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廣
【摘要】 目的 研究膝關節骨關節病應用關節鏡手術治療的效果。方法 50例膝關節骨關節病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5例。對照組患者采取保守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取關節鏡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10個月后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 P<0.05)。治療10個月后, 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為(3.49±1.44)分,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24±1.04)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7, P<0.05)。結論 對膝關節骨關節病患者進行關節鏡手術治療的療效顯著, 能夠減輕患者的疼痛,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膝關節骨關節病;關節鏡手術;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5.043
膝關節骨關節病的發病部位主要是處在膝關節內部的軟骨, 由于各種原因而出現的病變情況而導致的一系列慢性關節性疾病[1]。膝關節骨關節病臨床表現為膝關節疼痛、活動性摩擦以及功能障礙等, 其病理變化主要為軟骨變性、軟骨下骨質病變, 多發于中老年患者。其發病原因主要與患者自身的肥胖、損傷、長時間負重等密切相關, 一旦患病, 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2]。但是, 目前對于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病并無統一的治療方案, 傳統的治療方法一時難以見效。近幾年, 隨著關節鏡技術的不斷發展, 其開始被逐漸應用到關節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 并且在醫學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3]。針對于此, 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50例膝關節骨關節病患者, 其中25例應用關節鏡手術進行治療,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50例膝關節骨關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經診斷確診為膝關節骨關節病, 并且均存在膝關節疼痛、活性摩擦等臨床癥狀, 無藥物過敏史以及無其他一些重大疾病, 防止對研究的結果產生影響。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5例。其中, 對照組男13例, 女12例;年齡37~66歲, 平均年齡(51.50±6.36)歲;病程1~6年, 平均病程(4.3±1.1)年。觀察組男17例,?女8例;年齡36~68歲, 平均年齡(52.00±6.43)歲, 病程2~6年, 平均病程(4.0±1.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保守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中醫治療以及注射療法等, 具體治療方案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制定。觀察組患者采取關節鏡手術治療, 手術主要包括關節鏡檢查和關節鏡手術兩項內容。具體如下:①對患者實施連續性麻醉, 讓其采取仰臥位, 利用止血帶對患者進行大腿部位的止血[4]。對患者灌注生理鹽水和腎上腺素注射液進行麻醉;②關節鏡手術。當麻醉藥物開始起作用時, 放入關節鏡, 對患者的膝關節骨關節進行全面的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關節軟骨損傷程度、骨關節移位等。進行全面檢查后,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手術。主要包括修正關節軟骨, 清理影響關節活動的阻擋物、摘除游離部分;③注意事項。在手術過程中, 手術人員要格外注意患者膝關節骨關節處殘留物的清洗, 防止影響手術效果。通過在關節處注射玻璃酸鈉液對患者的關節進行一定的潤滑, 減少關節之間的摩擦[5]。在手術完成后, 及時對患者的手術創口進行消毒、消炎處理, 并對其進行無菌包扎;④手術后, 護理人員及時對患者進行康復治療, 降低患者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并對其進行一定的康復訓練, 協助患者更好地恢復膝關節功能, 鞏固手術的治療效果。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10個月后VAS評分。①療效判定標準參考文獻[6]:根據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3個等級。②VAS評分:通過VAS對患者的疼痛變化情況進行評分。在紙上劃1條10 cm的橫線, 一端為0, 表示無痛, 另一端為10, 表示劇痛, VAS分數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嚴重。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顯效15例, 有效8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2%。對照組患者顯效7例, 有效10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68%。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 P<0.05)。
2. 2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10個月后, 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為(3.49±1.44)分,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24±1.04)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7, P<0.05)。
3 討論
膝關節骨關節病作為一種常見的臨床骨科類疾病, 其患病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群為主。其發病原因較為復雜, 包含多方面的因素。患者長時間膝關節姿勢不正確, 或者膝關節負擔過大都會造成膝關節骨關節病[7]。并且膝關節骨關節的發病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還受到遺傳基因的影響。因此, 很難在患病之前對其進行良好的預防。目前, 我國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病的常見臨床治療方式依舊是非手術治療, 主要為藥物治療或者中藥療法。但是這種保守的治療方式, 不僅花費的時間較長, 并且很難根治。隨著近幾年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 在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病方面, 手術治療被逐漸應用在臨床中。這種手術治療主要指關節鏡手術治療, 通過借助關節鏡對患者的患病部位進行檢查, 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手術微創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痛苦, 同時還能夠減少并發癥的出現,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8]。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 P<0.05)。治療10個月后, 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為(3.49±1.44)分,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24±1.04)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7, P<0.05)。
綜上所述, 對膝關節骨關節患者實施關節鏡手術治療, 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減輕患者的疼痛, 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靜. 觀察和分析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病的臨床醫療和護理效果. 中國醫藥指南, 2018, 16(13):253.
[2] 李維禮, 趙崎慧, 李笑雨, 等. 腓骨部分切除術治療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的療效及影響因素.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8, 27(1):79-82.
[3] 張蘇霞. 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病患者的護理方法研究.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7, 8(13):197-198.
[4] 歐秀敏, 譚小梅. 中西醫結合護理對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病患者康復的影響. 中國臨床護理, 2017, 9(1):44-47.
[5] 袁鵬. 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患者經關節鏡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20):30-32.
[6] 吳健, 姚力, 王兵, 等. 膝關節骨關節病應用關節鏡手術療效臨床分析. 中國醫藥科學, 2015, 4(8):187-189.
[7] 王澤茂, 牟明威, 孫國睿. 關節鏡下清理結合黏彈性補充治療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的臨床研究. 中國醫藥導報, 2014, 11(15):35-38.
[8] 董洪光, 王旭廷, 徐杰. 關節鏡手術在膝關節骨關節病中的臨床療效.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1):35-36.
[收稿日期: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