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 修坤娜 張曉玲 平平
【摘要】目的 傳統口服抗凝藥物與新型口服抗凝藥物依從性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9月~2017依年8月收治的158例非瓣膜性房顫患者,按藥物應用類型將其分為常規組和新型組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口服華法林抗凝患者的依從性低于口服新型抗凝藥物患者的依從性,且出血及血栓栓塞也高于新型口服抗凝藥物組。結論 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在用藥依從性及療效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臨床應用更安全、有效、方便。
【關鍵詞】非瓣膜性房顫;華法林新型口服藥物抗凝;用藥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5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04..02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簡稱房顫,是心房呈無序激動和無效收縮的房性節律,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心律失常。有研究報道中國有800萬的房顫患者,患病率為0.77%~1.03%,其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呈急劇上升趨勢。而血栓栓塞是房顫最危險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具有較高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由此可見,在房顫的治療過程中,應用抗凝藥物是防治血栓栓塞的重要治療手段。隨著新型抗凝藥物的出現,傳統的抗凝藥物華法林不再是臨床上房顫的抗凝治療的單一選擇。而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將直接影響抗凝效果及并發癥的防治。因此,本文選取了我院158例房顫患者,對口服華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藥物患者的依從性進行了分析,為臨床醫生房顫抗凝治療藥物的選擇上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9月~2017法年8月收治的158例房顫患者,均為非瓣膜性房顫患者,且房顫評分系統(CHADS2)≥H分有抗凝指征,所有患者均給予口服抗凝藥物治療。按藥物應用類型將其分為常規組84例和新型組74例,其中新型組服用利伐沙班患者46例,服用達比加群酯患者28例。常規組中男52例,女32例,平均年齡61.7歲;新型組中服用利伐沙班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齡62.1歲;新型組中服用達比加群酯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齡69.5歲。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年齡分布及房顫的病情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組與新型組(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依從性的比較
84例非瓣膜性房顫患者服用華法林堅持長期服藥(55例/65.4%),規律抗凝(46例/54.8%),抗凝達標(62例/73.4%),平均為(54.3例/64.5%);服用利伐沙班堅持長期服藥(33例/71.8%),規律抗凝(42例/91.3%),抗凝達標(38例/82.7%),平均為(54.3例/81.9%);服用達比加群酯堅持長期服藥(19例/67.9%),規律抗凝(25例/89.2%),抗凝達標(24例/85.7%),平均為(22.7例/80.9%)。服用利伐沙班和達比加群酯的依從性要顯著高于華法林組。
1.2.2 華法林與新型抗凝藥物(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出血和血栓發生率的比較
華法林根據血凝結果調整劑量,利伐沙班10 mg 1/日,達比加群酯110 mg 2/日。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藥物患者均未出現嚴重出血。服用華法林的患者輕微出血及血栓栓塞明顯高于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藥物的患者。
2 討 論
用藥依從性是指患者嚴格遵醫囑堅持用藥的程度。本文通過對我院158例房顫患者口服華法林和新型抗凝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分析可以看出,我院房顫患者對新型口服抗凝藥物的依從性優于傳統抗凝藥物華法林。
華法林是一種香豆素類抗凝劑,用于抗凝治療近50年,其抗凝療效確切、安全、價格便宜,在防治血栓栓塞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起效緩慢,代謝受遺傳、食物、藥物等多因素的影響,并且存在治療窗窄、出血風險較高、需要頻繁監測國際標準化測量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來調整藥物劑量,從而導致臨床上很多患者口服華法林的依從性不高,進而影響了抗凝效果。
目前,隨著抗凝藥物技術的不斷深入,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已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臨床,并逐漸被患者廣泛接受。新型口服抗凝藥物針對單一活性凝血因子進行直接的可逆的抑制,區別于傳統抗凝藥物對多個凝血因子同時進行間接的不可逆抑制,因此,新型口服抗凝藥物起效快,半衰期短,出血風險相對較小,與食物、藥物的相互作用也較少,抗凝效果平穩,不需要長期監測凝血指標。
利伐沙班是一種選擇性抑制絲氨酸蛋白酶因子Xa的抗血栓形成藥物。與常用藥物相互作用少,不需監測凝血指標。國內有多項研究報道了利伐沙班與華法林應用于房顫患者腦卒中的預防療效[1-2]。ROCKET Af研究是利伐沙班的經典研究,證實了利伐沙班在預防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缺血性腦卒中及血栓性事件方面的療效不劣于調整劑量的華法林,在治療窗口期明顯優于華法林,相對風險降低21%,顱內出血和非大出血事件的復合終點發生率相似,但顱內出血、重要器官出血及出血相關病死率均顯著降低。美國的數據顯示,利伐沙班會帶來更短的住院時間和更低的院內花費。
達比加群酯是達比加群的前體藥,通過抑制絲氨酸蛋白酶凝血酶達到抗凝目的。李磊等[3]對達比加群酯與華法林在房顫抗凝治療中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了Meta分析,共納入了8項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結果顯示,達比加群酯與華法林對房顫抗凝的效果相當,但安全性更高,嚴重出血和一般出血發生率均較低。
另有一篇研究比較了華法林與達比加群酯兩種治療方案的出血事件發生率,并分析了受試者出血位點及嚴重程度的影響因素。該研究中共有2553名患者接受達比加群酯治療,2554名患者接受華法林治療。結果顯示達比加群酯組的出血事件發生率要顯著低于華法林組。
綜上所述,新型口服抗凝藥物與傳統抗凝藥物華法林相比,患者更容易遵醫囑堅持用藥,用藥依從性較高,且療效與出血風險較低,越來越受臨床患者的青睞,對醫生和患者來說更為簡便,,為臨床醫生和患者的非瓣膜性房顫抗凝的藥物治療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楊勁松,趙正焱.利伐沙班與華法林預防心房顫動腦卒中安全性的對比.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3988-3989.
[2] 陳煥清,符少萍,陳玉成.等.利伐沙班治療高危房顫的療效及安全性析.中國實用醫f1J.2l5,42:106-107.
[3] 李 磊,復 豪,王 欣,等.達比加群與華法林在房顫抗凝治療中的效果與安全性比較的meta分析.解放軍醫藥雜志,2014,26:89-94.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