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師范大學圖書館
高校圖書館是一個較為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以供高校師生查閱文獻、日常學習的建筑實體。高校內每年購買的各類文獻,以及其儲存方式、購入渠道都需要圖書館編入目錄。因此圖書館是高校中必不可缺的部門,是利用書刊資源傳播科學知識,培養人才的知識寶庫。“互聯網 +”時代的來臨給高校圖書館所帶來的改變是不可估量的,新鮮事物每天都在變化,而更重要的是思維是不是在發生變化。我們應該改變傳統的建筑思維方式,跟上時代的腳步,利用“互聯網+”為高校師生提供更好的閱讀服務。
時代飛速發展,人們逐漸追求精神富足,對于圖書館的需求,也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有書看就好。除了對外觀、環境、設施等一系列硬件有所要求,更希望圖書館能與時俱進跟上科技發展的更迭,提高服務質量,完善師生文獻資源的內容和形式等等,這同時也是對高校圖書館的資源管理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盎ヂ摼W +”環境下廣大師生對圖書館文獻資源需求的顯著特點,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在“互聯網 +”環境下,紙質文獻逐漸衰落,電子文獻接踵而至。高校師生需要更加寬泛的文獻資源,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是
圖書館一項基礎的關鍵性工作,也是圖書館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圖書館的服務質量。高校圖書館應該加強與其他圖書館之間的交流和信息共享,使文獻資源更多元化,文獻表現形式更多樣化。第二、在“互聯網+”的時代,用戶的體驗性也尤為重要。用戶體驗是多維度的綜合感知,圖書館的高科技體驗以及采訪、編目、流通都應該與讀者的標準不謀而合。
高校圖書館應建立一個讓廣大師生交流學習的平臺,讓師生能夠共同交流好的閱讀作品和信息,同時還能夠借鑒其他院校的良好資源管理模式。網絡上的承載信息為高校圖書館間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和物質支撐,每個圖書館都有自身的獨特文獻資源,實現文獻共享,明確采購重點,提高文獻資源的利用率和配置效率,能夠有效的解決圖書館資源的短缺。除了在各個高校中資源共享,在自發的情況下其他公共圖書館和科研院校也可以與各大高校資源共享,圖書互借。充分利用高科技信息化帶給人們的便利,使圖書館成為一個開放性的平臺,對每一個高校圖書館都是百利而無一害。高校圖書館更應與時代相融合,搜索市場的需求和特點來打造自身特點,用創新的理念結合讀者對閱讀的要求以此優化藏館結構,替換傳統文獻資源采集方試。此外還要對信息采集的業務格局進行重組和優化,進一步確定圖書館信息資源保存的目的,制定嚴格的保存原則,實現館藏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要充分考慮不同讀者對閱讀的不同需求,然后制定精準化的服務目標。在“互聯網+”的時代,需要能夠滿足讀者更多閱讀需求的圖書管理,因此希望通過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不斷完善,使中外閱讀資源得到共享。譬如利用電子閱讀器和廣為人知的知網信息搜索平臺等,運用高科技手段使閱讀資源的表現形式層出不窮,滿足讀者需求。對現代人來說,閱讀模式除了傳統文字之外,還包括各種圖片、視頻或者音頻等,為了使讀者更方便閱讀,移動式服務也應為讀者提供。
時代更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的開展,隨著用戶需求的改變,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內容也應隨著用戶需求加以改變,圖書館需要更主動的去轉變服務模式,注重技術與服務的深度融合,嵌入科研教學過程。2017年5月,南京大學研發出一款圖書館智能機器人,是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與計算機軟件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陳力軍教授課題組共同研發而出,名為“圖寶”,在南京大學社廈圖書館正式發布。機器人“圖寶”具備引導師生查找書籍和簡單的交流咨詢功能,是智慧圖書館的館員,同時可以根據用戶指令做出閱讀書籍、唱歌、調節音量、位置移動等功能。機器人“圖寶”正式上線使用后,在其服務過程中獲取的行業知識庫與高校圖書館系統形成無縫對接,更廣泛的為讀者提供書籍信息,使圖書館讀者體驗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同時高校圖書館要結合讀者對信息資源的需求來制定館內藏書具體情況。精益求精,并非追求圖書數量,而是讓讀者推薦圖書的方式豐富藏書資源的多元化。特色化館藏資源才是“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的基本訴求。
在“互聯網 +”環境下,圖書館不再僅是一個閱讀的場所,更重要的是能為人們提供一個“港灣”。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要融合高科技手段,不斷完善文獻資源,共享文獻資源。從以往提供紙質文獻服務的機構轉變為信息服務機構,轉變為知識服務機構。結合時代發展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豐富文獻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