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煉
(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媒體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媒體融合為各大傳統報業集團的轉型發展和經營指出了新的方向。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成立于1949年,作為一家十分有影響力的黨媒集團,在這場媒體變革中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也開始進行媒體融合的實踐,探尋新的發展道路。本文對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融媒體戰略的宏觀環境進行分析,對媒體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以及指導意義。
PEST分析模型是羅賓斯在1998年對組織外部環境進行歸納后形成的分析模型,其內容包括PEST政治(Politics)、經濟(Economy)、社會(Society)、技術(Technology)四個方面。本文通過PEST分析模型分析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媒體融合宏觀媒介環境,并研究這些因素對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融合實踐的影響,試圖提出優化策略。
政治環境是指對媒體發展活動產生影響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等。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作為以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為龍頭組建的黨報集團,在廣東地區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和滲透力。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會議上多次強調要推進媒介融合,這給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融合戰略提供了政策支持。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推動媒介融合發展,傳統媒體要借助新媒體的優勢。2014年被稱為我國媒介融合元年,政府為媒體融合發展出臺了頂層設計。2015年是我國媒介融合的關鍵之年,習近平強調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和實現各種資源的有效融通。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工作會議中提出要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媒體。2017年媒介融合的狀態已經進入深水區。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媒介傳播手段和話語體系的創新。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對媒介融合的要求更加具體化和明晰化。
黨和國家推進媒體融合發展而出臺的相關意見和政策,加速了傳統媒體的轉型發展之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作為一家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黨媒集團,在其轉型發展的實踐中,不斷貫徹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黨和國家推進媒介融合發展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融合轉型的契機,也為其提供了助力。
經濟環境包括經濟發展水平、市場的運作機制等,媒體戰略的制定與經濟環境息息相關。近年來,我國的國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為各項傳媒事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首先,國民經濟穩步發展,廣東國民收入不斷增加,給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發展提供了機遇與挑戰。近年來,老百姓的精神消費水平越來越高,在文化產業的投入也越來越多,這不僅為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也提出了挑戰。在互聯網快迅速發展的時代,信息過剩,受眾注意力稀缺,全國媒體競爭激烈,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應該認真謀劃,積極轉型,走在媒體的前列。
其次,我國人口數量多,網民規模龐大。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的手機網民占比達98.3%,互聯網普及率為57.7%,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市場。同時,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網民規模超8億人,手機網民覆蓋比例高達95%,人均上網周時長超過24小時,龐大的網民數量和充足的上網時間為南方傳媒集團提供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最后,市場競爭激烈,傳統主流媒體市場占有率下降。近年來,新媒體、自媒體迅速崛起,傳統主流媒體的生存狀況受到嚴重威脅。在這種情形下,傳統主流媒體不得不奮勇前進,充分合理利用移動互聯技術與傳統媒體進行融合發展,形成自己獨特的產業鏈。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作為傳統報刊媒體,在新媒體與自媒體的沖擊下,雖然在全國省級黨報中創下“第一”的紀錄,但收入狀況遠遠比不上騰訊、愛奇藝等。在這樣的情形下,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要想在市場立于不敗之地,更好地應對市場的挑戰,必須加強與互聯網的融合。
社會環境包括中國的傳統文化、人們的生活水平等,這些因素影響了媒體融合戰略的制定、內容產品的生產、產品的傳播渠道等。
