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夯實糧食生產基礎,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要構建新型城鄉關系,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融合發展。
——習近平2019年5月22日聽取江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講話
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互促互生。要把鄉村振興起來,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好。要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設,健全鄉村治理體系,使鄉村的精神風貌、人居環境、生態環境、社會風氣都煥然一新,讓鄉親們過上令人羨慕的田園生活。
——習近平2019年5月20日在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梓山鎮潭頭村考察調研時的講話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習近平2019年3月8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對全國影響舉足輕重。要發揮好糧食生產這個優勢,立足打造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穩步提升糧食產能,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有新擔當新作為。
——習近平2019年3月8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強化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完善土地執法監管體制機制,堅決遏制土地違法行為,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自身優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
——習近平2019年3月8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要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污染防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完善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網絡,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開展農業節肥節藥行動,完善農產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嚴厲打擊食品安全犯罪,保證讓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農產品。
——習近平2019年3月8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要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板。按照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布局、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加大投入力度,創新投入方式,引導和鼓勵各類社會資本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建立全域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服務網絡,重點抓好農村交通運輸、農田水利、農村飲水、鄉村物流、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
——習近平2019年3月8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鄉村振興要發展特色產業,關鍵靠科技創新,要繼續在這方面下大功夫。
要通過展覽把科技成果、成果轉化和成果產業化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效益展示給大家,使大家更加了解科技、重視科技。
——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鹿心社2019年5月22日在參觀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廣西活動暨第二十八屆廣西科技活動周·廣西創新驅動發展成果展時的講話
成敗系于產業“造血”
脫貧攻堅既要“輸血”更要“造血”。大化縣“七百弄雞”品牌越來越響,龍勝、三江、巴馬等地旅游扶貧人氣興旺,邊境地區貧困群眾每年邊貿分紅幾千元,都安縣“貸牛還?!?、“貸羊還羊”模式群眾齊口夸,融安縣金桔網上賣得歡……貧困地區通過發展產業,端上脫貧致富的“金飯碗”。
易地扶貧搬遷不能一搬了之
“交鑰匙”不等于“安居”,加強后續扶持最關鍵。土地、山林權益不變群眾才放心,配套服務齊全群眾才定心,因地制宜搞產業群眾才安心,家門口就業掙錢群眾才開心。這些工作做好了,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才能真正融入新家、安居樂業。
“兩不愁三保障”是底線任務
要想富,先修路,穩定脫貧還得靠公共服務。田林縣路通財源進,融水縣教育扶貧成效好,大新縣健康扶貧解民憂,危房改造受益廣,大石山區飲水安全有保障。打好“3+1”攻堅戰,貧困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才能更直接、更充實、更可持續。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鳳山縣“人窮地瘦山剝皮”的石漠化村莊搞成大景區,隆林縣大山深處冒出“蠶桑第一村”,龍州縣駐村第一書記穿起馬甲,無不說明貧困村脫貧攻堅,發揮好村黨組織的“主心骨”作用至關重要。
——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鹿心社在2019年第9期《求是》雜志上刊發的署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