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俊杰
(科學出版社成都分社,四川 成都 610063)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出版行業的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提升出版行業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增強出版業服務黨、國家和人民的能力,從出版源頭生產領域加強高質量內容出版物供給,減少一般性重復性的無效出版物的供給。中宣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與舉措,倡導堅持正確的政治出版導向,強化社會效益“首位”,嚴控各出版社的出版規模,推動出版行業高質量發展。首先,科技類出版編輯要堅決貫徹、落實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戰略,要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強化政治意識,本著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提升出版物的社會效益和內容質量。其次,加大營銷工作力度,讓策劃出版的每一本高質量圖書實現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本文重點從營銷的角度來論述科技類圖書營銷工作對出版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發展、對出版社的經營工作、對編輯的日常工作的重要性。
書籍是知識的載體,積累著人類的智慧和經驗,是傳播知識的工具、人類進步的階梯。科技圖書是以科學技術理論、知識、技術和方法為內容的出版物,反映各學科高層次的科研成果,涉及諸多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領域。科技類圖書因其特殊的內容決定具有傳播科學、服務科技創新、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大眾科技素養的重要作用。科技類圖書的讀者群體可分成科研工作者、在校大學生、普通大眾。面對這些群體,科技類圖書編輯開展營銷的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廣大科研工作者擔負著將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巨大的歷史責任。科研工作者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要查閱大量的科技類學術著作,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高效完成科研工作。科研項目研究成功后,要通過撰寫學術作品來把自己的學術成果固化、傳播,以便其他科研工作者查閱、學習、交流。因此,科技類圖書編輯要大力宣傳、營銷自己出版的圖書,讓更多有需要的科研工作者能方便、快捷地知道、了解、閱讀到圖書,為其科研工作提供幫助。真正實現科技類圖書“傳播科學、服務科技創新”的社會價值,從科技出版的角度為國家科技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大學教育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的重要使命。大學課堂上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更多的是靠學生課外時間的自學。不管是老師課堂上的“教”還是學生課堂下的“自學”,除了需要課程對應的教材外,還需要大量的相關科技類著作來拓展大學生專業知識面、了解最新科研成果、掌握最新學科發展動態、提高學習效果。
高校教師、學生獲取科技類圖書信息的重要渠道就是高校圖書館,科技類編輯要與銷售部門緊密配合,把圖書產品信息及時、準確傳遞給全國各大院校圖書館。編輯、銷售商、圖書館經銷商、圖書館老師四者緊密聯系,共同遴選出更適合該校教學、科研的高質量科技類圖書來促進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四者中編輯是最了解圖書信息的,所以編輯要本著“傳播科學、服務教育”的原則、“認真、負責任”的態度去推動此項工作。
為使科技創新成果和科普活動真正惠及公眾,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2019年的全國科技活動周主題為“科技強國 科普惠民”,在展示科技創新成果的同時,讓公眾更多參與到科技活動中,旨在讓大眾了解科學知識、了解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了解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提高大眾的科學素養。全國各地各部門舉辦了多種具有特色的群眾性科普活動,包括中科院公眾科學日、氣象科技活動周、公安科技活動周、林業和草原科技活動周等。
公共圖書館是科技類圖書發揮傳播科學、科普惠民,提升科學素養的主陣地,編輯選出針對大眾的生活、工作、學習能有幫助的適合大眾閱讀的科技作品,同銷售部一起推薦到公共圖書館;將科技著作中的一些科學知識通過撰寫通俗易懂的科普性文章在微信等新媒體向大眾宣傳;積極推動作者參與科普宣傳工作,為“科技強國、科普惠民”貢獻力量。
科技出版編輯要堅決貫徹、落實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戰略,出版更多符合新時代要求好的作品,用好的作品服務作者的科技創新工作,為國家的“科技強國”事業做出應有貢獻。開展圖書營銷工作的過程,策劃編輯可以從廣大科研工作者、高校學生、普通大眾那里了解到終端用戶的切實需求,可以了解到科研院所高校圖書館、公共館的需求,可以了解到銷售經銷商反饋的市場信息,可以了解同類出版社的出版情況,可以了解到相關專業的圖書出版市場飽和度情況等。策劃編輯根據這些信息再結合國家的相關政策、方針確定新的選題,這樣才能打造真正的國家需要、人民需要、市場需要的好作品。
隨著出版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電子圖書的快速發展,各個出版社都在通過減少圖書首印數量來嚴控庫存,這種做法值得提倡、鼓勵,可保證出版社經營工作的健康、良性推進。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圖書策劃編輯未能準確掌握真正的市場需求,采取保守首印數策劃,會出現新書出版不久就重印,重印不久后又重印的現象。這樣的操作庫存雖然控制得很好,但這些圖書“增加了產能、提升了成本”,未能做到真正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就是策劃編輯除了在選題策劃過程中獲取用量信息,還應該通過開展營銷工作,從渠道、終端客戶了解市場需求、同類書銷售情況、市場飽和度信息、本單位銷售部的銷售能力等,綜合所有信息最終確定一個盡量貼近市場、符合本單位經營策略的首印數和重印數。真正做到“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的要求、也防止出現對市場過度樂觀,首印數過高,最終造成大量庫存,出現資源浪費。
各個出版社貫徹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都縮小了出版規模,在圖書選題、質量控制上加大工作力度以保證圖書質量。當前一些出版社從事業單位轉為企業,作為企業就有經營的壓力,圖書出版規模下降,勢必影響企業的利潤,為此很多出版社紛紛嘗試打造數字化產品、開發數字平臺、搞科普創新業務等新的業務增長點。但是對于傳統科技圖書策劃編輯,年出版圖書新書品種少了,出版的精品圖書多了,加強圖書的市場營銷工作,提高每本書的銷售量,提升單本書的經濟效益,是完成所承擔經營任務增長指標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科技圖書編輯應具備較為寬廣的專業基礎知識,這樣才能對科技圖書的內容有較為全面的把握。科技圖書的專業性強,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知識更新繼續加速。要求編輯不斷加強學習來提高政治理論素養、了掌握最新科研發展動態、提高學科專業知識水平、增強編輯的基本技能、提升編輯自身專業知識素養。編輯可以通過書本學習,可以在選題策劃過程中向作者學習,參加相關學術會議聆聽專業報告學習。除此之外,編輯還可以通過營銷工作來學習,開展營銷要求編輯對產品更加熟悉才能向終端用戶介紹圖書,這就要求編輯不斷熟悉圖書產品;編輯開展營銷工作有機會接觸大量的科研工作者,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也是很好的學習機會,“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群體大,必定給編輯帶來大量的知識信息。所有這些對編輯提升專業知識素養幫助很大。
高質量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總體方向,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所需,新時代對出版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時代、新要求,廣大科技類編輯堅決貫徹落實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戰略,要牢固樹立高質量意識,提升圖書原創內容的質量,出版更多符合時代要求的精品力作。與此同時要加強營銷工作,讓更多的科技類圖書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產生更大的經濟價值,在傳播科學、服務科技創新、促進高校教學質量提升、提高大眾科技素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讓更多符合時代要求的“精品力作”為國家“科技強國、科普惠民”工作發揮作用,為服務黨和國家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