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校生源結構復雜,學生學習能力與養成教育相對欠缺。學生整體素質的偏低,增加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雖然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信息化應用水平較以往有了顯著提升,但在具體的學生工作管理中,“人治”仍然是十分重要的管理方式。當面對“源頭多、范圍廣、大數據”的具體工作狀況,這種管理部門分散、管理人員密集的傳統方式,降低了學生工作管理的時效性和精細度,無法滿足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管理的現實需要。而隨著信息化步伐向高職院校教學和管理等方面的不斷邁進,促進了學生工作與信息的結合,高職院校通過依托大數據、云計算和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加快智慧校園建設的進程,在提升校園智能化程度的同時,也對學生工作管理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作用顯著。學生工作管理者通過將現代信息技術與管理理念的有機融合,為高職院校學生的校園學習與生活,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但由于信息技術的更新速度加快,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的滯后以及管理者信息能力的欠缺,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信息化管理仍存在諸多難點和難題,亟待在今后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中,不斷夯實基礎、推進應用。
與傳統的“人治”管理模式相比,在信息技術環境下,依托海量數據和資源共享,在網絡體系下學生工作管理更加高效和便捷。高職院校不需要再耗費更多的人力,去從事諸如學生的考勤、請假、各項活動等日常瑣碎的事務管理,學生管理者也不必事事親為,他們只需要通過學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臺,就能夠實時掌握學生的各種信息,在信息化管理體系中,更加快速和規范的處理相應的問題,實現了學生工作管理的整合效應和協同互動;在工作內容上,信息化技術的深入應用,對學生工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產生了變革,過往以教育者的角度出發,向以學生為本、管理育人的學生工作管理新方向轉變,使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特色紛呈、成效顯著。當前高職院校紛紛建立起滿足學生實際需要的校園APP、微信公眾號、網站等信息平臺,將服務學習教育合理的融合,促進了學生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實施,使學生工作管理的內容更加豐富,管理者能夠實時發布各種公告、公示等學生工作的信息,還能在信息平臺上及時解答學生的咨詢,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更加便捷和便利,促進學生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
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主要依托智慧校園建設的持續推進,隨著校園信息化基礎設施環境的不斷完善,通過PC、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各種管理軟件能夠將管理者和學生緊密聯系在一起,實現信息的管理和交互。因此,在高職院校在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平臺的建設上,在全面梳理學生工作的業務流程和數據模型的基礎上,應當制定統一數據標準和安全防范體系的應用系統。例如應用和開發教務、學生綜合業務辦理系統,為學生工作管理提供從入校、在校、離校全過程的一站式服務。如學生的學籍、學費、獎學金、成績、宿舍、就業等等學生工作管理的具體內容,都在統一的管理平臺上進行信息的傳遞和交互,并基于“碎片化”的服務管理思路,由不同的子模塊對應完成,通過系統化、科學化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為學生提供智能化和個性化的服務和管理,學生和管理者在平臺中能夠及時進行交流和反饋,提升學校管理效益。
大數據技術在信息的獲取、存儲、管理和分析方面,具有傳統數據庫軟件無法比擬的優勢。高職院校的學生工作,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能夠及時了解更多學生在校園的真實狀況,對學生工作管理能夠起到有的放矢的作用。在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將學生的消費記錄、上網行為記錄等等,學生在校學習與生活的管理信息納入數據庫,構建數據分析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對其進行數據挖掘,數據分析,將學生信息進行智能比對和趨勢分析,能夠形成以數據為核心的層次化學生工作管理體系,實現學生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及時了解學生動態,并及時進行有效干預,能夠真正規避學生管理工作“人治”的問題,助力學生健康成長。以獎學金評定為例,通過對每個學生各項學習和在校生活的數據進行采集,利用大數據分析軟件進行評測,能夠避免人為操縱的現象,保證獎學金評定的公平與公正,也能夠最大限度的縮短評定的周期,為最終的評定結果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