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健康”背景下,醫學和體育結合,建設和發展體育相關專業,是醫學院校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也可體現醫學院校辦學特色。通過分析地方醫學院校體育教學和師資的實際情況,在“醫體結合”背景下,探討了體育教改及體育相關專業建設和發展策略。
關鍵詞:醫體結合;醫學院校;體育教改;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0-001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0.007
“大健康”倡導全局的健康觀念,不僅涉及各類與健康相關的信息、產品和服務,也涉及各類組織為健康需求所采取的行動[1]。從這個理念出發,體育也應該發展成“大體育”,“大體育”的發展,將促使高校體育進一步發展。醫學院校的體育,與普通高校相比,具有醫學資源豐富的優勢,充分將醫學和體育結合,甚至融合,可充分發揮醫學院校的資源優勢,也是“大健康”的時代需求。因此,“醫體結合”,應該是符合醫學院校特點和時代需求的體育相關專業建設和發展的基石和指南。本文分析地方醫學院校體育教學和師資的實際情況,在“醫體結合”背景下,探討了體育教改及相關專業建設策略。
一、醫學院校體育教學和師資分析
筆者從所在學校實際出發,主要分析了廣西和貴州地區醫學院校的教學、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情況。廣西和貴州處于西部欠發達地區,醫學院校體育和其他專業相比,教學、專業建設和師資顯得更落后。廣西醫科大學的體育教研部設置有運動康復專業,該專業從2016年開始招本科生,有6名專任教師,該教學部設有四個教研室,碩士學歷人員占專任教師48%;桂林醫學院體育部未設置本專科專業,也未設置下屬教研室,專職教師以本科學歷為主,無一人有博士學位或學歷。廣西中醫藥大學體育部也未設置專業,但有下屬教研室;右江民族醫學院體育部下設公共體育教研室、專業體育教研室等,設置了體育保健專業;貴陽中醫學院體育部下設運動康復教研室、基礎體育教研室、傳統體育教研室,設置了運動康復專業;遵義醫學院設置了體育學院,先后開設了社會體育指導和運動康復專業。
總體上看,這些體育部規模小,有的沒有專業,有專業的規模也較小,教師學歷較低(以碩士和本科為主,博士寥寥無幾),從專業結構看,這些教師大多畢業于體育院?;驇煼洞髮W體育學院,醫學背景淺,專業建設和教師隊伍有較大提升空間。
二、醫學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策略
體育和醫學結合,甚至融合,不僅能提升醫學院校體育教學事業的發展,也將促進醫學院??傮w的學科專業以及教學質量的發展[2]?!搬t體結合”,是醫學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指導思想,也是大健康時代的要求。
在“醫體結合”背景下,醫學院體育教學應當更多地融入醫學元素。首先,可引入運動處方教學,一方面,可利用運動處方,提高個別學生的身體素質,或提高體育競技水平;另一方面,通過選修課的方式,讓一部分學生可以開“運動處方”,從而提高從業競爭力。其次,在“大健康”背景下,將醫學和體育充分結合,開設運動醫學、體育治療學、體育保健和運動康復等教學內容或課程。這些課程或教學內容的開設或舉辦,符合“大健康”事業發展的需要,其不僅豐富了醫學類專業的內容,還使得體育教學變得“高大上”起來。更重要的是,這些教學內容將促進醫學和體育的融合,催生新的學科和專業生長點,促進醫學院校學科專業發展,提高學校教學科研水平。最后,將體育和醫學,尤其是臨床醫學相結合,發揮醫學院校的臨床資源,必要時,可安排學生來醫院見習,在實際中體驗體育在臨床治療中的作用。
三、醫學院校體育師資和相關專業建設
“醫體結合”是體育和醫學發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大健康”背景下,社會對復合型醫學人才的要求。隨著運動醫學、體育治療學、體育保健和運動康復等教學內容或課程的開設,對師資專業水平的要求也逐漸提高。考慮到體育部現有的教師大多沒有醫學背景,缺乏專業醫學知識,可以從學院醫學類專業的教師或附屬醫學院的醫生中,抽調部分對體育有興趣,熱愛體育教學的人員,由這些人員進行以上課程的教學。另外也可安排體育部專職教師參加相關專業培訓,然后進行教學。
與雙一流高校相比,地方醫學院校,尤其是西部欠發達地區醫學院校,水平較低,更需要辦出特色。在“大健康”和“醫體結合”背景下,充分發揮醫學教學資源和西部地區地域特點,通過開設醫體結合的專業與學科,例如運動保?。祻停I,充分結合民族體育和相關衛生保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能是體現地方醫學院校特色的重要途徑。這些專業的設置,需要引進和培養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或特殊人才,發展壯大這方面的教學科研,逐步形成影響力,最終體現出教學特色,并從整體上提高辦學水平。
四、結語
地方醫學院校,應該充分抓住“大健康”的機遇,醫體結合,甚至醫體融合,開展體育教改,進一步建設和發展體育師資和相關專業,有助于體現辦學特色,并提高學校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紅霞.大健康背景下醫學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研究——以貴州醫科大學為例[J].銅仁學院學報,2017(19):72.
[2]張譯丹,聶雷.體育教學中融入運動醫學教育的探討[J].現代交際,2015(5):253.
[責任編輯 胡雅君]
作者簡介: 楊麗瓊(1982.11— ),女,漢族,四川廣元人,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學與人力資源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