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旻 中國電力出版社
隨著傳統出版逐漸轉向數字化出版,過去,傳統的紙質出版教材也徹底被打破,進而逐漸過渡向數字化教材方向轉變,這對紙質教材而言起到了巨大的補充作用。但在出版教材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依然面臨著很多瓶頸問題,如何有效創新出版思路,進一步推動數字化出版行業的穩步推進,越來越受到出版行業的廣泛關注。
在教材出版行業中存在的問題非常突出,目前出版內容質量不高,創新力存在很大不足,這是很多教材出版人士廣為所知道的現象。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圖書出版行業近年來也取得較大發展,規模上不斷擴大,過去注重產品研發的很多出版機構,逐漸向教材領域進行轉變。但是對于教材而言,說教是其具備的一種特性,在其編寫過程中,具有較強的理論堆砌特征,同時結合一些案例進行編寫。為了更好地研發創新型的教材,需要充分重視設計以及策劃工作,但是教學過程與課程設置彼此協調的統一式管理,徹底全面的顛覆課程,進行開發創新又受到很多約束,種種這些問題,對這樣才編寫的作者造成很大影響,寫作過程也必定受到這些問題的影響,導致創新力不足,缺乏新意。特別是紙質教材出版中,這種問題一直存在。由于各院校使用習慣,在發行渠道上,紙質教材基本固定,致使很多出版社,為了保證出版量,只注重中盤發行渠道工作。而隨著數字化的不斷深入,信息更加開放與對等,只有讀者感興趣的信息,才能引發其購買信息的欲望,所以在數字出版過程中,創新依然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核心內容。
(一)人才培養是迎接挑戰的重要法寶。受傳統出版行業的影響,其本身固有的特質,造成信息技術方面人員嚴重不足,特別是具備高素質研發能力,又具備較好出版能力的人才更是缺乏。創新與隨意想象存在明顯不同,而是在自身技術水平基礎之上以及原有資源的前提下,通過更加新穎的形式進行呈現,實現傳統出版效果上的突破,打造新的產品優勢。這對出版技術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相關人員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與能力,同時還必須要具備先進的策劃思路。但是在傳統出版行業中,對于人才的管理,主要通過事業單位制度管理模式進行管理,相應的管理體制缺乏完善性,對人員的流通形成很大阻礙。而且現代數字化出版模式,越發需求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但現在高校目前專業設置情況,難以達到這些符合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嚴重影響數字化出版新型人才的培養力度。只有人才儲備充足,從業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才能對出版行業新的業態形式充分的把握,在此前提下,策劃出更加先進的產品,形成新的產品優勢,引領出版行業快速發展。
(二)與高科技公司合作。只有在大量實踐與努力下才能完成內容生產過程,通過書籍,音樂,電影,多媒體教育產品等多種形式呈現知識產權,并推廣于全球,這是世界上多數大型出版公司,謀求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前提。但是迫于自身技術實力的不足,很多大型出版公司,也在積極和高科技公司進行合作。具有代表性的如哈珀·柯林斯集團,花費大量的資金,通過數字化形式來存檔過去幾萬種讀書以及新近每年出版的3500-5000 本新書,大大促進圖書內容自主性的提升與發展,在科學技術引領下的新媒體環境中,這些世界先進出版巨頭,依然在出版行業占據領先地位。
再有數字出版概念剛剛提出時,便隨之出現非常多的版權問題。而在版權保護上,我國在此方面還存在很大不足,特別是數字出版在我國的快速推進,版權保護問題更加凸顯,數字化的閱讀內容,使閱讀的便利性大幅增強,但與此同時,網絡開放的空間,更為各種盜版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伴隨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各種信息也在呈現海量增長,就如現在的數字期刊,作者數量非常驚人,如果對每一位作者的授權方式進行尋找和獲得存在較大難度,這便很容易導致授權不真實,或者疏漏情況的發生。出版單位在于電子書提供商進行預裝電子書內容或者下載協議簽署過程中,伴隨的版權問題,主要突出在以下幾個方面:沒有形成完善的數字版權概念時,迄今為止,許多出版社的早期作品都存在數字出版上的曖昧現象,無論是個人還是出版社,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均有越權行為、侵犯事實發生;隨著數字著作權概念的提出,作者沒有授予數字版權條款的出版社,電子書籍提供者為了方便,與出版社協商簽署,對作者的數字著作權形成著作權侵權。現在數字版權爭端問題越發突出,在數字出版領域介入過程中,教材出版同樣面臨此類問題。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些問題發生,教材出版中必須要將下面幾點做好:
