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娟 蘇州吳江區傳媒集團融媒體中心
少兒廣播節目主要是面向兒童群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少兒的身心發展。兒童階段具有強烈的探索欲與求知欲之外,注意力也很容易得到分散,少兒廣播節目要想吸引兒童群體的關注,就務必要增強廣播節目的趣味性,讓兒童群體在接收相關知識的時候能夠一直保持愉悅的心情,更大程度的吸引兒童群體的注意力。
增強少兒廣播節目趣味性的根本是為了提高節目的整體質量,相關部門需要將少兒廣播節目轉變為“新穎自然”,例如將節目中采納的故事情節以生動、傳神的描寫出來,不是徹頭徹尾的“讀故事”,而是要“講故事”,讓兒童去理解故事、身臨其境的感受故事。
增加趣味性的方式眾多,最常見的就是在廣播節目中穿插小笑話、小謎題之類的方式,加強與少兒聽眾之間的互動,讓兒童覺得少兒廣播節目整體“生趣、幽默”,留下“聽聲音也能讓人捧腹大笑”的好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少兒廣播節目切忌從頭到尾都在講故事、或都由同一個錄音人員報道發聲,這是由于廣播類節目缺乏視覺沖擊,若長時間都是使用相同“套路”,則會帶來很大的單調感,兒童對廣播節目“審美疲勞”,也終將會失去對收聽的熱情。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引導作用,用關鍵字眼引導兒童接受相關信息,因為這個階段的兒童理解能力普遍較弱,很多時候需要靠他人引導,若能巧用引導作用,循序漸進的耐心引導,將會讓少兒廣播節目的整體效果更加優質。
少兒廣播節目對兒童三觀、人格的影響甚大,很多時候一些微小的細節都有可能決定兒童今后的發展道路,例如科學類的少兒廣播節目,很大程度上會激發兒童對科學的熱情,培養兒童的興趣愛好以及相關能力,對此,更應該加強道德工作的建設力度,讓兒童在接收廣播節目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受到相關道德建設工作的影響,潛移默化的提高兒童整體素質水平,為兒童今后的個人修養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
加強少兒廣播節目道德建設可以從生活入手,隨機選取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比如說以“中國式過馬路”為著手點,向兒童聽眾們闡述何為“中國式過馬路”,并向兒童聽眾介紹相關的馬路規則,讓兒童聽眾擁有一定的判斷基礎后思考相關問題,最終讓兒童聽眾了解到“中國式過馬路”行為是錯誤的,再由兒童聽眾轉達給他人,不僅能夠為兒童聽眾今后的個人素質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石,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人的行為舉止,進一步提高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水平。
道德建設工作的核心內容是愛國主義教育,唯有做好這一點,少兒廣播節目道德建設的整體質量才會得到真正的提高。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日益提升,人們衣、食、住、行等方面也得到極大的改善,日益繁榮的社會變得越發的“浮躁”,越來越多的兒童不已“國家任,為己任”,甚至認為國家的事情與自己毫無瓜葛,自己只要“有錢”就好,這都是受到了社會上不良風氣影響,越來越多的兒童選擇當“董事長”、“總經理”,問其原因也僅是因為“有錢”,很少一部分人是為了祖國今后的發展。少兒廣播節目的影響力大,兒童的認知不足,如果能在初顯端倪時便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在兒童的心里從小埋下“熱愛祖國,報效國家”的思想,更有利于促進社會乃至國家整體的發展。
在“全民直播”的今天,互聯網對于少兒廣播節目而言是危機也是機遇:危機是隨著自媒體的蜂擁而上,市場競爭的難度大大提高;而機遇則是廣播節目已經打破了過往傳播、地域等因素的限制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高潮,這是過去廣播節目難以比擬的巨大優勢。對此,少兒廣播節目也要“乘著東風”,運用互聯網的優勢,在各大平臺上宣傳自己,研發專屬APP 與兒童聽眾互動等,提高廣播節目的整體質量。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少兒與各種媒介之間的接觸越發密切,各類少兒廣播節目層出不窮,讓市場競爭越發激烈,而少兒作為特殊受眾群體,很多時候不能自主選擇廣播節目,如果廣播節目過于枯燥、乏味,則很難吸引少兒的目光,這無疑增加了媒體在市場競爭的難度。對此,建議少兒廣播節目一定要朝著趣味性的方向發展,吸引少兒目光,讓少兒對節目“有所期待”,加強趣味性的同時還要帶動道德方面的建設力度,幫助少兒建立正確的三觀、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