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洋 廣西廣播電視臺
電視節目導演是節目的引導者,對節目的整體效果會產生全局性影響,在節目統籌安排中,發揮出主觀情緒在電視節目制作中的積極影響。電視節目導演要以宏觀的視角,對各個環節可能影響到最終節目質量的要素做出反應,展現出電視節目獨特的藝術性。
電視導演是節目的編導,雖然最終制作出的節目并非完全是個人喜好的結果,但是導演的主觀情緒可能會對節目的走向、內容、節奏以及呈現方式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節目最終的品質。電視節目的個性化特征與每一名導演的主觀情緒有著密切關系,節目若想實現個性化發展,就需要以電視導演的主觀情緒進行助推,在節目腳本的基礎上,根據發展需求與情感動向,以主觀情緒適當地進行協調。與作家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作曲家通過音符展現內心世界、畫家通過色彩表達情緒變化一樣,電視節目導演通過節目制作中的情感涌動,展現出節目藝術美感。由此可以看出,電視導演在節目制作中,并非簡單地將節目劇本呈現在電視畫面中,而是配合內心情感變化,將多種要素轉化為電視節目內容,展現出個性化的藝術形態[1]。
電視節目導演對于電視節目的整體呈現起著關鍵的作用,電視導演本身的素質會影響到節目的效果,所以,導演要在工作中,掌握自己的主觀情緒,發揮出正向影響,帶動自身各方面素質的發展。比如,以積極的主觀情緒實現換位思考。從本質上進行分析可以看出,電視導演具有換位思考能力,才能確保節目內容豐富,同時提升節目的層次感。以訪談類電視節目為例,電視導演要能發揮出積極的主觀情緒,將節目引向真實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電視節目媒體從業人員習慣了使用規定的語氣進行對話和訪談,在節目中,觀眾們很少能夠看到接近日常生活的談話,這種情況下,觀眾們和電視人之間的距離增大,觀眾會對節目的真實性產生質疑。當電視導演積極的主觀情緒用于訪談類節目制作中,可對現場的主持人、嘉賓與觀眾的互動方式進行引導,在節目導演的組織下,主持人提出更多能引起普遍共鳴的話題,嘉賓也更容易從自身的角度思考并回答主持人提出的問題,雙方的良好互動可以帶給觀眾們更好的觀看體驗[2]。
因為電視導演的主觀情緒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在進行節目制作時,需要借助情感化的表達方式具體地展現出來。比如,在進行情緒渲染中,若要展現出悲觀的情緒,可以使用昏暗的照明燈光;若想要展現出愉悅的氣氛,則可以使用具有動感的背景音樂。借助不同的設備與道具,有利于豐富節目的情感,以此使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更好地感受到節目內容的喜或悲。節目的色彩還可以通過節目的呈現方式加以豐富。比如,在訪談類電視節目中,傳統的訪談模式為主持人和嘉賓相對而坐,按照臺本的內容推進節目流程,這樣的談話方式可能無法吸引到觀眾的注意力,談話的內容也可能僅限于嘉賓的工作層面。對于觀眾們而言,他們更想要了解到嘉賓的工作、生活、情感等多方面的內容,固化的模式不利于嘉賓放松,觀眾們的觀看體驗無法達到最佳。面對這一問題,電視導演要發揮出自身主觀情緒的正向影響,調整節目的形式,豐富節目色彩。比如,讓嘉賓和主持人圍著餐桌而坐,在節目開始之前,詢問嘉賓的家鄉和日常飲食喜好,邀請專業的廚師為嘉賓做出家鄉菜和喜愛的飲食,營造一種主持人和嘉賓老友聚餐的氛圍,使雙方都能進入到相對放松的狀態,更好地進行交流互動,打造出別具一格的節目類型。
電視導演將自己的主觀情緒和節目制作相互結合,能通過實踐的方式,使導演的主觀情緒更加具體,進而對電視節目品質產生影響。對于個體而言,任何主觀情緒都是以現實為基礎,導演要充分地考慮到觀眾們對于實際生活的理解,體會觀眾們的電視節目觀看需求,制作出能夠展現具體情緒的節目,與觀眾們達成情感上的共鳴。如果在節目制作中,導演沒有充分地考慮到觀眾們的情感體驗,則制作出的節目無法真正觸動觀眾。電視節目的藝術語言中,蒙太奇是一種能夠集中展現出主觀情緒的語言表現形式。電視節目導演可以通過切換與拼接不同的鏡頭,能形成獨特的敘事結構,進而讓電視節目的節奏變化和導演主觀情緒緊密結合,產生獨特的思想感情。導演要注重主觀情緒、節目內容和藝術性的融合,促進三者相互交融,才能在實踐中達到節目生根發芽的效果,獲得更強大的節目感染力與號召力。
綜上所述,電視導演的情緒各有不同,在制作不同的電視節目時,個人內心的想法和觀念也會產生一定的變化。導演的主觀情緒會反應到電視節目的形式、色彩、內容和品質等多方面,在工作中盡量避免負面情緒出現,以積極的正面情緒引導電視節目向健康的方向發展。電視節目導演要廣泛地吸納不同的藝術語言,使自己的主觀情緒具體地展現出來,便于觀眾更好地理解節目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