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子 西藏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當下,出現了一個詞語叫“現象級”,用這個詞語來衡量評判電視劇、電視節目的等級。如果被稱之為現象級電視劇或者電視節目,則能表現出這個電視節目或者電視劇在現如今瘋長的影視作品中獲得了較高的地位。
那如何來斷定影視作品屬于“現象級”呢?“現象級”顧名思義就是成為了引領風尚的一種現象。也就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常會提到談論的,且被大眾所熟知的。所謂的“現象級”說白了就是強調了對話性。那對于對話性的定義又是如何。最淺顯的應該就是引發了觀眾的討論且促使了觀眾想要交流對話的心。在現在市場上作為流量擔當的現象級作品,無論是電影電視劇或者電視節目,都可以看出它們與觀眾之間的對話性,能夠激發觀眾討論的興趣,能夠隔空與觀眾產生互動這樣就是產生了對話。
這樣對話產生的原因歸根到底就是影視作品在某些方面契合了觀眾日常的生活或者是曾經生活中的某些經歷從而產生了熱議。在我們看來,所謂的溝通最淺顯的理解不就是有話可說。只有跟對方有話說才意味著產生了共鳴,這樣的共鳴不論是抨擊或者是表揚,在現在的市場上看都是好的,能夠激起反應水花的作品已經不多了,很多作品都是投入大環境中毫無浪花。所以從市場的角度上來講,能夠激起觀眾對于一個作品的熱議是非常重要的。像正在熱播的《爸爸去哪兒第五季》,《我的前半生》這樣一系列作品。一個綜藝節目能夠做到第五季已是不容易,更能達到在播出的時候占據微博熱門話題排行榜并且獲得同城同時段收視第一的成績更是難得,這樣具有對話性的電視綜藝節目是值得我們去研究與深思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在播出之時引發各界討論,對于劇中主要人物都有著不同的見解。這樣的電視劇具有很強的對話性,劇中人物所處的環境與周邊的人事都與我們生活中的人事息息相關,正是因為契合日常生活,能夠與真實生活中的人相對話才能夠造就播出期間的熱議以及高收視。
2019年蹭著全民熱點“高考”為背景的電視劇《少年派》播出引發熱議,將全民都關注的熱點和每個家庭都面臨的情況編寫進電視劇里不僅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喚起當年高考的那些事也能夠順利“蹭”到社會熱點引發討論。在《少年派》中閆妮扮演的媽媽雖然狀態有些過度,但是她身上集中了許多母親在面臨“決定孩子命運”考試時的緊張和焦慮,還原了絕大部分家庭在面對高考時的緊繃狀態。將每個人都有的經歷編寫成電視劇是使得電視劇成為“現象級”的一大保證。除此之外已經播放結束的《破冰行動》也具備“現象級”電視劇的特質,將現實案件進行改編,勇于將一些民眾好奇的“神秘事件”完整的呈現在電視屏幕上,滿足受眾的好奇心和正能量的傳播是“現象級”電視劇的另一大特點。
在中國市場沉寂一年多后,韓國電視劇在2017年的暑假再一次帶著優秀的作品強勢回歸。以樸慧蓮特色為代表的《當你沉睡時》成為秋冬韓劇的主打。韓國電視劇的編劇都有屬于自己擅長的題材,以樸慧蓮為例,她擅長帶有些許特異功能的現實主義題材。從《匹諾曹》到《當你沉睡時》故事主人公都有著異于常人的“特異功能”,這些特異功能與風靡一時的“都教授”《來自星星的你》不同,樸慧蓮將特殊功能設定著眼于日常生活,從患有匹諾曹綜合征的人和夢境會實現人物為出發點著眼日常。寫身邊小事能夠更好地贏得受眾的青睞。《當你沉睡時》按照上面提出的“現象級”的要求,似乎還是差一些,畢竟沒有像《來自星星的你》或者《太陽的后裔》在中國引起熱議,但是《當你沉睡時》具有的“交流感”是較強的。這是由于編劇的對于人物形象的設定。這樣的交流感更像是一種共鳴,會給觀眾營造出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哦,原來自己的經歷并不只是單獨自己而已”。當觀眾產生了這樣的共鳴,則就會將作品推向更高的互動平臺,經歷過口口相傳后能夠贏得更多且高的口碑。
現如今各種平臺之間制作誕生的節目和電視劇多之又多,如何打造交流感強的節目和電視劇是每個團隊需要思考的。在前段提到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之所以能夠達到“現象級”電視劇是因為觀眾能夠與電視劇中的人物產生“共情”。“共情”這個詞使用人本主義創始人羅杰斯所闡述的概念,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多的出現在現代精神分析著作之中,主要指的是同感、同理心、投情等。主要是指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電視劇的觀眾之所以能夠產生“共情”正是因為他們跟隨電視劇或電視節目的情節走向而深入,將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也是因為在人物身上或多或少的尋找到了屬于自己生活中的縮影,這樣加速情感的投入。就像在《我的前半生中》大家對于羅子君與陳俊生婚姻第三者凌玲的態度一樣,正是因為現如今生活中有太多這樣婚姻第三者上位的例子,所以在凌玲面對羅子君及婚姻家庭時的狀態,引發了觀眾的共情不僅能夠體悟到羅子君的痛苦,更能聯想到自己身上的故事。由此引發了關于電視劇《我的前半生》的討論熱潮。又或者是《爸爸去哪兒第五季》的回歸,親子關系一直是這個社會關注的熱點,更何況是明星親子之間的互動。一個節目能夠從第一季做到如今的第五季并且仍舊有關注度則證明了節目的長壽也為節目的“現象級”做出了貢獻。關注親子之間的代際故事是社會大眾廣泛的關注點,受眾可以在別人親子互動中看到自己曾經與孩子生活的影子,也可以為正是新手爸媽的年輕人提供可借鑒的經驗。我們能夠明顯的看出從第一季的《爸爸去哪兒》中爸爸們的帶孩子生疏到第五季中奶爸們的駕輕就熟,明顯的可以看出成長帶來的變化,現象級電視作品的優勢再次體現。獲得了更多人對于話題的熱議,帶來了更廣泛的關注。
