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昀 寧夏石嘴山市新聞傳媒中心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受眾對新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加之它所面對的是國內外受眾群體,涉及的范圍也包括政治、經濟、教育、科研等方面,因此新聞素材的采編工作一直是影響新聞節目質量的關鍵因素。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預示著我國電視新聞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同時十九大中也提出了創新與發展的相關要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電視新聞的采編工作也做出了積極的回應,針對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并通過更新采編模式來提升其媒體行業的競爭優勢。
1.提高節目質量。新聞采編工作,不僅利于記者、編輯人員科學、精確的選擇、整理新聞內容,也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予以合理的加工和制作等,確保新聞的精細完美和內容的豐富,使新聞資源得以合理、有效的開發利用,進而提升節目質量。因此該工作與新聞的質量有著最直接的關系。
2.增加節目美觀。采編工作可以通過調試,對新聞加以包裝,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形成正確的輿論方向,同時也適當的加入了一些音效、特效,從而突出新聞的真實性和生活性,并且也對播音隊伍、視面設計上進行了規劃和包裝,從整體上突出了新聞視覺上的美感,進而增加了吸引力,提高了收視率,切實發揮出了新聞的社會價值。
3.新聞節目是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應,體現的是廣大受眾群體的心聲和意愿,因此受眾為本原則是該工作開展中所遵循的根本原則。另外,新聞工作者在受眾需求的基礎上,還需要堅持真實、客觀、全面、公正的原則,來確保新聞事實的準確性,杜絕虛假不實報道,以此避免受眾群體收到不良影響和誤導。
1.內容單一。新聞在采編過程中,新聞的取材范圍本就十分狹窄,受眾的選擇范圍較小,這都直接影響了受眾的觀賞興趣,也間接地阻礙了電視新聞的持續發展。尤其是在目前新型宣傳媒體平臺的廣泛運用,受眾們也更樂意接觸新穎直觀的、通俗易懂、更富有時代信息的新聞傳播方式。
2.結構陳舊。部分工作人員指出,新聞是對真實事件的客觀反映,具有嚴肅性,也只有它的這種固定模式才能顯出這種特性,由此思想的偏差導致了新媒體環境下新聞采編的創新與應用,阻礙了新聞的發展。
3.思想主題不明顯。目前的采編工作中主題思想的缺乏是極為普遍的,一檔節目播出后,大家看不到內里所蘊含的東西、感觸不到它所表達的意義,由此新聞素材的真正價值也就得不到充分的展現。
1.樹立創新理念。新聞采編工作不論是在形式上還是手法上都要進行一定的創新,在新舊媒體融合的大環境下,新聞人要轉變傳統的思路,用立體的思維模式實現多種側面、多角度的報道。其次,受眾也可以利用新媒體,主動地對自己的需求進行反饋,打破以往的被動地位,以所聞所見和親身經歷來全面反映社會現象,促使新聞播報內容更加符合市場和受眾的需求,提高新聞播報的實效性。
2.創新采編手法。首先電視新聞具有動態變化,更加生動、直觀和形象。而讓受眾接受和理解,就要求新聞內容遵循一定的邏輯性,符合大眾的觀賞習慣。因此采訪和編輯編工作可以按照時間、空間順序等敘述方式進行安排,層層緊扣,引人入勝。其次,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新型的科學技術和高科技設備被廣泛使用,新聞采編工作的制作方法也隨之變得豐富起來,同時還要適當的吸取新聞其他部門、同行以及社會廣大受眾的想法,引導新聞主題。再者,采編人員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同時也要不斷地進行再教育和培訓,尤其是技術人員,定期參加考核,進行任職資格評審,通過者才能獲取專業技術資格證書,以此確保隊伍的先進性和時代性。
新媒體推動了我國電視新聞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樣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因此傳媒行業在開展新聞采編工作時要順應新媒體的特點,注重理念、手法以及模式的創新,創設多元的采編平臺,增加和受眾的交流溝通,實現新聞節目全面、深入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