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巍 吉林日報社
信息技術催生了新媒體,新媒體對傳統媒體造成沖擊,導致傳統媒體發展受阻。紙媒作為傳統媒體的代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為了實現自身發展,傳統紙媒需要更新理念,重新確定自己的定位,不斷優化新聞內容,吸引更多受眾的注意力。
傳統紙媒講求先聲奪人,即通過新聞標題來吸引受眾,激發受眾的閱讀興趣。標題是傳統紙媒的符號,傳統紙媒需要優化標題,避免標題過于冗長,導致受眾對新聞產生厭煩心理。對當下的傳統紙媒進行分析,發現很多新聞都存在標題單一的情況,如“XX 會議召開”等等,并將各種領導講話內容連綴在一起,導致新聞重點并不突出。新聞內容平淡無奇,并不能引起受眾閱讀興趣[1]。
為了避免出現上述情況,傳統紙媒需要重新審視新聞標題,不斷提升業務能力。對新媒體進行分析,發現新媒體在標題編輯上存在可取之處。很多新媒體標題更加貼近現實生活,且應用了網絡流行語、方言等,貼合當代人的閱讀需求,擴展了新聞的傳播范圍。在編輯新聞時,可以汲取新媒體之長,對新聞內容進行高度概括,提取關鍵信息制作標題。
在全媒體時代,新聞“讀題”傾向越發明顯。標題成為受眾深入閱讀的重要條件:標題越新穎有趣,受眾的閱讀欲望越強烈;標題越單一乏味,受眾的閱讀興趣越低迷。想要讀者以快捷方式開展新聞閱讀,必須從標題上入手。值得注意的是,標題撰寫不能脫離新聞實際,傳統紙媒仍然要保證權威性、真實性,凸顯新聞的價值。
在傳統紙媒新聞報道中,圖片的吸引力最強。受眾第一時間關注的是圖片信息,傳統紙媒需要依靠圖片制造氣氛。從某個角度來看,圖片是傳統紙媒新聞的眼睛,能夠滿足受眾的閱讀需求,豐富受眾的視覺體驗。很多新聞報道都適合插入圖片,傳統紙媒應該把握新聞報道的內容,實現文字與圖片的緊密融合[2]。
我國傳統紙媒大多是黨政機關創辦的,部分新聞對社會事件進行了報道。事件性新聞報道離不開圖片,傳統紙媒需要依靠圖片來還原真實事件,使受眾獲得身臨其境之感。為了培養忠實讀者,我國傳統紙媒可以舉辦圖文欄目,如“聚焦視點”等,介紹社會的發展狀況、國家的最新政策、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時代的滄桑變化等。通過陳列圖片,受眾能夠感受到今時與往日的不同,對傳統紙媒更加青睞。
在全媒體時代下,新聞圖片日益豐富,圖片成為媒體競爭的重要內容,傳統紙媒需要運用恰當的新聞圖片,激發受眾的閱讀欲望,不斷增強新聞內容的表現力。
新聞版面同樣會對受眾產生影響,傳統紙媒需要在版面上做文章,依靠新聞編排來調動受眾的閱讀積極性。新聞版式包括的內容較廣,包括圖片處理、圖片制作、標題形式等等。想要快速吸引受眾注意,傳統紙媒需要插入精致圖片,應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提升新聞稿件的可讀性。“第一眼效應”對傳統紙媒發展至為關鍵,傳統紙媒要立足受眾的閱讀習慣,對文字字號、文字顏色、文字字體、圖片格式、圖片邊框等細節進行推敲,確保新聞版式充滿吸引力。
我國部分傳統紙媒創辦了民生欄目,在民生欄目中調查、解讀、報道了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工資問題、消費問題等等,并介紹了國家的最新經濟政策等。在民生問題新聞報道版面布置時,傳統紙媒可以對其進行模塊分割,形成“事件調查”“政策解讀”“部門回應”幾個模塊,方便受眾了解新聞內容,為受眾閱讀提供便利。
我國傳統紙媒還應該借鑒新媒體的版式特點,對新聞版面進行優化設計。新媒體平臺發布的新聞,其版面往往由多重元素構成,給予受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傳統紙媒可以對視覺元素進行組合,提升版面的審美價值,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3]。
與新媒體相比,傳統紙媒有其獨特優勢。傳統紙媒具有權威性、嚴肅性,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普遍信賴。在全媒體時代,傳統紙媒應該繼續保持優勢,不斷提升新聞質量,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度挖掘。
許多傳統紙媒報道了自然災害信息,為了確保新聞質量,傳統紙媒應該派遣記者前往災區,在第一時間捕捉新聞資訊。傳統紙媒需要根據版面需求、內容需求,實現編輯與前方記者之間的聯系。編輯需要根據前方記者提供的信息,整合圖片內容、文字內容,并制作相關圖表等,傳遞最為準確的信息,發揮良好的新聞效應。
綜上所述,現代經濟社會飛速發展,信息技術突飛猛進,人們進入到了全媒體時代。新媒體出現,對傳統紙媒造成沖擊,傳統紙媒需要實現業務創新,增強競爭實力。具體來說,傳統紙媒需要不斷優化新聞標題、豐富新聞內容、創新新聞版式、提升新聞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