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航 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主義是闡釋和指導世界無產階級、全人類徹底解放的重要學說,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及科學社會主義幾部分構成,是馬克思、恩格斯以批判精神學習并繼承的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后創(chuàng)立的重要思想方針,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導意義,需要被長久繼承,可是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馬克思主義傳播工作面臨困境,迫切需要就傳播方式進行革新。
新媒體技術大力發(fā)展,改變了傳統(tǒng)信息傳播環(huán)境和傳播通道,依附于傳統(tǒng)傳播方式的馬克思主義傳播工作難以在短時間內克服新媒體傳播要素干擾而盡快的調整傳播方式。盡管當前已出臺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網絡傳播管理規(guī)程,但因為實踐經驗的缺乏,此規(guī)程不一定合理,甚至會因為與新媒體技術的不適應而難以實踐。
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帶來了高效、大容量的數字儲存方式,一方面使得傳播工作的信息涵容量不斷擴展,提升了傳播效率和傳播有效性。但另一方面,新媒體數據暴漲,除了馬克思主義信息外,還有大量無關信息甚至有害信息被送到受眾面前,對受眾的馬克思主義學習造成障礙,難以確保受眾在學習時能正確判斷并選擇信息。
互聯(lián)網具有“無歸責”特征,且在之后長時間內難以改變,這雖然可以幫助受眾繞開諸多學習障礙,使之直接接受馬克思教育,但同時,這樣的網絡環(huán)境也給予了受眾逃避責任,隨意散布不良信息的途徑,嚴重影響著其他受眾的思想與觀念,沖擊馬克思主義理論,削弱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主導性,危害可想而知。
在當代社會,馬克思主義傳播工作網絡化建設比較滯后,而這,也是一個非常嚴峻的現實。在新時期下,網絡技術不斷發(fā)展,點進互聯(lián)網中,鋪天蓋地都是商業(yè)化網點、宣傳頁面,但是有關思想政治工作的網站卻非常少,馬克思主義傳播工作在網絡信息競爭中面臨困境,限制了宣傳工作面。因此,若是想要更好地開展馬克思主義傳播工作,那么就應該要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落實相關軟硬件設施的建設,提升馬克思主義宣傳工作水平。
要使得馬克思主義傳播工作能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有序進行,那就必須確立完善的管理規(guī)程,即就馬克思主義在新媒體時代的傳播方式展開探討,確定穩(wěn)定、正式的管理體制與規(guī)范。具體來說,管理者要首先確定領導體制,其次再細化到人員、資金、設備以及技術管理,搭建完善有效的外部保障體系,推動傳播工作的有序開展。另外,還要針對參與傳播工作的負責人、技術人員、采編人員等制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內在管理體系,讓每一位傳播者都真正發(fā)揮自身的作用。
新媒體環(huán)境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傳播效果,所以傳播者要將整頓新媒體環(huán)境作為傳播工作開展的前提。在黨的十七大中,胡錦濤同志提出“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環(huán)境”這一重要指示,要求對網絡環(huán)境進行整改。所以,傳播者要以搭建有利于馬克思主義傳播,又能促進傳播方式創(chuàng)新的網絡環(huán)境為根本目的,對網絡上現有的不正當信息予以過濾和清理,同時嚴格落實“網絡實名認證”,讓每一個在網絡上說話的人都撿起自由環(huán)境下丟掉的責任,為自己所說的話負責,由此端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導地位。
新媒體技術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工作創(chuàng)造了廣泛的途徑,傳播者可借助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利用跨界比對、3D 演示等方式來實現傳播工作的創(chuàng)新,讓傳播工作適應新媒體時代,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比方說,建立起專門的微信公眾號、貼吧、微博等,借助豐富多彩的網絡平臺來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讓受眾都能夠了解到相關的政策方針,從而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有效地控制受眾出現價值觀混亂、責任感淡化以及人際交往冷漠等一系列的思想問題。另外,還應當加大馬克思主義傳播方面的資金投入,一方面是用于新媒體技術、新媒體設備的引入,另一方面則是用于人才培養(yǎng),培養(yǎng)掌握新媒體技術并能應用相關技術實現馬克思主義傳播的人才。
在新媒體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當下,多種全新的文化生產方式、傳播方式出現,使得馬克思主義傳播工作面臨不小的困境,傳播效果難以達到預期要求。為提升馬克思主義傳播效果國,有必要重點思政工作網絡化的建設,加大對這方面的資金投入,充分地發(fā)揮出信息資源的優(yōu)勢以及新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擴大馬克思主義傳播工作的覆蓋面積,使得群眾都能更多的正面信息,讓馬克思主義傳播工作真正的發(fā)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