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彩虹 陳維華 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工程系
新生代農民工指的是在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進城從事非農業生產工作,并且常期居住在城市,他們的戶籍在農村的勞動力,他們是新世紀新時代的產業工人。他們努力學習,提升自己,想變得和城市同齡人一樣有好的工作環境,能給子女提供好的教育,但受到經濟收入、文化教育程度等因素制約,城市對于他們來說依然沒有穩定基礎,缺乏歸屬感。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問題,以穩固其在城市中扎根的基礎,這是加快我國加大城鄉發展,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加強我國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
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教育是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對新生代農民工實行職業性教育,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術能力,提高他們的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對經濟發展社會穩固起著巨大作用。
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教育是一種基礎性公共教育服務。應針對新生代農民工這一特殊社會群體進行知識、技能、職業素養和就業企業文化等多方面內容教育,以培養他們擇業、就業、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曾有調查顯示,接受過職業教育和未接受過職業教育的農民工就業能力有顯著差異,不僅包括技能、培訓經驗和受教育的程度,還包括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由于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制約了其順利發展,因此,更需要完善法規,強化統籌,加大投入,改革培養模式。
新生代農民工城市化面臨很多問題,但就業問題是關鍵性問題,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之一就是職業教育,因此,應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建設多元化教育教學體系,促進新生代農民工就業。
為滿足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進步的需要,需要加強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提高他們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政府應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增加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教育投入,充分合理的利用教育資金,優選教學設施,優化教師資源,從工作和生活兩方面建設職業教育的師資力量。要擴大職業教育的規模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擴大職業教育的覆蓋規模和供給總量。
根據當前社會對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的需求和要求,以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素質和綜合素養為導向,以提高就業能力為核心目標,采用靈活多樣的辦學模式。結合實際需求應用,相關教育部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職業院校教育體系,體現多層次、多形式。結合新生代農民工個體的差異性和需求性的不同,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加大校企合作建設,增加企業實踐內容,使農民工學生能在一個較短時期內實現由體力勞動到職業技能的轉變和轉型。
學校應結合實際教學環境、教學師資力量、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根據勞動力市場反饋信息加強教學方法改革、完善課程內容,理論與實際結合,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教育教學的實踐環節,可以通過加強校企合作方式實行教學改革,還可以利用教學診斷改革,修訂培養計劃,針對不同學生實施教學,如學徒制、1+X 等方案。
遠程職業教育是新生代農民工學習的一種方式。隨著新生代教育需求呈現的多元化特點,為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行業的教育對象的需求,需要教育機構根據用人市場需要求,增加遠程職業教育課程。通過遠程教育,較強教育,引導他們理解和熱愛企業、融入企業文化;可以幫助他們培養較強心理素質,提高抗壓能力,適應經濟和市場發展變化的需求。因此,發揮遠程職業教育的功能,國家和教育部門應加大對遠程教育的關注和投入。
新生代農民工應樹立遠大理想,通過學習,使文化水平、職業素養和思想道德以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方面都不斷提升,以適應新時期現代城市發展的需要,更好地城市化,做文明城市人,實現職業提升。
新生代農民工要通過職業教育這個途徑,抓住每次機會,不懈努力,改變自我,提升自我,以此為平臺達到高層次生活水平,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同時,職業教育是提升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及就業能力實現農民工市民化得重要途徑,應加大建設和改革,建設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模式,以此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能力。因此,在現階段信息非常發達的時代,要充分利用職業教育這個平臺,提高新生代農民工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