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峪寧,王承
(安徽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安徽蚌埠233030)
淮河是橫跨中國中部,東西流向的一條古老的大河。其流經的范圍較廣,東至黃海,北至沂蒙山和黃河南堤,西至伏牛山、桐柏山,南至大別山和皖山余脈,覆蓋了當今的河南、江蘇、安徽三省的近半面積,以及魯南的大部地區。淮河是劃分中國南北地理的分界線,淮河以南為中國南部,淮河以北為中國北部。淮河流域在面積上雖然不及黃河、長江流域,但它處于中原腹地這一特殊地理位置,這使它成為了史前南北地區溝通的重要區域,對南北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催化作用,同時也為各地文化的發展提供了交流的平臺。淮河文化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歷史地位等,具有兼容并蓄的文化特點。在歷史的變遷、文化的更迭、社會的不斷發展中,淮河文化不斷汲取養分,經過千百年的積淀依舊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淮河也是道家文化的發源地,皖北地區(亳州、阜陽、淮北、淮南)出現了不同時代的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如老子、莊子、管子、陳摶、淮南子等,形成了淮河流域深厚的道家文化,繼承了淮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基因。淮河不但是道家文化的發祥地,也是歷史文明發展的中心。淮河以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哺育著這片沃土上的人們,也隨著歷史的不斷變更發展,產生了諸如孫叔敖、管仲、韓非子、李斯、曹操、諸葛亮、劉邦、費袆、項羽、王粲、嵇康、王弼、阮籍、李商隱、杜甫、桓氏家族、常遇春、湯和等流芳百世的歷史名人,以及馮國佩、史玉柱等當代名人。在不同時期還發生了許多流傳至今的歷史事件,例如秦末由陳勝吳廣發起的大澤鄉起義、西漢末年的赤眉軍起義、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元朝末年的紅巾軍起義等。在淮河文化中還有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大禹治水”、歷史故事“霸王別姬”、歷史著名戰役“亥下之戰”,以及曹操屯兵等歷史典故,這都足以說明淮河流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淮河兩岸人民也發揮聰明才智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例如揚劇、豫劇、花鼓燈、泗州戲等。安徽境內的蚌埠市地處淮河中游,不僅是兵家要地也是帝王之鄉。春秋戰國時期,蚌埠就有“楚頭吳尾”之說,先后隸屬于魯、吳、越、楚等國。在淮河文化的蘊育下,蚌埠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人文氣質,并擁有豐富的文化寶藏,如新石器時期出現的雙墩文化和大河文化,象征人類精神文化的大禹文化、楚漢文化、大明文化,以及淮上軍文化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使得淮河文化的文明能夠生生不息地傳承和發展下去。
故事主題是兒童繪本的核心內容,設計始終要以主題的內容為導向。對于淮河文化融入兒童繪本的主題,設計者可以從傳授文化、科學知識,講述歷史事件等方面來選擇主題類型。淮河文化中不乏相關題材,如可以將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老子、莊子等的歷史故事引入繪本;將淮河文化中的歷史名人如曹操、諸葛亮、劉邦、李商隱、杜甫等的事跡融入其中。再如重大歷史事件大澤鄉起義、赤眉軍起義、黃巢起義、紅巾軍起義等都可以作為兒童繪本的題材內容,還可以將神話傳說“大禹治水”以及具有淮河文化特色的揚劇、豫劇、花鼓燈、泗州戲等民間藝術作為兒童繪本的主題。將淮河文化融入兒童繪本主題要考慮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要符合該年齡段的接受范圍。對主題故事的情節要進行簡化、提取、概括,使之符合讀者當前年齡段的認知水平。