回歸作品本體,我們可以看到伴隨“現象級”電視作品而來的是優質的敘事結構。首先要在敘事結構上做到足夠優質才能夠在文本本體上做到吸引觀眾從而引發熱議。《我的前半生》講述的是遭遇中年家庭婚姻不幸的女子重新站起來回歸社會女性的故事,能夠看到敘事里有很多關于現實生活的縮影。女性角色在當下社會中地位比重逐漸增強,面對家庭與事業很多人都存在著迷茫。《我的前半生》以女性從婚姻生活中遭到挫折從而明白應該擁有自己事業的故事為主為受眾鋪設了敘事線。《急診科醫生》也將關注點著眼當下社會永恒的醫患問題,在人流浪巨大生死之間來往的急診科中,醫生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病人,他們有些人通情達理有些人卻蠻不講理。作為受眾我們大多數時候是以病患或者病患家屬的角度來面對這些醫生護士,但在鄭曉龍導演作品中,試圖將醫患關系平等的呈現在觀眾眼前,為受眾更清晰的呈現出較為客觀的醫患關系。《急診科醫生》與《獵場》前后上星播出,都同時將目光選擇為職場的相關事宜之中。兩者的風格有不同,但是都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主要原因除去演員的影響之外,劇集的設定應該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原因。選擇觀眾日常經歷卻不是完全熟悉的職業為切入口,較為深度全面的展現剖析職業相關,不僅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也是普及了相關職業元素。不僅具有娛樂性更具有一定的通識教育價值。
在現在的電視劇中我們能夠看到一個普遍的電視劇敘事傾向的變化。原來大部分電視劇都主打情感,不論是愛情或是親情感情線是一條粗且明朗的敘事線。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觀眾對于情感敘述的套路已逐漸明晰并且也沒有更為迫切的需要情感線時,電視劇的敘事傾向有了較為明顯的偏移。即社會問題與各個職業具有明顯特征和討論意義的事件作為主要故事中的敘事傾向從而構建一個較為完善的敘事網,以現實社會中大眾關心的社會問題和各個職業之間發生碰撞產生敘事火花,情感線從原先的主線敘事變化為輔助,只是為了豐滿人物形象而存在。例如《急診科醫生》中王珞丹飾演的海歸醫生江曉琪與張嘉譯飾演的急診科主任何建一之間的情感線,他們兩個人的感情更像是兩個在情感上有一定缺陷的人之間的互相治愈以及相同職業之間的惺惺相惜。這樣的感情線不僅豐滿的人物形象也更好的提高了觀眾的接受程度,減少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對于感情過多而產生的抱怨與換臺現象。
在2018年暑期檔熱播的《延禧攻略》喜獲超高點擊率以及話題流量,這樣的電視劇以清代宮斗戲為背景講述了宮女到嬪妃復仇上位的故事。為什么這樣一部在大多數人看起來都是鬧著玩的電視劇會獲得如此高的關注度。尋其原因大概集中在一下幾處,第一巧妙的人物選擇。在市場上多數電視劇都是以女性的“上位”需要借助依附于男性角色時,一部以“女性自身拼搏”的電視劇橫空出世。社會當下的女性心理產生了較強的變化。她們不再依附男性而存在而是自己奮斗獲取自己想要的金錢地位等。這樣的女性心理變化讓編劇于正很好的把握住從而很好的應和女性受眾,打造了這樣一部“爽文”模式的電視劇。第二,巧妙地選擇歷史人物,不會太過脫離現實。在清朝歷史上,令妃的確是個有著獨特手段的女子,她從官女子到令妃用的時間令嬪妃望塵莫及,那么選擇這樣一個深受乾隆皇帝寵愛的妃子可以更好地將史實與小說相結合,這樣的小說看上去真實度更高也更具說服力。第三,人物角色的塑造令人驚艷。在以往宮斗劇中很少存在一個純善的角色,宮斗劇對于人物的刻畫都是竭盡全力的暴露人性的不美好,可是在《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的人物形象設定確實真善美的代表,她可能有些善良到懦弱,但是在觀眾心里卻是一片“白月光”是一個集真善美為一體的人物形象,這是以往宮斗劇中不具備的人物形象。在如今社會真善美人物的稀缺使得觀眾仿佛已經認定社會上沒有善良的元素存在。然而在電視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種帶有指引性的標志,為受眾呈現出希冀,讓大家在紛繁的時代中依舊保有對真善美的向往。
由此我們可以從熱播電視劇集中看出“現象級”具備的一些元素或者條件,它們著眼于社會和現實問題,能夠在話題上引發社會大眾的探討。能夠激起大眾的探討,造成“如果你不知道這部電視劇,你都沒有辦法很好的跟周圍的朋友交流”的感覺。一個好的電視劇不僅要有優秀的營銷更重要的是劇本本身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和情感,共鳴與情感可以是來自于一個情節,一句話或者是一個人物形象的設定。不論是什么方面,只要能夠觸及社會人的內心世界并引發思考,那么這就是一個成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