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燕 黎亮兒
【摘要】目的 探討孕期營養干預和孕期代謝性危險因素對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與我院進行檢查并分娩的合并糖尿病孕婦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干預方式的差異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應用常規飲食干預,研究組進行營養干預。研究對比兩組患者妊娠結局以及新生兒Apgar評分的差異。結果 研究組患者妊娠結局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23、4.23、5.73、4.09;P<0.05);對照組患兒1minApgar評分均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x2=14.109,P=0.000),兩組患兒5minApgar評分未出現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x2=0.948,P=0.345)。結論 營養干預可減少不良妊娠事件的發生率,為胎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發育環境,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營養干預;代謝性危險因素;妊娠結局;Apgar評分
【中圖分類號】R71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02
新生兒的健康狀況與孕婦的身體健康情況有著很大的聯系。孕婦在孕期飲食,營養不良等極容易導致不良妊娠結局的產生[1]。導致胎兒發育存在缺陷,畸形等。除營養不良外,營養過剩也容易導致孕婦出現妊娠不良[2]。有研究指出,預防孩子出現慢性疾病的最佳時期就是從妊娠開始一直走到孩子出生后兩年的時間。減少慢性病的發生率則需要從生命開始孕育的時候進行。妊娠糖尿病大多是由于孕婦在妊娠期糖代謝出現異常而導致的,極大的增加了不良妊娠的發生率。我院在對合并糖尿病孕婦進行干預的過程中,營養干預取得滿意效果,減少了不良妊娠事件的發生率,為胎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發育環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與我院進行檢查并分娩的合并糖尿病孕婦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干預方式的差異將其分為兩組,各60例。其中,研究組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27.3±3.2)歲,孕周12~26周,平均孕周(17.3±1.1)周;對照組年齡23~40歲,平均年齡(36.3±3.4)歲,孕周12~27周,平均孕周(17.3±1.1)周。納入標準:①符合首屆數字中醫藥學術交流會有關孕婦難產的相關診斷標準;②胎兒整體狀態良好且為單胎。排除標準:①糖尿病患者;②腦、心腎、肺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缺陷患者;③意識不清或不能配合醫護人員工作者。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孕婦進行常規飲食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在常規飲食護理的基礎上聯合使用飲食干預進行護理:①干預依據。營養干預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按照患者的血壓體重、孕檢報告以及平時的飲食愛好等進行。營養干預需要在專業營養師的專指導下進行。②干預周期以及計劃調整。營養干預周期為前一次孕檢和后一次孕檢的間隔。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每一個周期都要對飲食計劃進行合理的調整。③干預原則:營養干預應遵循的原則是少食多餐,食物選擇應注重增進患者食欲并且易消化。合理控制患者總能量的攝入,日能量攝入總量以7500 KJ最為適宜。控制患者每日的蔬菜進食≥500 g,綠色蔬菜的進食良應≥于250 g。蔬菜選擇應當以含糖量低為標準。如:豆芽菜、芥藍菜、絲瓜、茄子、黃瓜、冬瓜、西紅柿、西葫蘆、芹菜、茼蒿、油麥菜、菠菜、白菜等。控制每天的蛋白質攝入量應占總能量攝入大約20%。患者每天需進食一個雞蛋,多食豆制品、牛奶、雞蛋、魚蝦、家禽類、精瘦肉等,并保證每天250 mL的牛奶攝入。脂肪攝入量,應≤20%,進食食物油以20 g為宜。患者孕期應保證充足的維生素和鈣供應。
1.3 觀察指標
1.3.1 妊娠結局對比:研究對比兩組患者妊娠結局的差異,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壓、產后出血、剖宮產以及巨大兒四個不良事件。
1.3.2 新生兒Apgar評分: 新生兒出生后進行Apgar評分,評分內容包括新生兒的呼吸情況、皮膚顏色、肌肉張力、心搏情況和反射能力5項,每項評分各2分。1 min Apgar評分4-7分可判定為輕度窒息,0~3分可判定為為重度窒息;5 min Apgar評分5分以下可判定為重度窒息。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對比
研究組患者妊娠結局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23、4.23、5.73、4.09,P<0.05)。
2.2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對比
對照組患兒1 minApgar評分均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4.109,P=0.000),兩組患兒5 minApgar評分未出現顯著差異(x2=0.948,P=0.345)。
3 討 論
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現階段很多孕婦都呈現出超重、肥胖等,嚴重的出現了妊娠糖尿病。增加了巨大兒的出生率。孩子出生以后,較正常孩子更容易患二型糖尿病或者肥胖癥。孕婦在妊娠后的激素水平較正常女性來會產生較為明顯的改變,造成孕婦胰島素敏感性顯著降低以及碳水化合物等代謝功能出現明顯障礙。最終體內出現糖代謝紊亂,嚴重的導致孕期糖尿病出現。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會極大的增加巨大兒、流產、早產以及胎兒畸形等事件的發生率。同時也會導致孕婦出現妊娠期高血壓、產后出血等妊娠不良事件。考慮到妊娠期婦女體質的特殊性,藥物治療不能夠實現在保證對胎兒的零傷害,因此,為了對中晚期孕婦的體重進行有效的控制,飲食干預是最為直接且最為有效的一種方式。該方式可以保證均衡營養的攝入,避免孕婦出現營養不良或是營養過剩,使孕婦血糖水平保持在合理范圍之內,保證胎兒營養供應的合理規范。
本研究數據顯示,研究組患者妊娠結局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23、4.23、5.73、4.09,P<0.05),提示營養干預可有效減少不良時間發生率,改善妊娠結局。對照組患兒1 min Apgar評分均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4.109,P=0.000),兩組患兒5 min Apgar評分未出現顯著差異(x2=0.948,P=0.345),提示營養干預可改善胎兒的健康狀況,為胎兒的發育創造較為有利的環境。
綜上所述,營養干預可減少不良妊娠事件的發生率,為胎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發育環境,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澤琛,滕 越,王 杰,等.營養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體重與妊娠結局的影響[J].衛生研究,2016,45(2):337-340.
[2] 高雪敏,朱桃花,馬亞娜,等.孕期知信行模式營養指導的開放平行前瞻性研究[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6,51(2):235-238.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