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 西安廣播電視臺
數字媒體、互聯網技術正如火如荼的發展,這一過程中也為新興媒體的發展注入了動力源泉。現階段新興媒體的發展范圍不斷拓展,同時影響程度也在逐步擴大,這樣的發展形勢無疑沖擊了傳統媒體。部分傳媒界人士認為新興媒體將逐步取代傳統媒體,甚至走上消亡之路。但實際上卻非如此,傳統媒體本身具有豐厚的歷史積淀,同時也具備較多的受眾群體,新興媒體雖說其影響力較大,發展過程中也體現了一定的優越性,但仍舊未能取代傳統媒體。在此特殊時期,筆者認為有必要推動兩者互相促進、優勢互補,不僅要發揮傳統媒體的優勢,同時也要展現新興媒體的獨特之處,進而促進傳媒業健康、穩健發展。
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對各項信息嚴格把關,譬如,電視媒體在新聞傳播時,必將有效篩選所發布的信息與內容,各個環節均較為嚴格,已形成了相對規范的運行機制,也具有系統化的規章制度,這樣可保證受眾所接收的信息具有引導性,同時,還能確保所獲得的信息的真實性,有效避免了虛假宣傳的問題。此外,電視媒體的發展過程中也具有明確的自我定位,積極肩負社會責任,并受責任約束,體現了一定的權威性。而新興媒體的優勢與特征主要體現在借助數字技術、網絡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等,為用戶提供多元化的信息獲取渠道,并始終與時代、科技的發展步伐相一致。例如,新興網絡媒體的信息傳播過程中,用戶可通過微博、手機短信、微信以及網站等各個平臺更新信息,使得信息的獲取過程更加便捷,同時具備一定的互動性。此外,新網絡媒體的發展過程中已具備較強的反饋機制。真正實現了信息的交互傳播,用戶可結合自身的信息獲取需求,自行閱讀并點播、評論相關的信息。另外,新網絡媒體的發展環節也伴隨著海量的信息,其中包括文本鏈接、圖片信息等等,信息豐富且全面,可滿足各類受眾群體的獲取需求[1-3]。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已成為必經之路,這也是相關媒體人員需要重視的問題,同時也是必須研究的課題。部分傳媒業內人士雖說無法針對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達成,但是這一工作的組織與開展已成為燃眉之急。這就要求相關的媒體工作者首先提高融合意識,不可紙上談兵,而是要端正態度,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考慮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未來的發展形勢。不僅如此,傳媒行業內部負責人還需提高融合意識,并積極肩負自身職責,利用其現有的職能優勢,為融合工作的落實提供契機,并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這樣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協作機制,各部門從整體的角度進行部署,并分步驟安排工作,使得融合工作高效落實。
應明確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兩者間融合后所產生的結果,做好提前預設,融合后機構之間人員的重組與落實,以及技術工種、新聞信息傳播與生產模式的二次構筑等等。而后,則要明確兩者融合后媒體所體現的主要特點,形成完善的組織結構,推動新興媒體、傳統媒體快速穩健發展。通常情況下傳統媒體內部組織結構可主要分為行政后勤、新聞信息采編以及經營三個重要組成,然后再根據不同的工作內容以及人員各自的分工細致劃分。總而言之,部門之間為相互獨立的狀態,同時也互不影響。但是,兩者融合后如何進行二次構筑,融合后的內部組織形式將會怎樣定型,都需要進一步探討。可選擇性的融合機構,并加強機構間的交流,從傳媒業內人士敏銳的感官角度進行分析,總結用戶最迫切的信息獲取,使得日后的發展形勢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并與時代的發展步伐相契合[4]。
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兩者之間的融合發展,需要將新聞作為重點,并以此為導向,將新興媒體作為媒介,使得新聞信息更加多元化,其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簡而言之,兩者的融合發展不應忘本,而是要對新聞信息嚴格把關,重視新聞產品的內容建設。這就無疑對傳媒業內人士的綜合素質其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真正做到新聞的精準、實時、真實傳播,同時還要切實增強受眾對于媒體的依賴度,滿足不同受眾的新聞獲取需求。這樣方可實現兩類媒體的融合發展,做到優勢互補,進而獲取更高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從融合視角下探討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發展,首先總結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優勢及特征上的不同,而后分析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發展策略,希望本文所作分析可為業內人士帶來借鑒,提高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意識,進而為兩者間的融合發展注入動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