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職業教育中技能競賽的指引作用是很明顯的,利用高職技能各項競賽可有效把課堂知識運用于實踐中,讓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競賽中得到不斷錘煉。為保證高職技能競賽的高效實施,讓參賽者可以通過競賽模式完成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高職技能競賽教育體系的構建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研究高職技能競賽“五位一體”教育體系構建,旨在為高職技能競賽教育體系構建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技能競賽;五位一體;教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0-00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0.017
一、背景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教育布局越來越全面。我國在教育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睂I技能的實踐動手能力進行培訓是高職教育的重點工作。同時,高職教育也是一種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方式。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5月31日,中國有2914所高等院校,其中有1388所是高職高專院校。由此可見,職業教育已成為我國人才培養規劃體系中至關重要的部分。高職教育中最核心、最具有教育特色的就是高職技能競賽這一環節。它考查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考核了學生專業理論知識水平,檢驗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對學生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都具有重要意義。其也是衡量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和人才水平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改和以賽促教達到職業教育技能競賽的核心作用,不管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有促進作用。具體來說,一方面,學校通過競賽有利于提升自身教學質量,為學生和企業量身定制學習體系。另一方面,學生參加高職技能競賽,可以深化自身課堂理論體系,在實踐中查漏補缺,滿足社會對學生技能的需求,凸顯出高職教育的本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和參與競爭的精神。因此,應該促使國家層次建立健全高職院校技能競賽制度,大力來發展競賽體系。
二、高職技能競賽教育體系構建必要性分析
(一)依托技能競賽形成有利循環
高職教學應該以項目式教學為主。所謂項目式教學就是圍繞一個具體的項目任務,以培育學生各方面能力為核心,構筑合理的知識課程體系來順利完成該項目所設定的任務。通過項目式教學可部分整合校內資源,提升學校水平,但會受到學校規模和師資力量的限制。因此,學校應著眼于競賽,并在競賽中尋找機會。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參加各項符合學生自身條件的技能競賽,通過學生參加技能競賽后的經驗總結和反饋來完善軟、硬件,從而達到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面同步提升的有利循環。
(二)依托技能競賽加速師資隊伍建設
要想讓學生在職業技能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就要求指導教師既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要有實踐動手能力。但是,我國以往大部分高職院校存在重理論輕實踐或者理論實踐并行的教學觀念,導致學生在參加競賽時經常出現理論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卻很弱的情況?,F在,隨著競賽觀念的加強,我國高職教育的觀念轉變成了以實踐為第一位,認識到應通過技能競賽把課堂學到的知識充分運用,強化自身動手能力的提高。這一轉變就對指導教師有了新的要求。學生參加競賽的同時指導教師也要通過全程陪伴學生參與競賽,強化自身技能,個人教學的理論水平和技能得到不斷提升,從而通過競賽達到強化師資力量的目標。
因此,在我國全力推行職業教育的大環境下,高職院校應該大力推進高職技能競賽的全面發展,在各個方面配合國家推行高職技能競賽。更應加強對高職技能競賽教學的深化研究,以學生為本,從競賽實踐出發,構建一套高效全面的教育體系,幫助學生更好地參加高職技能競賽,并從中學到有助于學生未來發展的技能。以競賽為目標,不斷改善和構建技能競賽教育體系,是未來高職院校在自身發展機遇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三、高職技能競賽“五位一體”教育體系構建
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地利用競賽機會,作為高職院校就應該具有一套完善的高職技能競賽教育體系,利用規范化、系統化的高職技能競賽“五位一體”教育體系,讓學生有目標可循,讓教師有體系可依。構建合理的高職技能競賽教育體系不僅僅針對高職院校某個人或者某個競賽科目,一個合理高效的教育體系應該是全方位覆蓋到高職競賽教學的方方面面,利用多體系、多框架的對接形成一個對學生、教師和院校都有利的體系。
(一)學生素質教育體系
我們在學生素質教育體系方面應努力構建一個完整的素質教育體系,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制定相對應的實施目標,構建“分階段、分類別”的學生素質培養體系。在大一應該側重于學生專業思想的建立,開拓學生視野,提升專業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建立系統性的學習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并以此作為職業規劃的先導。在大二應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加強學生對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并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不斷完善自身知識水平。大三學生應著重于對自身優勢領域的創新動手能力,為就業打下一個良好基礎。
對院校來說,要建立學生素質教育體系一定要有一個合理完善的模塊化素質教育模式。根據專業制定不同的人才培養計劃,將不同專業不同學科分類,建設基礎素質模塊和核心專業模塊。根據不同模塊的學生設置相對應的課程及實踐活動。在基礎素質模塊中,主要以思想政治和人文素質為主要課程體系。在核心專業模塊中,則主要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以達到不同學生不同課程體系的目標,為培養多元化高素質人才做出貢獻。
