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凌,文箐潁,孫繼忠
(1.《貴州醫科大學學報》編輯部,貴州 貴陽 550004;2.貴州醫科大學校長辦公室,貴州 貴陽 550025)
科技期刊是科學研究成果的載體,在學術交流及傳播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是指科技期刊對其所處領域內科研活動的影響范圍和深度[1]。區域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一直不乏關注,陳玲[2]利用期刊影響力動態評估模型對安徽省10種統計源醫學類期刊學術影響力進行分析,發現《中國藥理學通報》在該省醫學期刊中出類拔萃,對其他期刊有引領示范作用。馬衛華等[3]對廣東省科技核心期刊學術影響力進行綜合評價研究,認為排名前10的期刊中有6種為醫學類期刊,說明廣東省醫學學科發展勢頭強勁,學科實力突出。王曉鋒等[4]分析了云南省醫學科技期刊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及基金論文比,得出云南省醫學科技期刊資源極為匱乏,科技期刊影響力較弱的結論。錢愛兵[5]對江蘇省科技期刊學術影響進行分析,認為確定最合理的發文數量對提高期刊影響力有積極意義,明確期刊標準化、規范化的重要性。目前關于國內一線省市科技期刊影響力的報道較多見,而貴州省科技期刊影響力如何,尚未見報道。為了明確貴州省科技期刊發展現狀,提高辦刊水平,有必要對該省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進行分析。
從貴州省委宣傳部獲取貴州省期刊目錄,按照中圖分類法和CN號區分科技期刊和非科技期刊。在《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2018年版[6]中分別采集貴州省科技期刊被引指標(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他引率、引用期刊數、學科影響指標、學科擴散指標、被引半衰期、h指數)及期刊來源指標(來源文獻量、文獻選出率、平均引文數、平均作者數、地區分布數、機構分布數、海外論文比、基金論文比、引用半衰期),錄入Excel表格。
貴州省共有29種科技期刊被2018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收錄,按照中圖分類法進行分類,自然科學總論4種、天文學與地球科學5種、醫藥衛生8種、農業科學7種、工業技術4種、環境與安全科學1種,其中有4種期刊入選2017年版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7],分別為《地球與環境》《礦物學報》《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及《種子》,而《地球與環境》《礦物學報》《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均由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主辦。貴州省缺少數理科學與化學、生物科學、交通運輸、航空航天類的科技期刊。
貴州省科技期刊來源文獻量、文獻選出率、平均引文數、平均作者數、地區分布數、機構分布數、海外論文比、基金論文比、引用半衰期統計結果見表1。
來源文獻量即發文數量,代表期刊傳遞的信息量,是期刊產出力指標,可以體現期刊對科研的貢獻。貴州省科技期刊中來源文獻量在100~300篇的期刊最多,有16種(55.2%),小于100篇的有6種(20.7%),大于300篇的有7種(24.1%),其中《農技服務》來源文獻量最高,為3957篇,可能與刊物普及農業科學的定位有關。從學科分類來看,自然科學總論類期刊來源文獻量相差不大,均在150篇上下;天文學與地球科學類期刊文獻來源量較少,5種期刊中有4種都小于100篇;醫藥衛生類期刊文獻來源量差別較大,其中《護士進修雜志》及《貴州醫藥》文獻來源量最大,都大于600篇,另外有4種期刊來源文獻量較少,為100~200篇;農業科學類期刊文獻來源量差別也較大,少的只有50篇,多的高達3957篇;工業技術類期刊文獻來源量為150~300篇。
文獻選出率是指納入影響力統計的論文在來源文獻中的比例,會議紀要、期刊編排規范及篇幅太小的論文等不納入統計。貴州省科技期刊文獻選出率大多數在0.90以上,只有兩種期刊低于0.90。雖然《農技服務》來源文獻量高達3957篇,但該刊的文獻選出率并不低,達到100%,說明該刊刊登的文章緊扣學科主題,且篇幅不會太小。
