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可兒
“你……贏了。”
對手略帶顫抖的聲音響起,我想安慰她,可怎么都說不出話來。或許是緊張,或許是我非常清楚在這黑白世界里成王敗寇的殘酷。收完棋,我起身準備離開,卻聽見了她輕如蚊子叫般的一句“恭喜”。我這才意識到,我實現了一直以來為之拼搏的夢想!在被稱為“圍棋高考”的定段賽上以榜眼的好成績成為了一名職業棋手。
幼兒園時,班上來了個和藹可親的叔叔,問我們有誰想去做游戲。當時被媽媽嫌棄有“多動癥”的我,毫不猶豫地舉手報了名。我們走進了另一間教室,映入眼簾的便是幾塊方方正正,刻了好多格子的奇怪“木板”,兩邊還放著褐色的罐子,罐子里裝了許多一樣大小的“石子”,有黑有白。這些從未見過的、新奇有趣的東西簡直讓我看呆了。這一天,“叔叔”,也就是我的圍棋啟蒙老師應老師,帶我認識了“罐子”“木板”和“石子”——棋盒、棋盤和棋子。
第二天教的是圍棋的精髓之一:吃子。“顧名思義,圍棋,圍棋,誰圍的多誰就贏,但可不能傻愣愣地圍,一子等于兩目,吃子是最聰明高效的圍空方法……”應老師自我陶醉地講了一大通,看著我們一個個迷茫的神情愣了愣,便拿出棋子,在棋盤的交叉點上擺了一顆黑子,又在這顆子的上下左三面擺上了白子,問我們如何吃掉黑子。作為一名“完美主義者”,我果斷地在右邊空缺處加上了一顆白子。“天才啊天才!”老師一臉激動。正是因為老師的稱贊,第三日、第四日我學得更加起勁了。說來也奇怪,平時愛唱愛跳的我,只要一坐到棋盤前瞬間就安靜了,難不成這小小的黑白棋有魔力?
第一次出征比賽時,我才六歲,但志氣卻大得很,老師說讓我來鍛煉鍛煉,可我的目標是冠軍。前八盤都順利過關了,最后一輪的對手還是我從未輸過的“師弟”,這下可把我樂壞了。“比賽開始!”裁判話音剛落,此起彼伏的落子聲便響起來。圍棋總體分三大階段:布局、中盤、官子。我平時最喜歡研究的就是布局,每個人的風格都不一樣,有的喜歡穩扎穩打,會把子都下在低位,有的氣勢磅礴喜歡圍大空就往中央走棋,而我呢,是均衡型,喜歡棋子之間高低搭配,相互配合。這是我的強項,于是我以領先的優勢平穩過渡到了中盤。中盤雙方的拼殺往往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可我因為一點小小的優勢便忍不住開始想著勝利后媽媽的夸獎,一邊竊喜,一邊眼睛瞟來瞟去,注意力全不在棋盤上。讓我回過神來的是對手的一步“臭棋”,這奇怪的招法看似軟綿綿的,但韌性十足,讓我發不上力。后來聽老師說這一招叫“騰挪”,此招一出,棋盤形勢瞬間反轉。到了官子階段,雖然我絞盡腦汁,但大局已定。“小妹妹,黑棋180子輸了,同意嗎?”(黑棋185子算勝)裁判數完子對我說。我哭著點了點頭,走出賽場,走到媽媽那兒想要安慰,卻聽到媽媽說了一句——不管對手是誰,都要認真地對待每一盤每一步。這句話,從那時起便成了我漫漫學棋道路上的座右銘。
圍棋界有句話:三十歲不成國手,終生無望。小學畢業后,當放棄學業進入沖段班一心學棋,還是回家鄉上初中這兩個選擇擺在我面前時,我聽從自己的內心,轉入了沖段班,正式成為了一名沖段少女。
浙江省智力運動會、中日交流賽、清韻杯、偉星杯、黃河杯等數十項全國公開賽……成千上萬局勝負的歷練,讓我一點點成長起來。職業段位,沖呀!
這么多比賽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代表中國參加的第一屆亞洲女子圍棋錦標賽。比賽在韓國舉行,舟車勞頓,到酒店時已經是晚上十點了,因為不認識韓文,隊友居然拿護發素洗了個澡,洗完澡還跟我抱怨說這兒的沐浴乳好難用。不過這個小插曲并沒有影響我們,反而激起了我們的斗志。因為擔心語言問題,第二天大家起了個大早,跟領隊姐姐仔細地確認了比賽規則。成功戰勝了新加坡、蒙古和日本的隊伍后,第四輪我們迎來了強敵韓國隊,這是最關鍵的一役,直接決定冠軍花落誰家。隨著整齊的鞠躬,最后一輪開戰了。我在比賽前已經大致規劃了布局下法,一開始便落子如飛,而對手卻截然相反,異常謹慎,只此一手(局面下唯一的走法)的棋也要思量好久,在中盤我看準了對手露出的破綻,仔細思考了十分鐘,算清了變化,便主動出擊一舉拿下了此局。隊友們鏖戰了近兩小時取得了一勝一負的成績,中國隊頂住了壓力,2比1摘得桂冠!“團體冠軍,中國隊!”伴著尖叫和掌聲,我們三名隊員整齊地走上領獎臺,接過獎狀,拿起獎杯,看著五星紅旗慢慢升起,聽著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在耳邊奏響,我們在鏡頭面前綻放了最自豪的笑容。
我知道,一個沒有文化功底的棋手是走不遠的,所以在訓練之余,我也會抓住一切機會多讀書學習,我希望將來能去浙江大學深造。
經歷了這么多,我終于成為了一名職業棋手,給自己十年的努力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職業棋手”這條道路又將是一個未知、全新的開始,愿我能不忘初心,在絢麗的黑白世界里舞出自己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