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建勛 昌寧縣融媒體中心
隨著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新技術改變了傳統新聞傳播的形式,未來媒介融合是新聞媒體新的發展方向。媒介融合后,新聞的采編方式也發生了改變,需要工作人員積極的適應,提升工作效率,也需要在創新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網絡時代的發展下,現代的網絡技術,使得傳播的形式更加的多元化,傳播的范圍也越來越廣[1]。因此,工作人員需要以人為本,迎合群眾的口味,關注民生,報道社會生活中的時事,與社會實際相關聯,要挖掘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容易與觀眾產生共鳴。如今,新聞傳播主體和以前不同,不再是單一官方媒體,而是多元化媒介進行傳播,通過手機、平板等設備都可以作為傳播的途徑。隨著人們的了解信息化程度逐漸地增強,傳播的方式也更加多樣性。如微信、新媒體視頻等傳播模式,改變著新聞單一的傳播模式。
媒體融合使得新聞傳播報道的形式上有了創新,不再是一成不變的形式,新聞報道的形式比較多[2]。因此需要新聞工作者詳細地了解現代媒體的使用方法和途徑,需要加強對互聯網技術的學習,使得新聞資源能夠通過網絡技術的方式,得到有效的整合。在進行采編新聞時,需要按照實際群體的需求,完善信息的架構,面對市場的競爭壓力,讓自己能夠有標新立異的內容,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就需要盡量做好獨家報道的內容,并且要學會實現信息的整合。
與傳統的新聞報道相比,在媒介融合時代的發展下,傳統的新聞報道形式逐漸被新媒體時代創新思維所改變,從本質上發生了變化。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整合新聞資源,深入的挖掘內容,從多個角度進行剖析,要使內容和報道形式上都有創新,學會換位思想,再進行編輯,傳達好新聞的核心內涵。要采用多元化的新聞報道形式,嘗試創新與突破,引發受眾的關注和對新聞的深入思考。
在媒介融合時代中,要改變新聞采編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積極的面對工作上的創新和整理。要以熱情的方式,迎接時代帶來的挑戰,改變自己老套、一成不變的工作方式,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新聞采編人員的價值,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新聞采編,在媒介融合的時代中,需要新聞采編人員,有對新聞判斷的敏銳能力,要提升采編和傳播新聞的質量和效率。所以,需要增強對新聞信息內容質量好壞的判斷性,在采集新聞后,新聞采編人員要深入的分析,并研究、總結,形成一篇有思想、有指引性、正能量的、發人深省的新聞報道內容。另外,要保證新聞信息有較高的質量,并且要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同時要選擇好新聞的題材內容,優化選題,提高新聞報道的效率。
在媒介融合下,各個媒體的資源之間資源都相差不多,所以競爭的核心還是人才競爭。新聞采編人員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模式有了很大轉變。新聞采編人員是媒體的主要力量,關系著媒體機構的發展水平,因此,新聞采編人員需要不斷的提升自我的素質和能力,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知識體系,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在媒體的市場中,讓自己具備競爭力。
在選擇新聞素材上,要選擇貼近人們實際生活的內容,從大眾的角度出發,如,報道民生類的內容,為百姓發聲。對新聞采編人員來說,找到適合的素材內容,并要進行深入的挖掘,找到百姓喜歡的、關注的熱點內容、民生內容,在進行優化編輯,這樣就會制作出受眾喜歡的新聞內容。不斷提高自己的選擇水平,確保所采編的內容合理、可行。
新聞采編人員同樣需要具備良好的新聞策劃能力,良好的策劃能力有助與改善新聞報道的質量。因此,在目前的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中,新聞采編人員需要有一種緊迫感,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價值,適應對待的發展,使自己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因此,要提升自己的新聞策劃能力,進而實現新聞報道對高質量內容的要求。目前,媒體的來源都比較相近,因此需要新聞采編人員,有擇優挑選信息的能力,讓所選擇的新聞,能夠有較高的閱讀量,抓住受眾喜愛的點,提高新聞的價值和傳播量。
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新聞編輯人員,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采編能力,以及新聞的策劃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新聞事業,要報道有深度的內容。找到不同的角度和論點來闡述新聞,并引發受眾的思想和評論,不斷的提升自我的價值,加強學習與創新,不斷的與時俱進,推進我國新聞采編事業不斷進步。為我國的新聞采編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