平均引文數可反映作者的知識背景,與論文質量有一定的關系。貴州省天文學與地球科學科類技期刊平均引文數最高,平均為25.5篇,其余類型科技期刊平均引文數都在20篇以下,這可能與學科性質有一定關系,天文學與地球科學學者在進行科學研究時需要對較長時間內發表的相關論文進行回溯,所以平均引文數較多,引用半衰期較長。
平均作者數、地區分布數、機構分布數可體現作者、機構間科研滲透和協作程度,地區分布數和機構分布數也反映期刊影響力。貴州省科技期刊平均作者數均在2~5個,學科之間差異不明顯;地區分布數相差較大,少的只有3個,多的達到31個(《農技服務》及《種子》);機構分布數的差異也較大,《護士進修雜志》《貴州醫藥》《貴州農業科學》《種子》及《農技服務》的機構分布數較多,均達到200個以上。一些期刊發文量大、刊期短、見刊快,能滿足作者的需求,雖然影響因子不一定很高,但對作者也有一定吸引力,地區分布數和機構分布數比較多。
海外論文比是指海外作者發表論文占全部論文的比例,是衡量期刊國際交流程度的指標,也可體現期刊的海外影響力。貴州省科技期刊刊載的海外論文非常少,最多的是《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只有5篇,其他期刊都是0~1篇,說明貴州省科技期刊缺少海外影響力。
基金論文通常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作者的科研水平比較高,論文質量有一定的保障,考察期刊的基金論文比可發現期刊對基金論文的吸引力。貴州省有15種(51.7%)科技期刊的基金論文比在0.5以上,說明貴州省科技期刊開始重視吸引基金論文,但應注意基金項目與論文內容的關系,以免造成學術不端。《地球與環境》《礦物學報》《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的基金論文比都在0.8以上,可能是依托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強大的科研實力及基金論文產出力,同時作為核心期刊對基金論文的吸引力也不容忽視。
引用半衰期是指期刊引用的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多長一段時間內發表的,這個指標可以反映作者所引文獻的新穎性。貴州省自然科學總論類科技期刊的引用半衰期為6~9年,天文學與地球科學為7年以上,醫藥衛生類為4~7年,農業科學類為3年以上,工業技術類為6~9年。科技期刊的引用半衰期與其所在學科性質有關,如醫藥衛生類知識更新較快,相應的引用半衰期就短。編輯在處理稿件時應注意把握參考文獻的時效性,減少引用半衰期。
貴州省科技期刊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他引率、引用期刊數、學科影響指標、學科擴散指標、被引半衰期、h指數見表2。
總被引頻次指該刊自創刊以來所登載的全部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總次數,是一個客觀指標,可以顯示該期刊被使用情況和受重視程度,以及在學科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貴州省科技期刊中除了《護士進修雜志》總被引頻次上萬,為21269次外,多數科技期刊總被引頻次為幾百到幾千不等;自然科學總論類科技期刊總被引頻次相差不大,除了《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為224次以外,其他期刊都在500~700次;天文學與地球科學類3種核心期刊總被引頻次明顯高于其他兩種期刊,達到1000~2000次;醫藥衛生類期刊總被引頻次相差較大,《護士進修雜志》為21269次,遠高于其他期刊,4種醫學院校學報總被引頻次差別也不小,最低為275次,最高為3407次;農業科學類期刊中《種子》《貴州農業科學》及《農技服務》總被引頻次領先,是其他期刊的數倍;工業技術類期刊中《釀酒科技》總被引頻次最高。由于總被引頻次統計的是期刊自創刊以來所登載的全部論文,所以創刊時間早、載文量大的期刊可能獲得更高的總被引頻次,如《貴州農業科學》及《農技服務》等雖然學術影響力不及核心期刊(《種子》),但總被引頻次卻高于核心期刊,因此不能獨立就總被引頻次評價期刊質量。
