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荔 北京城市學院
現在人們已經步入了信息化時代,互聯網的使用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流,無論是日常辦公還是管理工作都離不開計算機的使用,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也應該融合數字技術,加強保護和管理。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國家而言有巨大的價值,它是一個國家歷史和文化的傳承,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文化遺產都有了更新,這就加大了管理的難度,所以引入數字化管理可以保證工作的質量,減少管理難度。
一般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普遍保存于國家博物館或者地方歷史紀念館,如果非參觀博物館的話可能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類型都不為人所了解,所以這并不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揚,因此在這個以信息化為主流的時代,利用數字化技術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解讀成為了一種新型的可提倡的宣揚方式。利用數字化技術可以還原非物質文化本來的立體樣貌和其所在的地貌環境,隨著3D 技術的流行,3D 立體平面技術融合數字化技術可以完整的還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個外觀結構,通過還原可以將其展示于電視節目和各大主流媒體平臺。由于互聯網具有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的特點,所以利用網絡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平臺,同時通過網絡還原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的過程,然后整合成數字資料,不但有利于其保存也能拓寬它的傳播渠道,并且這種傳播不受限制,這樣就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傳揚傳統文化。
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獲取方式無非是攝影、錄像和采訪,但是無論是攝影還是錄像都不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通過攝影和錄像形成的視頻資料和錄像帶都容易隨著時間和年代的久遠變得失真或者直接失去效果,而且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未來有一天突然發現曾經的攝影和采訪有誤或者產生了新的變更,那么曾經所保存的東西就是不完整甚至有誤的。由此當數字化技術的引用代替了傳統的保存方式,可以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錄像和采集,同時當這些東西以數字化的形式保存于信息庫中時,如果以后的某一天發現曾經采集的資料有誤或者資料需要更新,這樣通過網絡就可以進行實時的修改和完善,并且利用數字化管理技術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保存質量,傳統的保存方式隨著時間的延長,資料就會變得陳舊失真,字跡模糊,而數字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保存質量,防止這些問題的發生。
采用數字化技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的前提首先是要培養這方面的人才,由于采用的是數字化保護技術,必然需要熟知信息化方面的專業知識,并且專業素質過硬,除了要了解信息化方面的知識以外,還要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否則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很可能會由于缺失這方面的信息而造成文化遺產的資料損失,釀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除了針對這些人才進行文化保護和信息化方面的培養以外也要讓他們了解一些與文化保護相關的領域,比如科學技術、藝術、研究機構等都可以和數字化技術保護工作結合起來,通過相關的資源讓每個人都能建立屬于自己的數字化技術保護手段,并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進行的過程中不斷創新,最后經過嚴格的培養和每個階段的考試及審查建立一個合格的隊伍,讓隊伍中的每個人都成為最優秀的管理者。
為了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可以高效順利的進行,構建一個龐大的數字化信息庫是最佳的選擇,庫中可以儲存大量的資料,每當發現新類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可以迅速的入庫,同時當庫中已經存在的某些資料出現問題需要修復時,也可以通過信息庫的檢索技術快速的查詢并修復,除了搜索和修復資料的功能以外,信息庫還可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分類,將相似類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歸為同一類這樣不但有利于資料的管理還大大縮短了信息查詢的時間,所以從資料搜索的效率和資料保護質量兩個方面來看,構建數字化信息庫無疑是最理想的做法。
文化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基,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失去了保護,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所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必須要做的一項工作。將數字化和文化保護工作相結合能更好的提高保護工作的質量,彌補了傳統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很多不足,同時通過數字化信息技術還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傳播和發揚,鞏固了我國在文化方面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