在兒童繪本中圖畫呈現出的視覺效果往往比文字更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力。運用具體的圖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加深兒童對故事內容和情景的認識。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會受到繪本中行為方式、價值導向、情感表達的影響,從而改變自身原有的觀點、認知和行為模式。故事中的角色會成為兒童學習和模仿的榜樣。另外在幼兒這個階段,他們常常將自己的主觀情感寄托于客觀事物中。針對兒童思維的特點,兒童繪本應廣泛采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有關淮河文化融入兒童繪本中故事角色的塑造可以參照當前國內兒童繪本的模式。采用擬人化的處理手法,符合兒童的心理需求,更容易被兒童接受。在運用擬人手法的過程中并非簡單地將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注入到比擬物中,而要立足事物原有的“物性”特征體現“人性”的特點。如若只注重“人性”的特征就會讓比擬物失去原有的特征,從而影響兒童閱讀審美接受的效果。
兒童繪本中主題、意蘊的表達不僅可通過情節、角色等元素完成,其中圖文的敘事方式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繪本不是簡單的圖文疊加,而是要講故事,在表達淮河文化中的故事內容時,要考慮幼兒讀者的特性,在介紹歷史文化背景或名人事跡時要把握敘事節奏與韻律,講究淺顯易懂,避開隱喻,從而使閱讀者能夠簡單輕松地接受并陶醉其中。圖文敘事方式有以下幾種關系:一是圖文敘事的平行性,圖畫與對應的文字表達的內容相一致;二是圖文敘事的交融性,當圖畫無法完全表達故事內容時,使用文字進行補充說明;三是圖文敘事的獨立性,圖畫表達一種內容,文字表達另一種內容,看似沒有聯系,實則又密切聯系。在圖文敘事的節奏劃分上:一是單線節拍,故事情節按照時間順序或因果關系進行;二是重復式節拍,在故事中反復出現同一個情景直至將故事推向高潮;三是對比式拍子,即采用反差和對照方式將故事呈現出來。將淮河文化融入兒童繪本中的圖文敘事方式要根據具體的故事主題、內容、角色等進行合理的設計。
兒童繪本作為幼兒讀物,繪本的“外表”要具有足夠的吸引力,這樣才能激發兒童的興趣。隨著兒童繪本種類的增加,對形式也提出了全新要求,兒童繪本的外部形式主要由色彩、文字以及開本等構成。
色彩是兒童繪本的核心元素之一,在視覺體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相比文字,色彩更容易激發兒童的興趣。同時色彩還具有釋放情感、表達情感和引發聯想的功能。不同色彩的搭配不僅可以傳遞故事的氛圍,而且還可以豐富兒童閱讀的視覺感受,達到審美的愉悅。目前兒童繪本的色彩多以藍色、白色、綠色為主色調。而暖色使用多為小塊面積,更多的是作為點綴或輔助色。故事中對于顏色的運用大多還停留在事物本身固有的色彩上。因此,將關淮河文化融入兒童繪本,在進行色彩設計時可結合故事本身的內容,考慮兒童的審美心理,適當加入一些暖色,但要注意過多的暖色易造成視覺疲勞,而冷暖色的調和能夠緩解閱讀帶來的視覺疲勞。色彩的搭配應更加合理化,使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能獲得溫馨、愉悅的視覺感受,從而調動兒童的閱讀積極性。
文字作為語言的載體,具有傳播信息和保留信息的功能,同時也起到傳遞情感的作用。而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并不是所有文字他們都能認識,文字對他們來說更多的是一種視覺形象刺激。文字在傳遞故事內容的同時,通過編排的變化,可以使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不同的視覺體驗。兒童繪本中文字處理的方式有:第一,注重標題文字的藝術化處理。藝術化的處理要以故事內容為基礎,在文字的外形上進行圖像化處理,可進行變形、夸張、顏色變化及字體大小對比方面的處理,使文字更具美感,并與表達的內容產生聯系,增加趣味性和審美意蘊。第二,采用圖文獨立的編排方式。目前繪本中圖文的位置編排方式有三種:一是圖文分頁;二是文字位于圖畫之中;三是前面兩種方式的混合使用。圖文位置編排的方式不僅會影響繪本整體的呈現效果,而且還會對兒童閱讀的接受程度產生影響。在對兒童繪本的文字處理上,應更傾向于采用圖文獨立的編排方式,因為這種方式更容易被接受,從設計方面來說也更為簡潔。
