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崗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是一個具有強大社會功能的特別的文化現象,使文化超時代傳承、使文化大范圍傳播、使文化高質量表達。醫學經驗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代表了一種文化,需要依托諸如出版之類的傳播手段,才能得以指導大眾的身體健康,為人類的生命保駕護航。傳承兩千年的中醫文化,更需要這種不間斷的保護與整理,才能有效光大,護佑人類的健康。其中,中醫名家的突出表現,更使得出版人堅信中醫的理論本源與實踐優勢?;诖耍P者不斷嘗試著優秀中醫名家經驗的出版工作,有耄耋之年的國醫大師,亦有意氣風發的中青年專家。新時代下,中醫名家經驗傳播如何才能更有效率,滿足人們對中醫技術或者中醫藝術的渴求,結合自己多年的出版實踐,給予理論性探討。
圖書出版是一項始終遵循時代要求的使命性工作,如此才能適應于當前的社會發展態勢,釋放其應有的光芒。新時代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是一種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經濟形態,[1]這種經濟形態以嶄新的形式出現,并有劃時代意義。知識經濟在社會經濟生活中逐步體現出勃勃生機的活力,其蘊含的巨大力量正在釋放,并開始對人們的生產方式產生廣泛的影響,比如人類社會的經濟結構、資源配置、生產關系、分配方式等?;诖?,中醫藥類圖書在知識經濟時代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怎么能讓鮮活的中醫名家經驗類圖書擁有更加廣闊的前景,值得探索。
在知識經濟背景下,緊跟新時代,有傾向性地面對年輕讀者是時代的要求。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的前列。[2]新時代賦予青年人以重任,要主動擔當作為,也意味著青年人的成長和培養理應成為國家工作的重點。因此,我們在傳播中醫名家經驗的實踐中,青年讀者理應成為我們的重點研究對象。真正做到,用名家的經驗影響新時代的青年人,建立中醫文化自信,從長遠看,更加有利于中醫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同時,必須考慮新時代下的青年接受度。出版既要滿足傳播當代中醫大家智慧的需要,也要找尋能被青年人較為順暢接受中醫精髓的方式來,從而深入人心。一味按照固有的傳播方案,不僅不能引起青年讀者的理解與共鳴,反而會造成富有創造性青年讀者的遠離與漠視,失去了出版應有的引導意義。因此,出版單位充需分利用大數據的手段,掌握分析新青年的閱讀特征,勇于創新,策劃備受青年青睞的中醫選題。
知識屬性是圖書的根本價值所在,強調和凸顯圖書的知識屬性是圖書產品定位的關鍵;同時,圖書產品又是具有市場屬性的,需要明確相應的市場受眾,只有傳播到盡可能廣泛的目標讀者,才有可能實現圖書的經濟效益和市場價值。[3]圖書產品承載的知識、文化、信息等內容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因此圖書的知識屬性和市場屬性不會總是完美地匹配,考量圖書專業屬性及受眾的特點對出版內容進行必要的優化,使圖書產品的兩種能較好地表達,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出版的必要工作。同時,在這個接受信息多樣化的全媒體時代,讀者關注信息的方式會改變,但是對內容的要求卻始終如一。如何對中醫名家經驗類圖書做到價值最大化,傳播長久化,考驗著每一位中醫出版工作者,也是當前中醫出版人不斷要解決的時代問題。一成不變的傳播習慣,在滿足讀者閱讀感受方面,定會出現諸多不適應,難以讓自己包含著豐富知識的圖書有長久的生命力。出版單位需要建立起一座溝通作者與讀者和營銷平臺的橋梁來,了解讀者需要的風格,把握作者自身的品質,利用平臺的有效策略,加上出版單位同時具有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的理念,精耕細作,探索具有傳世價值的內容,方能提升圖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地升華圖書的價值,讓先進的中醫文化通過方案的改變得到有效傳承,也必將成為中醫出版工作者的重點。
精品出版物是提升出版社品牌影響力、內容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只有把精品出版物做出特色、做出影響與規模,才能產生品牌影響力。[4]精品出版勢必成為出版的常態。精品出版體現出來的競爭優勢,又要求出版單位必須充分重視拔高出版層次的學科特色與專家隊伍,這是樹立精品形象的必由路徑。中醫名家經驗的出版,同樣需要精品化戰略模式,而不是走千篇一律的模式,人云亦云,重點不明顯,難以影響到新時代的讀者。精品化強調的是質量,質量需要時時突圍,不可滿足于既定的文化資源表達形式,以非常普通的方式呈現,長此以往,名家經驗類圖書就失去了進一步發展的勢頭,面臨淘汰的危機。另外,學以致用是出版的目的之一。新時代下的讀者,更看重的是產品的可實踐性,需與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需密切相關。離開了讀者的閱讀需求,閉門造車,難以建立起可觀的出版效率,不利于出版物的有效傳播與出版社的成長。分析目標讀者的需求,充分挖掘中醫名家經驗的現實意義,用恰當的方式講好中醫名家經驗故事,出版與市場的銜接才會匹配,中醫名家經驗的傳播才會更加順暢與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