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余朵
(浙江攝影出版社,浙江 杭州 310006)
想要做好校對工作就要對這個工作的重要性有一個宏觀的認識,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校對工作能夠提高出版物的社會效益。出版物的導向正確,內容正面積極,從而產生一定的社會效益,這與出版流程之一的校對肯定是密不可分的。第二,校對工作有利于提高出版物的經濟效益。校對工作對提升出版物的編校質量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編校質量合格甚至優秀的出版物才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第三,校對工作有利于提高校對人員的業務水平。校對是嚴謹的工作,要求校對人員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對相關專業知識有一定的認識和建樹。第四,校對工作有利于推動校對人員更加全面地思考。出版物是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校對人員不僅要考慮其內容的價值,還要考慮人民群眾的不同需求。第五,校對工作能夠激發校對人員的責任心。校對工作需要認真仔細的工作態度,以及強烈的責任心和極大的耐心。在長期的工作中,校對人員的責任心逐漸增強,職業素養不斷提升。因此,校對人員必須不斷提升自我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才能從容應對現階段新形勢下的校對工作。
隨著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加,出版產業快速發展,出版物采編環節的數字電子化越來越普及,再加上編校人員水平不一,對相關專業領域以及公共價值觀又有不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這就對校對工作提出了挑戰。當前的校對工作在數字新技術和校對轉型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不少出版單位已經對這些問題采取相關的調整措施,以全新的姿態面向大眾。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的《應用聲學》編輯部就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存在,并進行分析和調整。主張發揮校對主體各自的優勢,合理安排校對工作程序;把握各校次的重點,做到有的放矢;靈活地運用校對方法;等等。這無疑為校對工作的轉型優化提供了借鑒。總的來說,當前校對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不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錯別字、語法問題等是常見也是易發生的錯誤,即使有很深的語言功底和很高的文學素養,也可能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發生這些錯誤,并且自己不易察覺。查找這一類錯誤無疑是對校對人員的基本技能要求之一。校對人員要小心謹慎地、全面且耐心地審查出書稿中或大或小的各類錯誤,為讀者提供更好的閱讀服務,這也是對作者的一種尊重。
技術性問題指的是由于作者不了解或者忽視出版物的相關規則而產生錯誤和問題,或者說,是沒有按照出版行業的專業技術要求創作原稿而產生的問題。如果作者僅僅注重內容的闡述而忽視出版行業的編輯技術要求,就會導致錯誤發生。這類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部分文字的邏輯關系比較混亂。作者往往注重某一句或者某一段落的藝術性和邏輯性,卻忽視句子與句子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邏輯性,從而造成邏輯混亂、表述不清等。比如,有關數理化方面的文章中,數字的運用十分廣泛,而數字多寫或者少寫、上標還是下標都可能導致邏輯混亂和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問題發生。這就要求校對人員有較強的邏輯觀念和數理化的基本知識,一定要仔細審查和推敲,若發現可能錯誤的邏輯問題,須及時與責編溝通,避免造成理解上的錯誤和偏差。(2)文章或者全書的結構出現混亂。有的文章內容豐富,創作的時間較長,作者的思維由于時間原因沒有做到連貫性,就容易出現結構性的錯誤。除此之外,一些書稿是由多個作者署名完成的,由于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寫作能力水平不一,在這種情況下也較易出現結構混亂的情況。校對人員要有全局觀念,先從總體上進行基本的了解,從目錄篇章出發,再逐漸深入文章的細節內容,理順并優化結構,使得文章脈絡清晰合理。(3)書寫混亂,文章層次混亂。一些作者不了解文章寫作的層次規范,或者缺乏層次觀念,對文章的層次把握不好。比如,阿拉伯數字與漢文數字同時使用,沒有做到局部統一:一個與1個并存;計量單位毫米與mm共同使用。此外,還有章節書寫格式不統一:第一章、第1章等在文中同時出現。(4)序號與編號不統一。一些作者在使用序號或者編號對文章進行分層時,沒有按照出版撰寫的規范操作,容易給讀者造成閱讀上的困難和理解上的偏差。(5)注釋上出現錯誤。主要包括注釋格式不規范、序號使用錯誤、注釋不清楚等問題。