開本指的是圖書幅面的大小。開本的大小往往決定了繪本中圖文的排版方式,選擇哪些設計元素。兒童繪本的開本多以24開和16開為主,其中16開所占比例更大。開本的方向有橫開本、豎開本和正開本之分。其中豎開本運用最為廣泛,正開本多出現在年齡段較低的兒童繪本中。兒童繪本的開本設計要以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心理視角為前提。設計者要考慮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便利性、操作性,要考慮兒童身體發育情況,學齡前兒童的讀物不易過大也不易過小,中小型的兒童繪本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將淮河文化融入兒童繪本,在開本設計中可不僅僅局限于市面上兒童繪本較常使用的開本樣式。設計者也可以以此為基礎,設計出立體的,形式多樣、有創意的故事繪本,從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促使其主動閱讀。
兒童繪本不僅通過圖文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故事內容,而且它還蘊含著文化啟蒙和更深層次的價值取向。不同的故事內容所要傳達的價值觀念不同,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對世界的認知和理解。兒童繪本的價值取向一般應包括:(1)德育情感教育,主張人與人之間要友好相處,要尊敬長輩,與同學朋友要團結友愛等,強調助人為樂、誠實友善的精神品質。這也符合我國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2)以完滿結局傳遞尚圓思想,故事的結局往往能夠透露出故事的某種價值取向,承載著讀者對故事結局的內心期許。可以結合淮河文化的特點,將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注入兒童繪本中,其中有關淮河文化的故事如霸王別姬、大禹治水,以及一些優秀的歷史人物事跡,傳遞的是一種淮河文化精神,可將其融入繪本故事中,并加以改造。還可將淮河文化中道家文化蘊含的傳統道德觀與價值取向融入兒童繪本中,創作者通過篩選,選擇出相對容易理解的哲學思想,再根據兒童的認知水平和審美特點進行設計創作,培養兒童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兒童繪本價值取向適宜性會影響幼兒對世界的認知水平。故事繪本本身就具有教化功能,兒童在閱讀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兒童繪本其價值觀要符合社會公民的道德標準,凸顯至真至善的價值觀。故事繪本的內容源于生活,應將生活中的真、善、美以故事的形式來傳達,強調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向幼兒傳遞世界的美好、人性的善良,傳遞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優秀的道德品質,對情感關系的建立、自身的發展和對美好生活的認知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兒童繪本不僅其“外表”要注重審美意境的表現,同時也要兼顧“內在”。應體現出形式美、語言美、意蘊美,做到“外表”與“內在”的統一。在設計時可以融入淮河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文藝作品,使兒童全面感知美的內涵。
兒童閱讀故事繪本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獲取大量的知識信息,而是為了培養閱讀的興趣。兒童繪本只有滿足了讀者的需求才具有潛在的價值。目前兒童繪本也從一開始的傳授知識轉向關注兒童身心的發展變化,淡化了說教的意味,將知識潛藏于故事中,越來越注重情感的需求,考慮到人文的因素。所以可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關注本土文化的思路運用其中,而淮河文化中豐富的文化內涵可給兒童繪本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化素材,可充分展示中國特有的文化底蘊,為兒童全面發展注入了新的文化養分。
淮河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淮河文化融入兒童繪本中,可以豐富當前兒童繪本的內容,同時也拓寬了其發展的空間。把淮河文化融入兒童繪本中并充分挖掘其傳統文化藝術元素,可以增加讀者的文化自信、文化自立和文化自強意識,凸顯淮河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兒童繪本的發展方面,加強兒童繪本品牌建設,能夠對淮河文化題材的兒童繪本創作起到一定的作用,使更多的兒童繪本的創作者關注此類題材,促進中國傳統文化原創繪本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