影響因子為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與該期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總數之比,是被廣泛應用的期刊評價指標。《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2018年版的各類期刊平均影響因子為0.711,貴州省自然科學總論類、農業科學類、工業技術類、環境與安全科學類期刊影響因子全部沒有達到平均值,天文學與地球科學類3種核心期刊均超過平均值,醫藥衛生類《護士進修雜志》《貴州醫藥》《貴州醫科大學學報》《貴陽中醫學院學報》《遵義醫學院學報》超過平均值,這種現象可能與學科性質有關,醫藥衛生類期刊受眾多于其他學科期刊,被關注度高,所以影響因子普遍也較高。
即年指標為期刊當年發表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除以該期刊當年發表論文總數,與影響因子類似,只是統計時點與影響因子不同,體現期刊即時反應速率。貴州省有15種科技期刊即年指標大于0.1,其中自然科學總論類1種(占該學科期刊的25%)、天文學與地球科學類4種(占80%)、醫藥衛生類6種(占75%)、農業科學類1種(占14.2%)、工業技術類2種(占50%)、環境與安全科學1種(占100%),說明這些期刊在出版后1年內就有論文被引用,對研究熱點有一定的把握能力,載文有一定的新穎性。

表1 貴州省科技期刊來源指標
他引率是與自引率相對應的指標,是指全部被引次數中,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比例。一般來講,自引率應小于0.2[8],異常增高提示可能存在人為操作。貴州省大多數科技期刊他引率較高,只有7種科技期刊他引率低于0.9。適當的自引可體現科學研究的連續性,是必要的,但為了提高影響因子過度自引就違背了學術規范,需要控制。
引用刊數、學科影響指標及學科擴散指標都是考察期刊被使用范圍的指標。貴州省科技期刊依舊呈現出核心期刊優于其他期刊的趨勢,說明核心期刊被更多的期刊所引用,學科影響力高。
被引半衰期指該期刊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一半在多長一段時間內發表,是測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個指標。貴州省科技期刊中天文學與地球科學類被引半衰期普遍較長,其他類期刊長短不一,可能與載文內容及所屬學科有關,天文學與地球科學類論文在發表后較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有人引用。
期刊的h指數指該期刊論文在統計源中至少有h篇論文的被引頻次不低于h次, 是一個混合量化指標,可評價期刊載文質量及優質論文數量。貴州省科技期刊中《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護士進修雜志》及《貴陽中醫學院學報》h指數均大于10,說明這3種期刊優質論文的數量較多。

表2 貴州省科技期刊被引指標
通過對貴州省科技期刊評價指標的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期刊評價指標之間相互關聯,比如隨著來源文獻量的增加,總被引頻次有升高趨勢,隨著平均引文數增多,影響因子也有升高趨勢。用于期刊評價時,不能單用某個指標評價期刊質量,如總被引頻次高的期刊影響因子不一定高,應用多個指標一起考量。一些指標,如影響因子、被引半衰期及引用半衰期等受學科性質影響,醫藥衛生類期刊影響因子普遍高于其他學科期刊,與醫藥衛生知識更新快、受關注度較高有關,天文學與地球科學的被引半衰期及引用半衰期明顯高于其他學科期刊,與天文學與地球科學時效性長有關,而核心期刊多數指標值都比較優異。
貴州省科技期刊數量較少,缺少數理科學與化學、生物科學、交通運輸、航空航天類的科技期刊,且學科分布不均衡,核心期刊數量少。貴州省科技期刊海外論文比較低,占比為0~0.05,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語種不同限制了期刊在國際上的交流,另一方面是期刊在國際上缺乏影響力,貴州省科技期刊規模小、編輯隊伍小、載文量少,多數期刊與國際及國內其他省份的優秀期刊沒有競爭力。根據貴州省科技期刊的發展現狀,應兼顧學科特點及期刊建設[9],積極采取措施提高期刊學術影響力,為該省科研成果的交流提供更好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