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濤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編輯部,廣東 廣州 510640)
“媒體融合”是國際傳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業模式[1],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新興媒體的不斷出現,融合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媒體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針對媒體融合發展作出了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就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問題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1月25日,在第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以“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為主題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志上發表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的署名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媒體融合發展的系列講話對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同時也為我們在新形勢下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自2014年8月《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至今,我國的媒體融合已走到第六個年頭。短短的數年時間,我國的媒體融合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媒體融合已由理念逐漸向融合深水區挺近。2015年8月19日,由人民日報社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媒體融合發展論壇在深圳隆重舉行,此次論壇以“融合元年”為主題;此后的2016年、2017年、2018年又先后舉辦了第二、第三、第四屆媒體融合發展論壇,論壇主題從首屆的“融合元年”到第二屆的“職責與使命”、第三屆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再到第四屆的“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論壇主題的變遷勾勒出了我國媒體融合發展的真實歷程,見證了我國的媒體融合發展從理念變為行動、從愿景變為現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1.25”講話中明確指出要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加快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如何才能全面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進而達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境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時代性課題。實踐證明要全面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進而達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境界必須堅持“導向為魂、內容為王、創新為要、關鍵在人、重在管理”的融合方法論[2]。
媒體融合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迭代、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優勢互補。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新興媒體在媒介資源、傳播渠道、信息整合、技術平臺等方面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但無論渠道和技術如何變化,堅持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始終是媒體發展的基本著力點。媒體傳播的內容主要依賴于媒體隊伍的素質,只有高水平的媒體隊伍才能產出高品質的媒體內容。因此,對于媒體融合發展而言人才是第一要素,是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
我國的媒體融合已經進入質效并重、深度融合、多元發展的關鍵時期。當前,媒體融合進入向縱深推進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歷史攻堅階段,人才價值凸顯,因此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的全媒人才隊伍,是推動媒體融合發展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媒體融合發展首先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而媒體輿論導向的關鍵又取決于于媒體從業人員的政治素質。因此,無論在什么時候,不管面對什么樣的內外部發展環境,都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真正落到實處。
政治思想工作從根本上說,就是引導人們確立以崇高理想為核心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它是增強隊伍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的重要法寶[3]。目前,國際國內環境紛繁復雜,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的信息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等發生深刻變化,媒體工作面臨新的、巨大的挑戰。要確保媒體融合發展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有序開展,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具體到媒體融合發展的人才建設的實際中來,就是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和培育媒體從業人員的個人操守;教育引導媒體從業人員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地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和積極傳播者,從而鍛造一支政治站位高、大局意識強、家國情懷深、人格節操正、積極弘揚主旋律、自覺傳播正能量的媒體隊伍,為媒體融合發展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縱深發展提供思想保障,進而有效提升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信息時代,媒體傳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出現,媒體傳播也進入了全新的媒體時代。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制作和傳播方式的變化對傳統媒體人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新媒體時代的出版、傳播活動已遠遠超越了傳統媒體“采、編、寫”的范疇,已經變成了一項涵蓋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流媒體技術、存儲技術、顯示技術等一系列復雜技術的系統工程[4];隨著全媒體的發展和媒體融合趨勢的加深,傳統媒體人的采、編、寫越來越難以適應全媒體時代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要求。
面對新形勢、針對新要求、結合新使命,傳統媒體人要想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浪潮中不被淘汰,就必須具備更高、更全面的專業素養;除了具備傳統媒體人的采、編、寫的基本專業素養之外,還必須熟悉新興媒體涉及的各種新技術。
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輿論工作者提出這樣的要求“要提高業務能力,勤學習、多鍛煉,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時期,培養和提升媒體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是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因素;當下每一位媒體人都應該以“2.19”重要講話中關于對媒體工作者能力的要求為標準,不斷提升自身業務水平,以使自己符合新形勢對媒體從業人員的要求。
“學習使人進步”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要提升媒體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實現媒體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不斷地加強學習。一方面,媒體人自身要有主動學習的自覺性、自律性,要做到“學而不厭”,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通過不斷學習實現自我業務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要重視崗位培訓,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及擴大覆蓋面,建立完善的培訓制度。通過主動學習和崗位培訓,提高媒體人員的信息獲取能力、信息解讀能力、信息運用能力、新媒體運用能力,從而造就一支專業知識豐富、專業技術精湛、專業實用性強的技術人才隊伍。
作風是一個人的理想信念、政治理念、道德境界的再現[5],作風決定作為,只有優良的作風才能使思想理論武裝轉化為強大的實踐力量,才能使精湛的業務素質保持正確的外化方向。在“2·19”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輿論工作者提出了“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的要求。“轉、改、俯、沉、察、說、動”既是對新聞輿論工作者工作作風的要求,同時也是所有媒體從業人員工作作風建設的基本遵循。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時期,只有培育并保持優良的工作作風才能使過硬的政治素質以及精湛的業務水平轉化為推動媒體融合向深水區挺近的正確的風向標及強大的驅動力。
媒體從業人員必須在“轉、改、俯、沉、察、說、動”上下功夫,必須把“轉、改、俯、沉、察、說、動”落實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隨著互聯網技術以及新興媒介的迅速崛起,獲取信息的渠道相比于傳統媒體時代更加多樣化,這使一些媒體從業人員在工作上產生了碎片化收集、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式的工作方式,嚴重偏離了媒體求真、求實的基本要求,轉作風就是要徹底轉變這種不良工作作風,以“謀事要實”的基本工作遵循做好媒體工作,重新培育扎實、樸實、務實的工作作風。當前,一些媒體人在制作媒體內容的時候忘記了媒體人的初心與使命,在利益的驅動下致使文風浮夸甚至充斥著低級趣味,改文風就是要杜絕這種不良文風,要用風清氣正的文筆來客觀地反映事實,以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俯下身、沉下心、動真情就是要求無論處于何種環境下,媒體人都必須帶著真情實感深入到一線去、走到群眾中去,去挖掘收集素材、組織材料,只有這樣才能產出像《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誰是最可愛的人》這樣不朽的作品。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一些媒體為了一己私利,斷章取義、失實報道,甚至主觀作假等現象頻頻發生,嚴重影響了媒體的公信力。察實情、說實話就是要求媒體人應堅持“客觀真實”這一媒體的生命線,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客觀、真實地進行宣傳報道,做到尊重事實、忠于事實。
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是國家的喉舌。媒體融合時代,媒體的影響力突破了時間、空間、地域等的局限性。相比于傳統媒體,新媒體的影響范圍更廣、傳播速度更快,如果媒體從業人員在內容生產過程中偏離了媒體工作的基本遵循,造成了失實報道,將會對社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會嚴重影響國家的公信力和國際聲譽。因此,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時期,媒體從業人員要切實踐行“轉、改、附、沉、察、說、動”的基本要求,要培育優良的工作作風,以優良的工作作風把堅實的思想理論武裝轉化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強勁動力,以優良的工作作風確保精湛的業務水平沿著正確的外化方向促進媒體融合的發展。
人才資源是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在媒體融合向融合深水區挺進的當下,通過政治引領、業務提升、作風培育,鍛造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的全媒人才隊伍,為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提供最根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