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林
(湖北省路橋集團瑞達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武漢430000)
路橋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會逐漸凝結硬化,此時,混凝土中的水泥發生水化作用,水化過程中不斷放出熱量,導致混凝土內部的溫度較高。又因為路橋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具有體積大的特點,混凝土結構內部散熱效率比外表面散熱效率慢,導致累計內外環境溫差較大,在混凝土內容產生拉應力超過其極限拉應力時,會產生混凝土開裂現象。可見,水泥是影響混凝土裂縫的重要因素之一。
養護是保障混凝土質量的重要環節,在完成混凝土澆筑后,要做好混凝土的養護工作。現階段,部分路橋工程大體積混凝土的表面養護不到位,例如,外界溫度較低時,未及時采取相應的保溫措施,會使混凝土內部與表面存在較大的溫差,從而導致裂縫的出現。
就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來說,受混凝土澆筑量大的影響,可能會出現振搗不均勻、不密實或者混凝土無法及時供應,難以實現混凝土的連續澆筑問題,并且進行分段澆筑混凝土時,如果在澆筑新舊混凝土結合部位前,未對先進行澆筑的混凝土接觸面進行鑿毛、清洗,會導致新舊混凝土之間黏結力小、混凝土收縮,進而產生縫隙。
混凝土是一種混合性材料,由水泥、骨料、水、外加劑和摻合料等組成。對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主要是對上述幾種材料進行控制,具體如下。
2.1.1 水泥
水化熱是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產生的,為了降低水化熱、減少溫差,應采取早期水化熱較低的水泥。相關試驗表明,水泥中存在較高含量的硅酸三鈣、鋁酸三鈣,會使水化熱增高,因此,在施工中,應選擇水化熱較低的礦渣硅酸鹽水泥或中、低熱硅酸鹽水泥[1]。
2.1.2 粗細骨料
粗細骨料作為混凝土的重要原材料,對其進行合理的選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在大體積混凝土中,正確選用砂石料不僅能保證混凝土質量,還可以降低水化熱,避免裂縫的產生。選擇粗骨料時,應優先選擇自然連續級配的粗骨料,并控制其粒徑小于或等于40mm;選擇細骨料時,應優先選擇中粗砂,因為選用中粗砂能夠降低水泥用量和水的用量,從而減弱水化作用,進而降低混凝土的溫升和收縮,防止裂縫出現。
2.1.3 水
水是混凝土拌和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在實際的混凝土拌和中,可加入適量的冰塊,從而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使溫度達到規范要求值,進而減小溫度差,降低溫度裂縫的出現率。
2.1.4 外加劑和摻合料
大體積混凝土在配制過程中,應按照要求加入適量的外加劑(緩凝劑、減水劑等),從而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其中,加入適量的緩凝劑能夠延緩混凝土水化熱峰值出現的時間,有效散失水化熱,使混凝土凝結時間加長,減少裂縫的出現;加入適量的減水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水泥用量,減小水灰比,有效防止混凝土開裂。另外,在混凝土摻入適量的粉煤灰混合材料,可降低水化熱,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
因大體積混凝土具有體積大、混凝土澆筑量大的特點,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應采取有效技術控制措施提高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可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2.2.1 控制和優化混凝土配合比
為了避免收縮裂縫的產生,應科學合理地設計混凝土的配合比,主要是對單位體積的水泥用量、砂率、水灰比等方面的設計。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應根據混凝土溫升值控制要求,合理設計粗細骨料、水、水泥等原材料使用比例,從而保障混凝土的性能。同時,還要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如嚴把材料進場質量關、嚴格控制混凝土從出廠到施工工地的運輸時間等,以保障設計配合比的有效性,從而滿足混凝土耐久性、穩定性、抗滲性等方面的要求,進而保障混凝土的最終施工質量。
2.2.2 科學制訂混凝土澆筑方案
為了有序開展混凝土的澆筑工作,施工前,應制訂合理的混凝土澆筑方案。在制定該方案的過程中,應根據路橋工程的實際情況,結合混凝土結構的特點,制訂混凝土的施工工序。如果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較長,施工單位可采用跳倉法、后澆帶等技術措施,從而防止結構有害裂縫的出現。另外,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還應對混凝土的入模溫度進行控制,安排好混凝土的分層順序,從而避免混凝土內外產生較大溫度差。如果在外界溫度較高時澆筑混凝土,可將草袋加蓋在輸送管上并噴冷水,以達到降低溫度的目的。
2.2.3 加強混凝土的振搗工作
為了保障混凝土的澆筑質量,確保混凝土的性能,需要做好混凝土的振搗工作。在混凝土振搗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要全部振搗到位,確保層間混凝土的良好結合,提升混凝土與鋼筋的握裹力;(2)安排有經驗的振搗人員進行振搗工作,保障混凝土的密實度和均勻性,使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增強;(3)采用插入式振搗時,應保障插點排列均勻,并保持一定的間距,一般為300~400mm,且要控制好振動棒插入深度和振動時間[2]。
2.2.4 對混凝土的溫度加強控制
為了降低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控制澆筑入模溫度,就大體積混凝土來說,在溫度較高的季節施工時,可采取冷凝水降溫和遮陽網搭涼棚等措施,降低骨料運輸、存儲、澆筑過程中的溫度;(2)加強混凝土的溫度監測,為了防止裂縫的產生,應加強混凝土拌和、入模溫度、澆筑溫度的監測控制,如果有異常情況,應及時采取溫控調整措施,以保障溫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3]。
2.2.5 加強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
完成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后,應對其進行保溫保濕養護工作,以確保混凝土質量達到設計要求。混凝土的養護應根據路橋工程的實際情況采用適宜的養護方法,如薄膜加草袋、蓄水等。在高溫的夏季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應用麻袋或塑料薄膜覆蓋澆筑振搗完成后的混凝土,并對其進行灑水保濕養護。
綜上所述,路橋工程施工中,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成因有養護不到位、原材料選用不合理、工程結構自身因素等。為了避免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產生,施工單位應加強原材料的控制、配合比設計的控制和優化、溫度的監測控制、養護管理等措施,從而保障混凝土的性能,提高路橋工程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