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夫

【摘要】 目的 探討枸地氯雷他定聯合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80例慢性鼻竇炎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 研究組患者給予枸地氯雷他定聯合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總免疫球蛋白E(TIgE)、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ECP)水平及炎癥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結果 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92.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1, 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TIgE、ECP水平分別為(58.63±7.32)KU/L、(4.23±0.86)ng/L,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4.35±7.19)KU/L、(5.06±1.09)ng/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TNF-α、IL-6、IL-8水平分別為(1.25±0.43)ng/ml、(5.12±1.26)pg/ml、(282.45±32.46)ng/L, 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63±0.51)ng/ml、(9.56±2.26)pg/ml、(316.79±35.43)ng/L,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枸地氯雷他定聯合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的療效顯著, 可有效抑制炎癥反應, 降低炎癥因子水平, 值得推廣。
【關鍵詞】 枸地氯雷他定;鼻竇內窺鏡;慢性鼻竇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5.077
慢性鼻竇炎主要臨床表現為鼻塞、頭昏、頭痛、嗅覺減退、膿鼻涕等, 主要是由鼻竇內的細菌感染引起, 該病具有反復發作、久治不愈、病情較長的特點[1, 2]。臨床上多采用抗炎藥物進行治療, 但根據治療結果顯示, 單純的藥物治療效果較差, 隨著近年來內窺鏡技術的不斷發展, 其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廣泛[3]。本文就對慢性鼻竇炎實施枸地氯雷他定聯合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 觀察其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慢性鼻竇炎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鼻竇炎臨床診斷標準[4], 且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病態反應疾病者;藥物過敏者;無嗅覺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各40例。研究組男22例, 女18例, 年齡19~54歲, 平均年齡(36.45±15.24)歲;病程2.5~9.0年, 平均病程(5.69±3.15)年。對照組男21例, 女19例,?年齡16~54歲, 平均年齡(34.95±15.24)歲;病程1.0~8.0年, 平均病程(4.45±3.4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給予患者全身麻醉, 行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 對鉤突進行切除, 將中鼻甲進行修整后切除鼻息肉, 開放病變鼻竇, 治療, 解除不同程度的鼻腔阻塞, 盡可能的保留正常鼻竇黏膜, 術后使用抗生素沖洗。研究組患者給予枸地氯雷他定聯合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鼻竇內窺鏡手術療法同對照組;枸地氯雷他定(揚子江藥業集團廣州海瑞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90138, 規格:8.8 mg/片)1片/次, 口服, 連續治療30 d。30 d為1個療程。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TIgE、ECP水平及炎癥因子水平。①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后6個月進行隨訪, 顯效:治療后, 臨床癥狀體征完全緩解, 檢查顯示竇口開放良好, 水腫完全消失;有效:治療后, 臨床癥狀體征逐漸緩解, 檢查顯示部分水腫, 并出現少量分泌物;無效:治療后, 臨床癥狀體征未緩解, 檢查顯示竇口開放較差, 水腫未消失或增生, 出現黏性分泌物。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炎癥因子包括TNF-α、IL-6、IL-8。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顯效25例, 有效12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2.50%;對照組患者顯效20例,?有效10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75.00%。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1, P<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IgE、ECP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TIgE、EC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TIgE、EC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TNF-α、IL-6、IL-8等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TNF-α、IL-6、IL-8等炎癥因子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 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鼻竇炎是由感染、空氣污染、變應原刺激等引起的慢性炎癥反應, 發病率較高, 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 將鼻內窺鏡技術應用到該病的治療中, 可以幫助醫療人員直視病變組織, 精確的定位, 從而進行局部解剖, 達到徹底清除病變組織的目的[5]。
鼻內窺鏡技術屬于微創技術, 手術創傷較小, 視野清晰、準確性較高, 應用其進行治療, 可明顯改善慢性鼻竇炎患者的臨床癥狀, 促進疾病恢復。TIgE半衰期較短, 其在健康人群中的含量較低, 在某些變應原的刺激下, 其合成會明顯的增加;ECP有誘導肥大細胞參與病理變態反應的作用, 其水平越高, 證明慢性鼻竇炎癥狀越嚴重。枸地氯雷他定具有強效、選擇性的拮抗外周H1受體的作用, 且具有較強的抗過敏、抗組胺、抗炎癥作用, 可明顯降低炎癥因子水平, 其還具有一定的氣道收縮反應, 可以增強內皮細胞的穩定性, 降低血清TIgE、ECP水平。
綜合上述, 采用枸地氯雷他定聯合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的療效顯著, 可有效抑制炎癥反應, 降低炎癥因子水平和TIgE、ECP水平,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畢夢, 王叢, 楊飛. 枸地氯雷他定聯合布地奈德混懸液對行鼻竇內窺鏡手術CRS患者血清IgE、EOS和炎性因子的影響.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7, 23(15):2075-2077, 2081.
[2] 閆繼宏, 木拉提·阿地力. 鼻竇內窺鏡治療老年慢性鼻竇炎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54):64.
[3] 張治成, 楊曉, 楊曉剛. 鼻竇內窺鏡治療慢性鼻竇炎術后應用鹽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霧化吸入對療效、血清IL-5和IL-12水平的影響. 重慶醫學, 2017(17):74-76.
[4] 冶娟, 王菲. 枸地氯雷他定聯合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療效及對患者血清TIgE、ECP和炎性因子的影響. 中國內鏡雜志, 2017, 23(2):21-25.
[5] 田靜, 黃圣波. 枸地氯雷他定膠囊聯合玉屏風顆粒治療慢性蕁麻疹及對血清IgE的影響. 中國醫刊, 2015(3):79-81.
[收稿日期: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