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冰心 北京印刷學院
陳幼堅1950年生于香港。“他們從西方的眼光看東方的事情”是陳幼堅在外國廣告公司工作中獲得的靈感啟發,也是他設計作品“中西合璧”的特點綱要。該時期陳幼堅的作品頻繁運用中國傳統民族圖形元素,比如獅子、龍、毛筆等,將傳統民族圖形符號運用到現代設計中去。
陳幼堅坦言對日本有濃厚的興趣,原因在于日本對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視。不僅能夠很好地保存傳統文化,而且得到了升華。日本的設計師本身也非常注重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在迎接香港回歸的平面廣告設計作品中,陳幼堅運用了中國傳統民族圖形元素中的“筷子”,用兩根筷子體現出“一國兩制”的思想。把中國傳統民族圖形與回歸主題思想相結合,具有獨特的文化寓意。
中國傳統民族圖形元素的平面設計并不如西方設計中那樣追求色彩之艷麗、造型之夸張等,而是強調一種平衡與融合,因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強調“中庸”與“含蓄”,運用到藝術設計領域就是追求一種“和諧”與“淡然”。
從中國傳統民族圖形的時代變遷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時代風尚,也可以看到圖形紋飾改變與衍生的變化,與新的工藝產生,都影響到傳統民族圖形的發展。陳幼堅在其平面設計作品中充分運用了中國傳統民族圖形,該運用不只是簡單照搬,而是經過改良后更凸顯了中國傳統民族圖形的豐富變化,而又含蓄的自由形體。
陳幼堅常常把傳統民族圖形抽象化處理,使其表達出淡然平靜的民族特點,并透出十足的現代感。例如茶葉包裝中的圖形設計:在該經典平面設計作品之中,字母上方之圖形取自中國佛像手的造型,圖形通過提煉改造形成拿著一片茶葉的手勢圖形。圖形清新自然,儼然毫無濃厚、嚴肅的宗教意味。從該作品中可以看出平面設計中的傳統民族圖形元素應突破原有形式及應用范圍的局限,從新的時代角度對其進行改造。
陳幼堅該平面設計作品之主題是“書法”。觀察該平面設計作品,主題采用了兩個漢字里筆劃中的“點”作為傳統民族圖形元素,分別放置于畫面的左右兩邊,其中間是用細筆調的文字將二者聯系于一體?!包c”的方向是朝上、朝下,上下錯位。“點”之中間各有內容:左上方之“點”是打開的墨盒內部;右下方之“點”是墨盒外部,一幅意境唯美的山水畫圖形域于上方。兩個“點”分割了一個整體。
顯而易見,這兩個部分既是獨立的個體,又是相互聯系的集合。與此同時,在該獨立體的上下方分別添加了行書體漢字“書”與“法”二字,在版面設計上與兩“點”恰當結合,且形式上不相互沖突,順應現代人們的審美習慣。
陳幼堅的平面設計作品中所用的傳統民族圖形對于色彩方面作了講究的保留和適度的創新。例,作品為陳幼堅設計的月餅盒包裝,由紅、藍、黃三種色差極大,甚至是撞色的色彩組合。為了配合樸實的特點,從色彩明度與純度設計方面采用了不高的設置。配合傳統民族圖形帶給觀者穩重和樸素的質感,畫面邊沿為純度較高的紅色,突顯中國傳統民族之喜慶,民俗氣息濃郁又兼具現代感,很符合中國傳統民族色彩的搭配。
色彩之選用必須與圖形相結合,方能襯托設計主題。該平面設計作品是針對中國傳統民族節日中秋節而設計,月餅是中秋節的傳統民族圖形,然而如今許多的月餅在包裝上愈來愈走向奢華艷麗的道路,極致的皇權色彩,卻因此失去了文化的寓意和情感的表達。不僅不符合簡約的時代要求,也脫離了節日的傳統初衷。但從陳幼堅的包裝設計作品中卻明顯感受到了傳統民族的特色,仿佛剪紙般的傳統民族圖形配合樸實低調的色彩,表達出中國傳統民族圖形文化的優秀把控。
現代平面設計中的字體設計又是一種獨特的設計形式。包括標志設計、廣告設計和媒介設計等都以漢字作為過素材進行創作。設計中對漢字的筆畫、大小、結構、排列、色彩等加以設計,可以有效傳達文字的深層意蘊。字體設計需遵循的原則是:識別性、藝術性和自由性。該平面設計是陳幼堅關于字體設計的作品。設計主體是“東”字之篆書在沙子上書寫而構成,沙面的凹陷呈現出字體的圖形,有濃烈的復古味道。整個畫面光線的處理,使色調有明暗之區分,更加突出主體的“東”字。
當然,傳統民族圖形元素的融入不僅是畫面各元素之間的協調,也應通過設計師的創作意圖,創造出“表意”的可視形象。在用傳統民族圖形元素進行設計之同時,應吸取它科學的編排優點。平面設計中的文化內涵其實并不存在于具體的傳統民族圖形元素中,而是存在于畫面設計的關系之中,于相互依存的部分和因素中,于消費者的民族文化心理結構中。
因此,中國傳統民族圖形元素的平面設計絕非程式化、概念化的孤立組織,而是創造性地將各要素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