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靜 趙德強 陳弢 徐懿 于宏梅
【摘要】目的 探究百令膠囊聯合比索洛爾治療室性早搏的療效及中醫癥狀改善程度。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住院及門診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西醫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的診斷標準且中醫辨病為心悸,辨證為氣陰兩虛證,共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隨訪4周。對照組采用比索洛爾治療,治療組采用百令膠囊聯合比索洛爾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及動態心電圖相關指標。結果 治療組患者總體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室性早搏次數及中藥癥狀量化計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百令膠囊聯合比索洛爾在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時可保肺益腎,彌補西醫治療心律失常的局限性,減少不良反應及毒副作用。
【關鍵詞】百令膠囊;比索洛爾;室性早搏;臨床效果;中醫癥狀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02
室性早搏為臨床常見的心率失常,發病人群廣泛,患者多伴隨高血壓、心臟病,同時過量煙酒、精神緊張等刺激也可能誘發室早。心臟病患者因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引發心肌細胞暫時性缺血缺氧,影響心肌細胞正常的電活動,形成早搏[1]。眩暈、心悸、乏力為室性早搏常見的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多以藥物治療室性心臟病,但是大多臨床效果不佳。本文研究百令膠囊聯合比索洛爾治療室性早搏臨床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住院及門診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西醫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的診斷標準且中醫辨病為心悸,辨證為氣陰兩虛證,年齡85~90周歲患者共6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85~90歲,平均(87.60±1.77)歲,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85~90歲,平均(87.53±1.74)歲,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相同的基礎對癥處理(臥床休息、吸氧、心理疏導等),采用常規治療原發病。
兩組患者均給予口服比索洛爾片(北京華素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7082)每次2.5 mg,每日1次。
治療組同時加服百令膠囊(杭州中美華東制藥公司,國藥準字Z10910036),每天3次,每次3粒,口服,并根據心率調整劑量,兩組均以1個月為1個療程。
1.3 判定標準
西醫療效判定標準:參照1995年衛生部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及1979年全國中西醫結合會議制定的療效標準制定。
室性早搏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心悸癥狀消失,動態心電圖早搏次數較治療前減少90%以上或室性早搏Lown分級提高2級;有效:心悸癥狀大部分消失,動態心電圖早搏次數較治療前減少50%以上或室性早搏Lown分級提高1級;無效:心悸癥狀和動態心電圖無變化或加重。
中醫癥狀量化計分標準:參考《新藥(中藥)治療老年病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而擬訂,觀察治療前后癥狀、體征變化,并根據正常、輕、中、重程度分為四級,主癥分別計作0,2,4,6分;次癥分別計作0,1,2,3分。結合臨床經驗制定。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
1.4 觀察指標
安全性指標:一般生命體征:體溫、呼吸、脈搏、血壓。血、尿、便常規檢查。肝、腎功能檢查。密切觀察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頭暈、惡心、嘔吐、皮疹、肝腎功異常等不良反應,客觀評價其安全性。
1.5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21.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用頻數進行統計描述,兩組治療前后的變化用x2檢驗和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進行統計描述,組內治療前后比較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用方差分析,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總體治療有效率
治療組患者治療總體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動態心電圖指標改變
治療組患者室性早搏次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中藥癥狀量化計分比較
治療組患者中藥癥狀量化計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三大常規與肝腎功能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三大常規和肝腎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2例,發生率為6.66%明顯優于對照組8例,發生率為26.6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室性早搏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系統疾病,多發于原始心臟病患者,相關報道顯示,85%的猝死患者患有室性早搏,所以有效的治療室性早搏對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患者痛苦具有很重要的意義[2]。比索洛爾是繼阿替洛爾、美托洛爾最新一代的β-受體阻滯劑,可有效的保護心肌細胞[3],但會引發支氣管哮喘等不良反應,一定程度上限制其臨床應用范圍。室性早搏在中醫中屬于心悸范疇。是屬于氣陰兩虛癥狀,百令膠囊常用于治療陰陽氣血不足所致的各類心率失常,對胸悶、心悸等癥狀改善明顯,其中的發酵蟲草菌粉是冬蟲夏草中分離得到的菌絲體,具有補肺腎、益精氣之功效。本次實驗研究顯示百令膠囊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比索洛爾低血壓、慢心律等不良反應,對癥室性早搏引發的氣陰兩虛,有效抵抗心率失常。兼顧了中西醫的治療優勢,臨床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百令膠囊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時保肺益腎,聯合比索洛爾可彌補西醫治療心律失常的局限性,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降低毒副反應,具有一定臨床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郭繼鴻,崔長琮.抗心律失常中西藥與離子通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89.
[2] 畢穎斐,毛靜遠,王賢良,等.中醫藥防治冠心病臨床優勢及有關療效評價的思考[J].中醫雜志,2015,56(5):437-440.
[3] 謝 皛,褚福永.養心定悸膠囊對不穩定型心絞痛冠脈介入術后患者室性早搏及心率變異性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4(15):448-451.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