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張雪純 張鐿山 宋寶麗
【摘要】目的 通過對苯丙酮尿癥(Phenylketonuria,PKU)患者苯丙氨酸羥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突變的分析,為苯丙酮尿癥的產前診斷、遺傳咨詢、治療和采取干預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方法 應用PCR產物直接測序法對123例PKU患者PAH基因第1~13外顯子及其兩側內含子進行序列分析。結果 在123例患者的246個PAH等位基因中檢測出了216個PAH基因突變位點,總檢出率為87.8%(216/246),其中外顯子3、6、7、10、11和12檢出率相對較高。共發現59種突變,包括42種錯義突變、8種剪接突變、5種無義突變、2種移碼突變、2種同義突變。高頻突變位點主要是p.R243Q(23.15%),p.R111X(8.33%),EX6-96A>G(7.87%),p.R413P(7.87%)、p.V1399V(6.48%)。結論 PKU患者具有明顯的突變熱點(R243Q、R111X、EX6-96A>G、R413P、V1399V)和突變熱點區域(外顯子3、6、7、10、11、12)。通過PAH基因直接測序可對大部分的PKU家系進行產前診斷。
【關鍵詞】苯丙酮尿癥;苯丙氨酸羥化酶;基因突變;產前診斷
【中圖分類號】R5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03
苯丙酮尿癥是一種氨基酸代謝異常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1]。主要由于苯丙氨酸羥化酶基因突變導致PAH活性降低或喪失,使苯丙氨酸不能轉化為酪氨酸,導致血液中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濃度增高并在神經系統和血液中蓄積。PKU患者如未及時治療,將由于過量的Phe及其代謝產物的神經毒性作用而導致嚴重的智力障礙、精神發育遲滯和繼發性癲癇等。PKU的發病率有種族和地區差異[2-6],我國約為1/11144[7],且PAH基因突變具有相對突變熱點及突變熱點區域,因此可以通過對PKU患者進行基因診斷分析,了解各種突變的種類和分布,了解所研究的人群中PAH基因相對突變熱點和突變熱點區域,進而對產前診斷和治療提供一定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30例PKU患者,來自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前診斷中心遺傳咨詢門診,其中,男123例,女107例,年齡16天~37歲。230例患者來自230個無關家庭,所有患者的父母均非近親結婚。這230例患者治療前血苯丙氨酸濃度Phe>480 μmol/L,平均(915.52±513.66),通過Phe負荷試驗和尿蝶呤分析結合臨床癥狀排除了四氫生物喋呤缺乏癥。
1.2 方法
1.2.1 DNA提取和PCR擴
抽取患者的外周血并用EDTAK2抗凝,-20℃儲存。200名正常DNA來自實驗室積累的健康無血緣關系個體。采用北京天根D315DNA分離試劑盒提取采集的抗凝外周血樣品中的DNA。參照文獻[2]設計PAH基因第1~13外顯子的引物。常規PCR擴增條件:95℃5 min熱變性,94℃變性30 s,55~62℃復性30 s,72℃延伸45 s,共30個循環,72℃延伸10 min。PCR反應在美國ABI公司Verteri梯度PCR儀上完成。PCR產物用2%瓊脂糖檢測。
1.2.2 DNA序列分析
采用PCR產物直接測序法對樣品中DNA進行序列分析。PCR產物的純化和DNA序列分析由上海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應用美國ABI公司3730XL全自動DNA序列分析儀完成。所有PCR產物均采用正反向測序。
2 結 果
2.1 PAH基因突變的檢出率
通過對123例PKU患者PAH基因外顯子和內含子分析,在246條染色體中共檢測到216個突變(表1),總檢出率為87.8%。所有患者均檢測到突變基因,其中93個人檢測出2個突變位點,占75.6%。30個人檢測出一個突變位點。
2.2 PAH基因突變種類
檢測到的216個突變分屬59種突變,其中錯義突變42種、剪接突變8種、無義突變5種、移碼突變2種、同義突變2種。
2.3 PAH基因突變分布特點
患者突變主要分布在第3,6,7,10,11,12外顯子,其中第7外顯子檢測到的突變最多,共12次。其次為第11外顯子,共9次。第12、10、3、6外顯子分別為7、6、5、5次。
2.4 PAH基因高頻突變位點
突變頻率最高的是p.R243Q,共檢測到50次,p.R111X檢測到18次,EX6-96A>G檢測到17次,p.R413P檢測到17次,p.V1399V檢測到14次。
3 討 論
PKU是少數幾種可治療的嚴重單基因遺傳病,而基因診斷是PKU唯一有效的產前診斷措施,可通過基因診斷對新生兒進行篩查發現PKU患者,及時治療,可減輕患兒的病情。但PKU患兒需進行長期治療,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及精神壓力,通過基因診斷,避免生育PKU患兒是一種很好的對策。
1983年,PAH基因被成功分離、克隆[8]。PAH基因定位于染色體12q22-q24.1,由13個外顯子和12個內含子組成,編碼區全長90kb,編碼含有452個氨基酸殘基的酶單體,單體聚合成有功能的PAH,參與苯丙氨酸代謝。任何一種突變都有可能導致PAH結構的改變,從而導致苯丙氨酸羥化酶活性的改變,影響苯丙氨酸的代謝過程。迄今已經發現苯丙氨酸羥化酶基因一千余種突變(http:/ www.Pahdb.mcgil1.ca),國內報道的有100多種[9-11]。本文對123個先證者進行基因診斷,一共檢測到59種突變,216個突變位點,總檢出率為87.8%。應用MLPA技術,檢測出123個先證者中有4種大片段缺失,包括5'UTR_E1雜合缺失,E4_E5雜合缺失,E5雜合缺失,E4_E7雜合缺失。上述結果提示PKU患者基因突變類型多樣,位置多變,突變位置可發生在外顯子、內含子及5'UTR、3'UTR。
