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玲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36 氪于2010年12月創辦,早期以編譯TeachCrunch 科技博客的文章為主,現已成功轉型為互聯網創投綜合服務企業。2015年10月完成螞蟻金服領投的1.5 億美金D 輪融資,2016年12月完成招商局創投領投的數億人民幣戰略融資,成為科技類垂直媒體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其發展模式非常值得研究。因此本文以36 氪發展模式為研究對象,深入探析我國科技類垂直媒體的成長之道。
學界關于36 氪的研究并不多,且研究比較淺顯,多是發展歷程的闡述和同類媒體間的比較分析。學界關于科技類垂直媒體的研究多集中于虎嗅網和鈦媒體,以36 氪為研究對象來分析的寥寥無幾,僅發現一篇以36 氪為例,來探討科技博客網站商業模式的論文。
2019年5月31日,通過Alexa 網站查詢近3 個月內中國網站排名。Alexa 排名顯示:36 氪位列205 名,而與之類似的科技類垂直媒體虎嗅網和鈦媒體分別為419 名和709 名。從訪問量排名來看,36氪也相對靠前。
經過近九年的發展36 氪成為該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成為創業者和投資者的最青睞的平臺。與它始終明確的定位和不斷探索的多元化盈利模式息息相關。
2010年,國內關于互聯網創業的資訊非常少,創業者又迫切需要最新的創業資訊,加之國外TechCrunch 的成功。TechCrunch 每個月的訪問量一度達到了920 萬人次,年吸金量已達1000 萬美元。[1]因此36 氪定位為國內創業者提供國外互聯網科技創業資訊,內容也主要是編譯TeachCrunch 網站中的文章,填補了國內市場的空白。
36 氪在發展過程中,基于用戶轉化的需要,將單純提供資訊的平臺升級為創業服務平臺。生產資訊的同時,也提供創業者和投資者交流的平臺,比如知名的“36 氪開放日”。
隨著虎嗅網、鈦媒體等科技類媒體的崛起,單純依靠為創業者提供創業服務已不能滿足用戶需求。為更好的留住用戶資源,36 氪進一步升級為提供創業融資的互聯網創投平臺。為此36 氪推出36 氪+,36 氪+入駐了大量投資人和創業項目。至此,36 氪搭建起了創業者和投資者之間的橋梁,成為國內知名的互聯網創投平臺。
36 氪作為科技類垂直媒體行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它構建了自己獨有的多元化盈利模式。在充分了解市場需求、自身產品及資源的基礎上,36 氪將自身產品和市場、資源進行結合,打造了以用戶價值為核心的多元化盈利模式。
1.廣告
36 氪與同類媒體一樣,主要收入來源仍然是廣告。線上的廣告收入主要來自網站和客戶端。它的廣告位主要有首頁輪番圖、彈窗、內置軟文等。36 氪的廣告銷售人員不能決定編輯的內容,而是由撰稿人來判斷和決定寫什么內容。從這種模式中可以看出36 氪并沒有刻意追求廣告盈利和流量。現狀卻是網站的廣告收入盡管不能盈利,但是基本實現了收支平衡。
線下,36 氪主要通過舉辦大型活動來獲得贊助。舉辦活動不僅可以給創業者、投資人等提供交流的平臺、創造結交人脈的機會,同時也可以提升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自己的影響力自然就會獲得其他企業的贊助。
2.付費專欄“開氪”
于2017年2月15日在36 氪客戶端上線的付費專欄“開氪”是36 氪探索盈利模式的一種方式。不同于36 氪+是專門服務于投資者和創始人,開氪的用戶群體更加廣泛,更多是C 端用戶,即用戶是個體而不是企業。2017 正值知識付費風口,隨著知乎、分答等不同模式付費產品的出現,讓知識付費成為互聯網的熱門話題。
36 氪正是看中知識付費帶來的商業機遇,其總裁馮大剛曾提到,專業化的知識付費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知識變現是影響力的變現。36 氪的影響力在專業領域是公認的,正如京東創始人&CEO劉強東所言,36 氪的內容始終圍繞著品質。因此開氪可以在憑借影響力和專業性在知識付費的道路上走的更遠。經過兩年多的發展,開氪的從最初的5 個專欄發展到現在的28 個專欄。課程的主講人的質量有保證,內容涵蓋面十分廣,價格方面也十分平民化,而且還提供免費試讀。可見36 氪是一個真正站在用戶角度為用戶提供服務的企業。開氪的經典專欄-36 氪每日商業精選,截至2019年6月4日有36.1 萬人為其付費,可見36 氪的用戶變現能力,只有用品質做內容,真正站在用戶角度為用戶服務,盈利其實并不難。
除此之外,36 氪已經意識到如果僅服務于C 端(用戶)是無法實現長期盈利的,要想長期盈利未來一定是服務于B端(企業)群體。為此36 氪打造了36 氪+和氪空間來探索B 段盈利模式。
內容上,36 氪在用品質做內容。36氪CEO 劉成城曾言:翻譯國外的資訊不是關鍵,關鍵在于翻譯國外的什么資訊。要翻譯對國內用戶有價值的資訊,最新的、前沿科技產品報道。服務上,要站在用戶的角度提供服務。36 氪無論發展到哪個階段,都始終將用戶放在第一位。36氪舉辦的項目也是從創業者需求出發,甚至放棄盈利,以免費的形式給創業者提供服務,幫助創業者和企業解決融資問題,為其提供支持,降低創業風險。比如,36氪創新的推出了股權眾籌退出機制“下輪氪退”。
36 氪的成功,給我國科技類媒體的發展提供了借鑒意義。盡管每個媒體的發展都有自己的模式,但是核心始終應該是用品質做內容,為用戶服務。在用戶注意力稀缺的今天,更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