的服務,必然會導致讀者關注度不高、傳播效果不理想。
新形勢下,網絡發展到哪里,黨建工作就要覆蓋到哪里。要把時代巨變、黨建知識、模范精神表現好展示好,把服務送進黨員群眾心坎里,企業要著力整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資源,將紙質媒體與企業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興媒體整合,構建起具有企業特色、能夠助推企業生產經營的話語體系,打造全媒體的宣傳平臺。將互聯網和融媒體平臺的整合優勢服務于黨建,需要在觀念和手段結合上、內容和形式融合上進行深度創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重構管理體制。黨建融媒體既要有頂層全面設計,也需要基層積極創新。有的企業融媒體團隊受制于編制、激勵機制分散在各個單位或部門中,壓制了大家的積極性,不能有效形成合力。針對這個情況,可以將網站、公眾號、微博、遠程教育等平臺融為一體,設立專門的融媒體機構,進行單獨績效考核,著力打造一支懂技術、懂運營、懂管理的全媒體人才隊伍,形成一次采集,多種產品、多媒體傳播,既保留個性,又形成合力,互融互通,增強活力。
(二)加強內容和功能建設。
1.黨建融媒體服務平臺作為提供黨建信息的窗口,應能直觀地體現黨委的最新精神,能夠涵蓋黨的政策法規查詢、黨建工作網上部署、黨員隊伍網上管理、黨員服務網上提供、黨課知識網上學習等內容。黨務管理工作和平臺結合進行,可以發揮新媒體對社會輿論的積極引導作用,使黨建工作更加規范和民主。對已“關注”公眾平臺的讀者進行個性化服務,可以增加用戶使用率和黏性。在平臺中將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的各個環節,既重黨建又重業務,有助于實現黨建和業務工作雙贏雙促。另外還要根據后臺提供的信息關注度、人群特征等數據,不斷總結改進,合理規劃資訊政策、黨建服務、信息傳播三類話題頻率,完善欄目和內容,適應不同粉絲需求。
2.黨建融媒體平臺除了展示傳統和新媒體黨建的內容和形式,還可以聚合優勢,對海量信息進行有機聚合,使各種媒體形態有效整合,實現用戶的自主選擇、精準選用和互動體驗。例如“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已打通內容、技術、終端、管理等各環節,聚合眾多媒體的優勢資源。目前的“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不但是一個基于信息服務的學習平臺,更是一個融報、刊、臺、網、端、微、號、屏各種資源于一體的典型的融媒體,實現了PC 端和手機客戶端兩端互融互通,是一個精彩的多媒體呈現、多資源聚合、多技術應用的融媒體平臺[4]。
(三)增加互動性和讀者的參與度,提高影響力。打造精品離不開編輯和作者的用心,也離不開讀者的熱心[5]。深度參與是公眾平臺能夠持續運營的重要支撐,定期發布一些能夠激發黨員熱烈討論的話題,進而擴大公眾平臺的受眾群體,黨員根據權限,進行發帖、評論、留言等操作,使平臺編輯可以深挖讀者信息需求,并對推送的內容與作出及時調整和改進。平臺還要積極組織和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局面,比如“學習強國”APP 中通過積分形式激勵用戶轉發分享、收藏評論、在線答題、專題考試等,進行學習行為分析和支部內排名,有效激發大家學習興趣[4]。
(四)緊緊圍繞生產經營開展工作,實現黨建和中心工作同頻共振。在平臺上可定期組織學習促進會,以“黨課+業務”等形式,鼓勵人人講黨課,及時分享最新的黨建政治理論以及技術業務知識、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工作能力。設定勞動競賽項目及活動,引導員工講奉獻、強技能、促發展。通過黨建融媒體平臺讓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改革發展中發揮作用,實現黨建與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雙贏雙促。
(五)5G 時代,要做好“傳播+服務”的轉型升級準備。借助5G 的低時延特性、嵌入式GPU 等技術,融媒體平臺的作用將更加凸顯。新媒體從業人員需要順應時勢,把好方向、找準定位,加強媒介素養、數據素養、技術素養,聚合服務、融合發展,實現黨建融媒體平臺的進一步轉型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已從發展目標、指導思想、實現路徑等多方面為媒體融合發展繪就路線圖,用好融媒體平臺可以引領學習新風尚,促進黨建新發展,使得黨建工作考核科學化、常態化、精細化。黨建融媒體平臺想運行起來并不難,但要想做的好,并且始終做好,需要科學策劃、集思廣益、精細運作,才能確保黨建融媒體“上接頂層,下達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