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光宇 許昌人民廣播電臺
新媒體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它一出現就影響了廣播等傳統媒體,改變了新聞媒體格局。借助新媒體,雖然人們接收新聞更加快捷,接收內容更加豐富,與媒體的互動也更加方便,但是一些虛假消息也開始大量出現,人們的生活和新聞媒體的發展都深受影響。在新媒體條件下,廣播新聞要想保住生存空間,全體廣播新聞從業者,特別是廣播新聞編輯更應該順應媒體發展特點,進行角色重塑。
接收方便快捷、互動性強。借助網站等新媒體平臺,新聞呈現出接收方便快捷、互動性強的特點。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制作新聞的效率更高,在更短時間內就能讓受眾了解事件的詳細情況,有時對突發事件的報道簡直和事件的發生是同步的。例如《許昌一母親智救孩子,大火中扔下床單拋出兒女》、《許昌消防員出警遇見父親出車禍,父親:你先救別人》等等,在這些事件發生期間,一些新媒體平臺就已經在報道和討論。另外,新媒體還能將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有機結合起來,使新聞變得更加生動。隨著微博、公眾號,移動新聞APP 等新媒體平臺的不斷涌現,都給受眾參與新聞提供了條件,新聞報道的互動性也更強了。
新聞內容更豐富。在新媒體未出現的年代,廣播等媒體往往受地方的保護,新聞報道多以圍繞政府工作來開展,內容少而乏味,媒體間也不存在激烈的競爭。在新媒體條件下,新聞媒體行業發生了巨變,行業競爭變得白熱化,媒體在提供優質新聞的同時,新聞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而隨著新聞網站、微信、論壇等新媒體平臺的涌現,受眾接收信息的渠道不斷增加,一個人可以是一個新聞網站的會員,也可以是某個論壇、微信公眾號的關注者,大量豐富的信息開始通過這些平臺闖入受眾視野[1]。
信息準確性需要考量。在新媒體條件下,新聞報道越來越快捷,新聞內容越來越豐富,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也越來越簡單,人們即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發布者,往往通過移動手機就能將了解的信息傳播出去,而這些消息是否真實有待考證。一些網站和論壇為了博取大眾眼球,往往會忽略對這些信息的辨別,致使信息的真實性不復存在,這些虛假信息的涌現不僅給受眾帶來煩惱也給媒體發展帶來了影響。當然,出現這種狀況的緣由有很多,除了發布信息者有責任外,網絡監管制度不完善,監管技術手段缺乏等也都助長了虛假信息的蔓延。
合理利用有效手段,增強新聞互動力。在新媒體條件下,新聞報道的互動性開始凸顯,成了其顯著特點。廣播媒體也應該對新聞報道的互動性格外重視,合理利用有效手段,比如設立編輯熱線、建立編輯微信公眾號等等,及時和聽眾進行交流,讓新聞和聽眾緊密的聯系起來,讓新聞信息更順暢的進行傳播。在工作中,廣播新聞編輯要增強溝通意愿,重視新聞的互動性,對所手頭把握的新聞素材進行仔細的挑選,并進行合理有效的播發。
增強新聞編輯的能力。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是新媒體產生的基本條件,廣播新聞編輯在掌握充足新聞線索來源的同時,要不停的創新新聞傳播模式,增強新聞編輯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聽眾提供優質的新聞節目[2]。所以,廣播新聞編輯就應該對相關的信息技術進行了解和掌握,讓其為自己的工作提供幫助。比如,廣播APP 的出現,很多聽眾開始放棄傳統的收音機,用廣播APP 來收聽節目。這就要求廣播新聞編輯對廣播APP 的有關技術有相應的了解,并按照其特點對廣播新聞進行創新。另外,面對紛繁復雜的新聞素材,廣播新聞編輯應該重視自身信息編輯能力的提升,甄選符合聽眾需求的信息進行再加工。在新媒體條件下,廣播新聞編輯還要提高把握聽眾心理的能力,創造聽眾喜歡聽、樂意聽的新聞節目。
做好新聞素材的把關工作。常規的新聞生產,總要遵循這樣一個程序,那就是新聞記者先發現新聞事件并進行采訪,而后廣播新聞編輯對稿件進行審閱,最后進行播送。而隨著新媒體的產生,這種程序被打破了,信息的傳播形式也發生了變化,人們發布信息的渠道和內容更加自由,有時一個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發布者,一些人因為缺少信息辨別能力,導致大量不真實的信息在廣大受眾之間肆意傳播。面對這種情況,廣播新聞編輯應該擔起責任,做好新聞素材的把關工作,始終按照真實性的原則,對要編排的新聞信息進行辨別和挑選,而不能為了吸引聽眾,對新聞信息進行虛夸和不恰當的編排,從而致使聽眾產生錯誤的理解。
綜上所述,受新媒體的影響,新聞報道也呈現出了全新的特點,廣播新聞要想保持自身發展空間,廣播新聞編輯作為生產新聞的重要一環,應該對自身重要性進行重新認識,對自己扮演的角色進行再定位和再塑造,認真審視崗位職責,把新聞生產的過程當作實現價值和展現水平的平臺,為聽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新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