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兵 繁昌縣融媒體中心
突發事件是新聞報道中的一個常見話題,但對于許多縣級電視臺來說,突發事件的報道非常謹慎。為了避免風險,許多縣級臺往往選擇削足適履而不進行報道。然而,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傳統的縣級電視媒體如果不及時報道或報道不準確,就會使其陷入窘境。那么如何搞好突發事件的報道,是縣級臺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突發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發生的、存在的重要事件,它會嚴重影響到一個地區的社會生活、政治生活乃至經濟生活。基于此,一直以來對于突發事件的報道,是各級傳媒共同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報道的質量被認為是在新聞競爭中搶占眼球的有效手段。那么,縣級站對突發事件該怎樣進行報道呢?如下所示:
快速使突發事件報道的第一要義。縣級臺與中央電視臺和省級電視臺相比,具有其自身的優勢:與現場的距離更近。如果有突發事件發生時,縣級臺更有可能爭搶到“第一時間”,去到“第一現場”。由于它接近基層,使得地方臺比省和中央臺更容易接近平民百姓,和社會更接近,在本地區發生突發事件時,更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第一個現場。只有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現場,離現場越近,其報道才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
事實上,無論整個事件是否可以報道,媒體和記者都應該首先趕到新聞現場,掌握第一手信息。鑒于此,中央電視臺的實際做好非常值得縣級臺學習。在國家廣播電視人才交流中心成立前,國家新聞出版行政管理局組織了國家廣播電視人才的培訓工作。
據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張泉靈介紹,面對突發性新聞事件,只要中央電視臺沒有收到上級新聞主管部門的管制通知,就應迅速派出記者報道突發事件,并在公告后立即停止報道。央視這樣做的原因是由于當今網絡媒體興起,每個人都能在網絡上發布新聞,使得許多突發事件無法被“掩蓋”,“蓋的”越多,對政府和媒體的被動性就越大,其公信力將受到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在今天我們提倡信息公開,主張面對突發事件,不隱瞞,而是選擇公開報道,已經成為黨委政府和上級新聞機關的共識。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已開始在這方面開展積極實踐。作為當地縣級電視臺,應積極跟進和嘗試。
對于突發事件來講,第一時間準確報道及其重要。在觀眾面前能夠呈現新聞場景的唯一方法無疑就是現場直播。然而,現場直播的門檻也是非常高的。鑒于此種情況,縣級臺可以采用新聞滾動播出的方式,對突發事件進行準時的報道,它成為第二種有效的選擇。滾動播出與現場直播相比,具有方便快捷、且低成本投入的優勢,無需是由特殊的技術設備,只要將原有的人員和設備進行統一調度好,就能順利進行。
只依靠新聞部門對重大突發事件進行報道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打破欄目和部門的限制,投入整個平臺的力量來進行報道。就需要電臺領導建立一個專門對突發事件進行負責的領導小組。通過領導小組,對全臺的資源進行優化組合,最終讓節目實現形成一條龍的,人員統一調度,行動統一指揮、節目統一籌劃的目的。
突發事件不同,其效果也截然不同,所以在具體的報道中要有區別的進行對待,使用不同的處理方式。對于同樣的一件突發事件,也要有著角度不同,看法不同的內涵。準確把握好報道的時機,確定好報道的角度,并對報道分寸和報道方式進行良好的把握,這一系列方式都能促進突發事件的順利報道。
大部分地方電視臺正試圖打造自己的出境記者。但是,在許多地方,為了突出記者,縣臺甚至犧牲了新聞報道的覆蓋面。記者在突發新聞事件或現場報道中的作用應該是一個指南。它能有效地將新聞事件的線索介紹給受眾,恢復新聞事件本身。突發性新聞事件中新聞的主體應當是事件本身、新聞現場和新聞各方當事人,出現在屏幕上的記者不應當是事件報道的主體。所以,我們應該把更多的鏡頭放在現場,對準新聞的當事人。此外,在對突發事件進行現場直播報道時,記者提問要簡單明了,努力讓被采訪者對采訪的問題能夠做到有效準確的回答。
例如,從重大突發性新聞的機制角度看,作為一個地方性的縣級電視臺,在平時的工作中,就需要成立一支突發報道的應急小隊,并切實落實好人員和設備,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只有在平時將基本工作扎實做好,在有真正的突發事件發生時,才能迅速出擊,勝券在握。
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新聞記者也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報告重大緊急情況時,記者編輯除了具有較強的新聞敏感度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外,也要充分具備較高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應對能力,才能夠對突發事件隨即應變的處理。所以,記者編輯人員應加強平時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此外,新聞媒體對采編隊伍也要定期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從而提高其綜合實力。
總之,由于電視新聞媒體的競爭日趨激烈,受眾也在不斷的提升觀賞水平。作為縣級臺,只能想盡辦法對理念和方法進行不斷創新,讓自己的節目新穎獨特,跟上時代和觀眾的節拍,最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才能獨占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