1.目前已經在銷售品種中的,需要及時和作者取得聯系,對數字版權歸屬問題進一步明確,設立新的出版合同,并對版權細節進行明確,其中還涉及數字收益分成問題等。
2.策劃新選題過程中,必須要對數字版權概念給予充分重視,并明確數字版權歸屬,簽署相應合同。
3.在掌握了同類產品的數字版權后,要嚴格監督相關電子書籍的發行情況,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侵權行為,采取有利措施維護其權利。
4.全新的數字教材是集文字、圖片、多媒體等很多介質形式的綜合呈現,對數字教材各環節內容進行數字教材組織時,必須要保證具有明晰的版權,應當避免對他人著作權形成侵犯。
雖然數字出版獲得很好發展,但是目前很多從業者依然是在紙質書和電子版專項網絡銷售的層面。當前,一些電子書包在某些學校逐漸開始推行。其優點是,它比紙質書籍更環保,聲音和視頻資源也更豐富,可以攜帶筆記本、平板電腦等。在美國的一次調查中,90%以上的學生期待ipad 等數碼產品的授課方式。同時針對美國河邊聯合校區開展調查研究發現,相較于傳統教材學習的學生,在學習效率上,利用ipad 進行學習的學生,其學習效率有了30%的提升。
和中國相同,電子書包相關方面話題在美國也非常熱門,依照蘋果公司相關數據統計發現,目前已有800 多萬臺ipad在全球范圍內,很多教育機構中售出。同時,該公司還在此基礎上,打造出適合教育機構專用版iMac,從外觀上看,與蘋果公司別地iMac 非常類似,僅僅產品配置上稍微低一些價格也不高。電子書包的廣泛推行,對開發數字教材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在出版行業中,一直以來都沿襲著傳統的思想,導致教材研發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創新力缺乏。在創新教材產品過程中,很多國外大型出版機構進行過很多新的嘗試與創新,這些可以發揮很好的參考作用,今后在教材產品創新方面應當積極應用。下面結合實踐對數字教材開發的機箱功能進行闡述。
(一)教師資源中心。該中心可以看作教師利用教材進行授課的百寶囊,該中心中涉及PPT 演示文稿以及相應素材圖片,案例文件和授課指導手冊等很多資料信息,這些都是授課時老師需要用到的。教材選用過程中,便可從該中心內,對于授課的全部資料進行獲取,促進備課以及其研發其他課程的順利推進。
(二)作業與測評。據相關統計,在美國有450 萬名以上的大學生通過貝爾森的在線學習計劃學習,此后的230 萬名以上學生被貝森的在線作業、我的考試科目在線學習等記錄在案。通過該程序,可以開發出16 種、200 種以上的教材,而且這些教材都是自動性的,在數碼教材的在線學習功能下,可以利用所有相關產品。
(三)定制化出版。對于這種形式出版而言,是基于數字出版理念,依照需求出版的重要分支。能夠依照課程和自身要求,在培生數據庫內,對自己所需的內容進行選取,利用自動化模板,對內容進行篩選確定便可成書。這種出版方式,使授課過程中老師只有對參考書大量翻閱,才能更好開展授課的難題進行了有效解決,大大提升了資料的參考水平。
隨著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成為當前的改革重點,在教學改革中,教學內容,方法以及手段的改革可以與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充分結合,實現教學改革的創新與發展。教育信息化在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高等學校以及廣大老師的通力協作之下,獲得了很好的發展,但是也暴露出很多問題。特別是在制定數字教學資源方面的標準水平仍然較低,各平臺之間沒有交換數據的相應標準,難以在更大范圍內共享精品課程。
而且傳統出版行業內,專業技術人員存在很大不足,在出版行業,沒有充分認識到數字出版標準化的重要性,某些關鍵標準制定不能達到統一一致。這對我國數字化出版的發展形成很大阻礙。雖然新聞出版,出版物發行,信息化等相關標準體系在十一五期間基本完成,但體系標準還缺乏科學分類不夠清晰,這些問題的存在,對數字出版行業致力發展形成很大阻礙。
由于數字產品標準難以及時建立,不同出版機構對自己的初步標準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簡化,對出版行業,對穩步發展數字出版領域起到重要作用。教材出版社出版本身問題,課程結構規范,數字化資源的技術標準、元數據標準、課程資源封裝標準等的部分充分重視數字資源標準,這些標準被制定后,教育資源是作者提供的過程中更有依據。在總資源平臺中接入所提供的相關材料,更加的順利。然而在標準制定階段,需要對國外優秀機構和一些大型的出版社,在出版方面的成功經驗進行積極借鑒,既保證未來發展,又要考慮兼容性及未來更大范圍內的標準統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