常識性知識的范圍非常寬泛,比如天干地支、重要的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經典傳頌的詩詞以及基本的數理化知識等。有的知識對專業領域的人來說是常識性問題,而對于專業領域外的人來說可能一竅不通。不同的校對人員有不同的常識性知識,包括地理、歷史、科學、藝術等各個方面。校對人員的知識水平和能力也是有限的,并且各不相同。因此,一些常識性問題被發現的可能性也是依校對人員的知識水平而定的。因此,校對人員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將各個領域的常識性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善于總結校對過程中發現的各種錯誤,養成歸納和摘抄錯誤的習慣,通過有效的方法擴展自己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書稿的內容要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要符合道德規范和廣大人民的利益,要符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實現“中國夢”的要求。有些書稿出現以作者自身的利益和學術為中心,違反公共行為準則和超越道德底線的內容。比如,在引用他人的文獻時不加以注釋或者標明出處,存在抄襲的嫌疑。發現這些問題后校對人員須與責編溝通,由責編提請作者進行修改,注明文獻數據的來源。有的書稿對涉港澳臺的內容存在不正確的表述,比如對1949年10月1日之后的臺灣地區政權,使用“臺灣政府”一詞(應稱之為“臺灣當局”“臺灣方面”)。有的書稿存在反社會言論或者沒有充分履行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基本義務,廣發不良言論。這就需要校對人員能夠充分發現書稿中存在的問題,并且保證自身的價值觀、人生觀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要求,將社會主義價值觀貫穿到出版物當中,發揮出版物對社會輿論和價值觀的積極引導作用。
根據以上存在的問題,校對人員要對工作的方法進行優化,使校對工作效率更高、準確率更高。要想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校對人員,不僅需要自身的不懈努力,改變傳統的校對觀念,克服校對工作中的困難,還需要外部管理層面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在政策和經濟上的支持,提高校對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的責任心與榮譽感,激勵他們不斷前進。
優秀的校對人員須熟練掌握校對的基本技能,不僅如此,還可以在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探索適合自己獨特的技能與方法。書稿經過三審后排版后,還要經過三次校對流程:一校、二校、三校。具體來說,校對內容主要有以下八類:文字錯漏、詞語錯誤、語法錯誤、數字錯誤、標點符號錯誤、事實錯誤、格式錯誤、政治性錯誤。核紅應該核對前一校次樣稿中需改正部分是否已經全部修改到位。通讀書稿,查找出其中存在的句子語法不通、結構混亂、層次不清晰等問題,更要重視其中的知識性和政治性差錯,并及時改正,核查目錄、頁碼與正文是否一致,書眉是否正確。在校對中一定要多查資料求證,多思考,努力找到并使用最好的、最合適的語句,使閱讀更加吸引人。
要做好校對工作,校對人員須掌握多領域、跨行業的知識。其實這類知識在校對人員的校對過程中就能夠逐漸積累。此外,校對人員應該多閱讀工農業類、科教類、文史類、交通領域、軍事類等方面的書籍,努力擴展自己的知識面。不要求對知識的掌握能夠像專業人員一樣精通,但求達到不說外行話、不做外行事的標準。這樣在工作中才能找到各類書稿中存在的知識性問題以及一些常識性問題,避免相關領域和專業的術語概念混淆,使用不準確。比如醫療衛生方面的書稿,對校對的要求就非常高,因為醫療衛生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只有掌握了這些領域精準的專業術語和知識,才能在校對中做到準確無誤,在理論上保障人民群眾的安全與健康。
全球化趨勢的加強以及觀念的轉變,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生活圈子的信息,還對國際國內的信息有極大興趣。因此,校對人員要加強對國內外信息的了解和掌握,跟上時代潮流,了解國際術語和流行的網絡術語,了解其他國家和其他省份的文化與習俗。校對人員要時刻關注時事政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熟記一些常用的政治性語句和固定搭配,比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對校對工作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能避免政治性差錯。
校對工作是對編輯工作的完善和補充,旨在減少甚至消滅讀物出版前存在的錯誤,保證出版物的質量。三審過后的稿件要注意檢查編輯加工后的遺留問題,比如錯字和別字、參考文獻格式不準確、數字公式中的錯誤、字體不統一等。此外,在校對時還要注意這些問題:(1)對前一個校次樣稿中的錯誤、漏改或改錯,要及時發現并糾正;(2)如果要對正文進行修改,目錄中也應一并修改;等等。在編校加工中要弄清校對工作流程的側重點,發揮主體各自的優勢,合理地安排校對工作分工,促進校對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同步提高。
校對工作對出版物的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必須重視校對工作。作為校對人員,要具有較高的政治文化素養、扎實的專業和業務素養以及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要有對讀者負責的態度和精神,充分實現出版物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