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德
【摘要】目的 對進行膽囊切除的急性膽囊炎患者進行不同的治療手段,并對比、驗證不同治療手段對患者術后恢復帶來的影響。方法 將符合條件的7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3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僅給予西藥進行治療;另35例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為研究組。將兩組患者的總膽紅素等參數水平進行對比。結果 兩組患者身體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復,但研究組患者的各方面身體改善情況較優。結論 中西醫結合的方法能夠促進肝功能的恢復,減少感染發生的概率,在急性膽囊炎膽囊切除術患者的術后恢復中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急性膽囊炎;膽囊切除;中西醫結合
【中圖分類號】R65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02
95%的膽囊炎患者均是結石引起的,而患者中老年人居多。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衰退,對疾病的感知敏感程度降低。老年人患者常常患有高血壓等基本疾病。患者前往醫院時,往往病情較為危重,并存在病情惡化的可能,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在現如今的臨床治療中,通過手術摘除能夠獲得較好的效果,但患者術后恢復時間較長,恢復時間的延長難免增加了患者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1]。在本次研究中,將中西醫結合的手段運用到膽囊切除患者的術后干預中,探討其對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6年~2018年于我院進行膽囊切除的急性膽囊炎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35例。其中,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35~68歲,平均(47.41±2.14)歲,發病至進行手術的平均時間(23.62±8.52)h;研究組男16例,女19例,年齡34~69歲,平均(47.54±2.43)歲,發病至進行手術的平均時間(23.23±8.34)h。所有患者均意識清晰,排除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的基礎疾病以及膽囊切除程度等基本資料具有較高的可比性,不存在組間差異。
1.2 方法
所有急性膽囊炎患者均按照標準通過手術將膽囊切除。在術后,按照預先的治療方案為患者進行護理康復干預。其中,根據患者的過敏史等情況進行藥物的篩選,并僅使用抗生素等西藥進行常規的預防感染的干預。患者1天服用兩次抗生素等西藥,連續服用一周。
研究組患者的西藥干預部分與對照組一致,在對照組患者的治療基礎上添加中藥治療手段。由經驗豐富的醫生根據患者的癥狀進行辯證,若屬于肝郁氣滯型則為患者選用小柴胡湯進行治療;若被判定為肝膽濕熱型則選用龍膽瀉肝湯進行干預治療;若患者的癥狀屬于毒熱內蘊型,則選用主要成分為木香、厚樸的大承氣湯進行治療。一天2次,一次一劑。
1.3 觀察指標
記錄所有患者治療前后的ALT、AST以及白細胞恢復正常水平所需的時間。此外,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AST、ALT以及白細胞水平恢復的時間均少于僅進行西醫干預的對照組患者。此外,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78.42±3.62)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62.52±3.14)分。
3 討 論
在臨床中,通過手術將發炎部位進行切除可收獲較好的治療效果,但術后的康復治療不可忽視。在傳統的護理中,通常采用西藥進行抗感染處理,但所需的恢復時間較長,不能夠滿足患者的需求因此,需要探尋更優質的術后干預方案。
在中醫的辨證中,肝膽之間具有復雜的聯系,需同時對肝膽進行清利濕熱的辨證治療。研究發現,大黃等藥物可以降低膽紅素,還能夠抗氧化,若與柴胡同用用于抗感染的治療,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發現,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手段可縮短ALT、AST等參數恢復的時間,減少患者的痛苦與經濟負擔。此外,還能夠減輕患者的不適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患者的心理干預有著積極意義。總之,將中西醫結合起來并運用到膽囊切除術的術后康復治療中,有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節約醫療資源,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新霞.七氟醚聯合瑞芬太尼在急性膽囊炎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J].北方藥學,2018,15(09):110-111.
[2] 金文赫.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的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34(24):3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