銀行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上應注重從內部管理流程優化入手,再拓展至具體的業務領域,建立合規、詳細的操作流程,明確各方職責。例如,在區塊鏈票鏈業務中,節點銀行必須進行基礎的業務操作:驗票、保管、電票系統操作、托收、依照協議劃轉票據款項,所有驗票流程必須仍然遵循原帖先辦理驗票操作要求,業務信息方錄入通過客戶和銀行雙重操作;平臺技術支持方則需要建立互聯網票源入口,以及平臺業務流程設計及IT系統開發,對數據進行定期維護分析,對各節點銀行的工作量進行監控。如首個與簡稱區塊鏈金服合作,聯合建立票鏈全國監控運營管理中心的地方城市商業銀行——贛州銀行,即選擇有實力的公司合作聯合把控操作風險。
首先,國民精神文化的不斷提升和社會轉型帶動了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反映了老百姓的矛盾不再是溫飽問題,而是對自己的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當前我國處于社會轉型過程中,他們在文化產業上的消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其次,國家政策的不斷完善使我國的文化產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國家不斷發布一些推動文化發展的政策。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0年促使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重視,為南方報業指明了未來前進道路的方向。
最后,社會文化低俗之風蔓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媒體想要獲得更多受眾的青睞和商業利益,在一些報道中存在低俗化、娛樂化的現象,降低了自身的公信力。為了增強自身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應時刻牢記自己的黨媒身份,為黨發言,在媒體融合轉型中加強自身建設。
技術環境研究的是傳媒市場新技術的出現及發展對傳媒產業的影響。技術的發展直接推動了整個傳媒行業的發展,融合技術對傳媒行業影響深遠。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融合正在嘗試推進“中央廚房”運行機制來加快融合進程,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也給南方報業的融合轉型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首先,建立完善的“中央廚房”機制,實現重大報道“采編集”一體化。《人民日報》是最早成立“中央廚房”的黨報,其他地方黨報也紛紛建立了“中央廚房”。2016年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建成“中央廚房”1.0,2017年為了推進媒介融合,南方報業加快“中央廚房”2.0建設,2018年實現集團內部資源的整合,統籌管理集團內部的資源。
其次,借助新媒體技術打造“南方+”。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打造了“南方+”等客戶端產品,建立起了一套全新的現代傳播體系。
最后,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和應用促進了新一輪的技術變革。AI機器人新聞、AR沉浸式新聞、“無人機+”新聞等新技術與新聞的結合給新聞報道帶來無限的可能。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不斷致力于推出一系列創新項目,如“南方+”融媒體移動直播平臺、寫稿機器人等項目贏得了同行業的不斷肯定。
通過對南方報業集團媒體環境的宏觀分析,可以看出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融合發展的確獲得了國家的支持,政治法規對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發展既起到了護航作用,也起到了管理作用。
南方報業的融合發展探索實踐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1]一是明確融合發展路徑。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善于抓住時機,2013年在全國傳媒業中提出“深耕主業、多元開拓、加快轉型、融合發展”十六字方針,建立了“一體兩翼”的融合發展格局,明晰了發展路徑。二是堅持體制機制創新。[2]在人才培育上,重用德才兼備的年輕人,致力于培養一批全能型的記者;在采編機制上推出“1+X"采編聯動機制,增強報網間的統籌協調能力;在技術創新上,建立完善的“中央廚房”機制,全力搭建一個信息完善的數據庫平臺;在員工激勵上,探索出一套適合的獎罰制度。
首先,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媒介融合的實踐缺乏互聯網思維,只是機械地搬運內容。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雖然通過開新聞網站、創辦電子版報紙、開通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構建了全媒體的媒介融合傳播格局。但由其創辦的這些新媒體平臺并沒有太多受眾在上面互動。問題在于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還是運用傳統思維進行媒體融合,在媒體融合的路徑上,過度依賴母媒的采編,其生產的內容和傳播渠道不匹配,很難引起用戶共鳴。
其次,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相互協作基于表層,不夠深入。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依然是以紙媒為核心的報業集團,盡管其旗下媒介的形式多樣化,但媒介傳播格局相互之間的協作不夠高效,缺少組織性,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媒介融合,離真正意義的媒介融合還有較大差距。
最后,收入渠道單一,盈利能力比較弱。在當前國內經濟形勢不景氣,國內各報業傳媒集團的經營收入大多數依賴報紙的發行和投放廣告的數量,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絕大多數的收入仍然是依托紙媒帶來的強大影響力。
人工智能的興起對傳媒報業推進媒介融合實踐帶來了良好契機,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應該積極運用人工智能,建設智慧傳媒,打造南方智庫,深入推進傳統媒體、新興媒體和傳媒智庫的深度融合。
除此之外,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應積極提高新媒體產品拳頭的影響力,擴大新媒體的發展空間,加快推進產品標桿項目,積極探索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思路,提高公信力、影響力,優化集團資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