現在世界各地PAH基因突變研究者都在致力尋找PAH基因的高頻突變位點,以便通過產前診斷篩查出PKU患者。本文結果顯示PAH基因突變有相對集中特點,高頻突變位點分別是p.R243Q(23.15%),p.R111X(8.33%),EX6-96A>G(7.87%),p.R413P(7.87%)、p.V1399V(6.48%)。突變熱點區域主要是外顯子3(8.5%),6(8.5%),7(20.3%),10(10.2%),11(15.3%),12(11.9%),其中第7外顯子檢測到的突變最多為12次。參考Lee[12]等報道中國人的高頻突變主要位于第7外顯子的R243Q(23.15%),本文結果與之比較一致。在123個先證者中,有93個人都檢測出兩個突變位點,提示在PKU患者中兩個突變位點的突變率較高,這可以作為鑒別診斷的輔助手段之一。與此同時,這些檢測出兩個突變位點的家系,如果其父母再次懷孕時,可以直接選擇基因診斷突變位點來確診胎兒是否是PKU患者,以免再次生出PKU患兒,為家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很多學者的研究已經表明,在不同種族和地區PKU患者基因突變位點的分布具有明顯差異性,因此研究PKU的分布及類型,對于開展產前診斷、遺傳咨詢有一定的意義。如當對PKU患者群體進行突變分析時,由本研究的實驗數據,可優先選擇第3、6、7、10、11和12外顯子直接測序,即可篩查出約74.6%的突變,之后可以再對其他外顯子測序,這樣可以避免全編碼區測序產生的不必要的浪費,并提高產前診斷的效率。
本研究明確了PAH基因突變的類型、分布和高頻突變位點,為PAH基因突變的研究增加了一定的資料,豐富了中國人群的PAH基因突變譜。但本研究數據比較少,下一步就是擴大樣本數據,進一步對樣本中基因突變類型、分布與高頻突變位點進行分析。通過對PAH基因突變數據的分析,可以為產前診斷、遺傳咨詢提供理論依據,對減低PKU的發病率,減輕患兒的病情,減少PKU患兒的出生以及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Gu XF,Wang ZG.Neonatal screening for phenylketonuria and cingential hypothyroidism in China[J].Chin J Prev Med ,2004,38,99-102.
[2] Woo SL,Lidsky AS,Guttler F,et al.Clone human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gene allows prenatal diagnosis and carrier detection of classical phylketonuria.Nature,1983,306:151-155.
[3] Wu ZY,Dong HQ,Fang s,et al.Mu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H gene in four nationality groups in Xinjiang of China[J].J Genetics,2008,87(3):293-297.
[4] Qu YJ,Song F,Jin YW,et al.Spectrum of phylalanine hydroxylase gene mutations and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phenylketonuria in Beijing area of China[J].Chin J Pediatr,2008,46(2):115-119.(in Chinese).
[5] Guo HJ,Zhao ZH,Jiang M,et al.Mutation analysis of the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gene in patients with phenylketonria in Henan province[J].Chin J Med Genet,2001,28(2):142-146.(in Chinese).
[6] Zhang JJ,Sun Y,Sun YJ,et al.Mutational spectrum of hydroxylasegene and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m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hyperphenylanlaninemia in Jiangsu province[J].Chin J Med Genet,2013,30(5):513-517.
[7]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134-2137.
[8] Woo SL, Lidsky AS, Guttler F, et al. Clone human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gene allows prenatal diagnosis and carrier detection of classical phylketonuria. Nature, 1983, 306: 151-155.
[9] Song F, Qu YJ, Yang YL,et al.The mutant spectrum of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gene in Northern Chinese. Chin J Med Genet, 2007,24: 241-6.
[10] Zhu T, Qin S, Ye J,et al. Mutational spectrum of phenylketonuria in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 a novel insight into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common mutations.Pediatr Res.2010,67:280-285.
[11] Song L, Dang L, Meng Y,et al. Mutation spectrum of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gene in patients with phenylketonuria in Tianjin and surrounding areas of Northern China.Chin J Med Genet, 2010, 27: 7-12.
[12] Lee DH,Koo KS,et al.The molecular basis of phenylketonuria in Koreans.Hum Genet,2004,49:617-621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