建立學生素質教育體系反饋機制,在校內建立合理的過程評價機制,有助于提升職業素質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水平。通過學生對學校教育的過程評價,能加強學生對學校教育的參與度。同時,學校也要建立對學生的考核評價體系,在每個過程中把控學生的方方面面。學校應仿照國內外先進高校出臺《第二課堂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和《素質教育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同時,定期記錄學生的考評分數,并把該評價體系列入學生素質培養標準,作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依據。
(二)深化課堂理論體系
為了針對高職技能競賽能力培養,高職學校的課程設計就不能與普通高校課程設計相一致。高職的課程設計應采取多模塊化、重實踐的思路。模塊化的課程設計是讓實踐與理論更好的銜接,有助于避免教學上的重復。同時,以課程信息資源庫為基礎,為學生提供服務。
建立基礎理論模塊能幫助學生打好理論基礎。理論基礎是動手實踐能力實現的前提,沒有理論基礎,所有動手能力只能是空談。學校應將高職學生的課程分門別類,刪除或者刪減不重要的課程,加強對實際動手能力課程的深化講解,把最主要、最重要的內容傳遞給學生。
學校還應針對社會需求的不同,把教學重點放在行業技能模塊的課程,通過校內實踐課程以及校外調研等方式幫助學生加強動手能力。同時,行業技能模塊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技能競賽。利用一次或者多次參加競賽就可以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行業技能。
(三)技能競賽管理體系
學校應設立技能競賽管理機構,制定相應技能競賽管理制度,專職服務參加競賽的教師和學生,規律性組織校內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的開展,在校內就鍛煉好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同時,該機構也要為學生和教師參加校外競賽提供全方面服務,為學生提供技能競賽資訊,綜合提高學生全面規范參與競賽意識。
學校要建立一個完整的技能競賽獎勵制度。一方面,對參加競賽的學生采取多級別的學分獎勵,在學校設置第二課堂學分制度,對積極參加競賽的學生實行學分獎勵,讓學生參加競賽不僅僅是技能上有所得,有助于加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對參與競賽項目或者指導競賽項目的教師實施獎勵制度,讓教師不僅提升參與的積極性,還有助于教師更好的指導和幫助學生參加競賽。
建立開放式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在非競賽期間,實施非競賽管理制度,不針對學生全天候開放實驗室,采取有時段分級別的管理實驗室開放時間,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保證學生得到充分學習機會。在競賽期間,對有項目競賽的小組,采取全天候服務制度,保證學生在競賽期間得到大量練習機會。另外,各專業都應選拔出本專業優秀的學生,采取“一帶一”制度,在學生之間形成互幫互助模式。
(四)教學管理體系
高職院校針對競賽項目應建立多專業的教學管理制度,高職教育應該根據社會對特定專業的特定要求進行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高職教育的目標決定了高職教育的特性,即必須從生產一線出發將實踐與理論結合。教師在日常教學時要充分利用自身對課堂教材的理解,融合多年理論和實踐教學經驗,對教學方式進行系統性設計,讓教師高效的對學生輸送知識。同時,教學管理制度上也要體現學校教育的積極性,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價值取向。把學生管理辦法、教學文件、教學和管理人員的職責、必備的常規管理制度規章和其他管理制度匯總起來,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體系。在日常高職教學中,學校根據制度管理教學,而學生則根據制度學習,教師則根據制度指導學生。通過嚴格執行學校管理制度,才能規范合理地搞好教學,才能更好地去參加職業技能競賽。
(五)自主創新體系
創新這一個詞現已成為了國家的主旋律,已變成我國高職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高職教育也應該重視學生創新能力。高職技能競賽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突破常規思路,用自己的創新能力解決競賽中的課題,從而達到解決未來工作實踐中的難題的目標。高校管理機制的創新應以學科競賽為平臺的理念創新、制度創新和范式創新,它是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有序成長的改革動力。通過“五位一體”教育機制的建設與實施,既可以使人才培養體系得到了完善,又促進了學校的綜合教育改革。并且以創新實踐活動為載體,開展多方位廣泛的交流,不僅使創新成果在校內、校際、校企間得到推廣應用,還有效提高了創新實踐質量。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遞本專業學科最前沿、最新的知識資訊,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形成一種“追新、求新”的思想,讓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自己也會主動關注這些最新的資訊,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到一些更符合時代要求的知識,并運用到技能競賽中。指導教師應該大力鼓勵學生創新能力,開拓學生視野,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學會合理的打破常規思路,從多維度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在競賽中,指導教師也要提醒學生針對比賽項目勇于嘗試新思路新方法。只有這樣,學校圍繞高職技能競賽的教學體系才能更全面,也更符合我國現代化要求。
四、結語
本文提出高職技能競賽“五位一體”教育體系,即從學生素質教育體系、深化課堂理論體系、技能競賽管理體系、教學管理體系和自主創新體系五個方面構建一個符合現代化教育標準的高職技能競賽教育體系,為我國高職教育的技能競賽提供參考。通過“五位一體”教育體系的構建可從小到大、從點到面、從學生理論到實踐、從管理到自主創新能力的方方面面培養高職學生技能競賽能力,提高學校的整體辦學實力。
參考文獻:
[1]嚴向峰,吳喬,馮成龍.高職“技能競賽型”第二課堂課程開發[J].價值工程,2017(19).
[2]趙科.簡析高職技能競賽對師資的影響[J].科技資訊,2016(30).
[3]賀紅.高職電子商務技能競賽課程化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6).
[4]王淑漲,呂一軍.產教融合市場化背景下的現代高職教育體系建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
[5]譚強.基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中高職課程銜接研究——以四川省德陽市12所中高職院校為例[D].西南大學,2016.
[6]方筱松.運用技能競賽機制培養綜合型應用人才——淺談高職技能競賽促進教改[J].中外企業家,2015(36).
[7]黃麗娟.“中國制造2025”視野下高職技能競賽文化探析[J].遼寧高職學報,2015(10).
[8]易曉冬.高職院校技能競賽的反思及優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
[責任編輯 張翼翔]
作者簡介: 姜雄(1988— ),漢族,男,湖南寧鄉人,工程師,研究方向:建筑工程專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