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 龍泉市廣播電視臺
近些年來,雖然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信息傳播方式很多,但應急廣播卻仍被廣泛應用,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積極推進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廣播電視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我國政府國務院對應急廣播體系的建設十分重視,至2018年,全國各地基本已完成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工程建設,并投入使用,成為常用的傳播工具。應急廣播被世界公認為處理應急事件最有效的手段。
在新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傳統的廣播被再次應用,截止目前,應急廣播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廣泛的被應用,日本就在應急廣播的協助下,運用地震預警系統,挽救了眾多人的生命安全。
應急廣播安裝方便,使用成本低,適用范圍廣,因此,在目前通信領域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隨著國家優惠政策相繼出臺,更加促進了農村應急廣播的普及率,促進了國家政策的宣傳,改善了農村人們的生活。目前,大部分地區農村應急廣播工程采用IP 數字+RDS 模式應急廣播平臺,建立市(縣)、鄉鎮、村級各級平臺,一般市縣級平臺在應急廣播系統中占據最高優先級,能夠對鄉鎮和村級應急廣播進行直接管控,各城區街道鄉鎮街道設立各種所轄的應急平臺,各村設立簡易或遠程應急平臺,在各機房配置UPS 電源。農村應急廣播運行這幾年,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如鎮、村級單位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運行管理機制不順暢、維護費用較高、廣播平臺系統軟件不夠成熟穩定等,后續管理使用存在較嚴重的困難,尤其是在媒體融合、機構改革的大環境下。
應急廣播的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消息相對閉塞的農村,如何使得廣大群眾在短時間內,快速的接受新的信息。對于政府出臺的新政策,宣傳黨政的方針和法律法規等關系著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信息能夠快速的知曉并運用。充分應用應急廣播,并充分發揮它自身所特有的優勢,大大的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同時大大的提高政策的宣傳力度。
應急廣播現在越來越被廣大人民群眾認可,如何擴大傳播信息的覆蓋面積就是應急廣播的最急迫的需求。應急廣播實現有線廣播與無線廣播的結合,將多種媒體與應急廣播有效的結合,使得農村成為多通信系統的結合體,從而改善了通訊難的問題。從而將應急廣播覆蓋所有的行政村。
應急廣播近些年來,被廣泛的應用于自然災害中。如何利用應急廣播,加強廣大群眾的應急處理能力,是應急廣播的直接的需求。中國農村較多,地域比較分散,自然災害出現時,我們要盡快的傳遞信息,及時的通知人們避險以及如何避險,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傷亡的發生。同時,日常生活中,宣傳、普及廣大群眾的防范意識,增強應急處理能力。
隨著應急廣播越來越被重視,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因此,我們要不斷完善應急廣播的技術,以確保應急廣播在自然災害、緊急突發狀況發生時,能夠充分發揮它的作用。
首先,我國目前應急廣播的技術主要是調頻廣播,存在著機械傳輸抖動、非線性失真等缺點,因此,應急廣播使用在數字狀態下進行傳遞、記錄以及其他的加工處理,或者利用廣播衛星的數字技術。這是應急廣播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應急廣播發展的里程碑。
其次,隨著互聯網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應急廣播技術也應該借助互聯網平臺,增強聽眾與廣播之間的互動,突破空間、時間的限制,隨時進行溝通交流,并進行技術發展建設,使得應急廣播能夠覆蓋全球。
再次,應急廣播開展新型的廣播技術形式,小調頻同步廣播。雖然目前存在著許多同步問題,但這些都是技術可以克服的。與此同時,加大資金的投入,已做好應急廣播技術發展的強力后盾,確保應急廣播技術發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媒體融合時代已經到來,傳統的媒體與新興媒體有機的結合起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應急廣播具有范圍廣、方便、快捷等特點,不僅僅能夠在遇到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時,可以進行有效的應對,還可以宣傳各種當地的政策、農業知識、農村文化教育等,普及各種知識,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問題。并擴大了傳播范圍和加快了傳播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農村農民改善了生活質量,傳遞了新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