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潔 銅仁學院
新聞傳播學專業的學生正在面對新聞媒體的行業的轉型,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出現,使得就業環境發生了巨大轉變,所以如何保證他們的就業,已經成為了十分重要的問題。
傳統媒體就是電視、廣播和報紙,這些媒體已經在新聞上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經營,在新聞工作上有著十分專業的經驗,依然是目前媒體行業的主力[1]。傳統媒體也是新聞傳播學專業學生的主要就業方向,包括報社、電視臺、廣播電臺、雜志社等等,每年都會招一定比例一些畢業新生,而且這些方向也往往都是畢業生目前的首要選擇。
和傳統媒體不同,新媒體的特點在于以互聯網為基礎,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新媒體有著巨大的潛力,而且技術更迭速度非常快。所以,新媒體也處于擴張階段,很多新媒體都希望能夠獲得具有足夠網絡知識,具備較強創造力的人才,讓自身能夠具有更加廣闊的市場,所以目前每年也能夠為新聞傳播學的學生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
政府本身需要一些宣傳人員來維護政府的形象,也有一些政府部門專門負責新聞工作,同樣需要大量專業的新聞人員。比如新聞出版局、文化交流局等一些部門,都需要專業人才[2]。其次,一些國有企業,比如音像出版社、廣播電影企業,同樣需要有專門的人才負責文案的撰寫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新聞媒體專業的學生就業率比較高,但是并沒有多少人進入追流媒體中就業。首先主流媒體每年的招聘崗位比較少,導致得到的畢業生就業人數比較低。多數主流媒體都存在編制控制的問題,所以能夠提供的崗位非常有限。于是,多數學生就不能進入主流媒體,只能轉而進入其他行業,但是,多數新聞專業的學生都希望能夠進入主流媒體工作,由于和理想狀態不相符,就造成了就業滿意度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
新聞媒體行業招聘的中,要求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一些比較有競爭力的用人單位,通常都對學生的水平要求很高,必須要在是985 或者211 高校才能考慮。雖然一些單位并不會直接考慮到這條要求,但實際上招聘工作當中會很注重學生的這一條素質[3]。這就導致學歷水平相對較低的學生失去了競爭力。
隨著技術的發展,融媒體時代正在到來,這就讓用人單位對于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在實際的招聘工作當中,用人單位會更加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是某一項的情況。所以一些在學習階段就已經積累的一定經驗,擁有融媒體的專業能力的學生,就成為了用人單位的首選。相反,過去所看重可塑性已經不再是用人單位關注的學生素質,導致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為了能夠給大學生更加多的就業機會,創造就業環境,就需要政府來出臺相關的政策,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為此,政府應該鞏固新聞傳播學專業學生現有的就業渠道,比如目前國有企業對的用人需求,避免學生的就業機會出現收縮。其次,要出臺一定的優惠策略,讓學生在學習階段就能夠有足夠的機會得到鍛煉,讓他們能夠獲得足夠的經驗,提升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保證學生能夠實現高質量的就業。
目前,之所以會出現新聞傳播學專業學生就業出現問題的情況,和高校在就業指導上缺少實際效果有很大的關系。多數高校對于就業指導工作的態度并不十分積極,往往只是在學生即將畢業時才開始進行就業指導工作,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做好準備。為此,學校就應該在學生進入學校之后就開始進行就業指導的教育,專門開設課程,幫助和引導學生對于他們未來的人生做好規劃,提高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4]。也可以通過講座、活動來進一步引導和鍛煉學生,讓學生對未來的人生目標更加明確。而且,學校也需要重視學生在心理上的變化,避免學生出現心理危機導致不能夠正常就業,通過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可以更有競爭力。
想要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一方面需要通過不斷努力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同時也需要改變認識,以正確的思想面對就業,也就是樹立一個正確的就業觀。對于新聞傳播學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需要認識到自己的有優勢、興趣、愛好和不足,并且針對自身的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選擇就業方向,以避免由于滿足就業導致好高騖遠,或者錯失良機,影響他們未來的正常發展。而且,新聞傳播學的學生要不斷提升他們的自身素質,以正確的方式面對就業,讓自己能夠獲得心儀的工作。
為了能夠解決目前新聞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需要政府做好工作,保證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學校也需要做好就業指導,提升學生的就業準備水平,并且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用全面的調整,改善就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