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釗 鄭州人民廣播電臺
廣播電臺通過活動策劃去塑造自身形象,進而實現社會知名度與影響力的提高,以此為基礎去獲得更大受眾群體與廣告投入,實際上屬于一種營銷手段。廣播電臺活動也稱作為“特別節目”、“戶外活動”或是“現場直播”等,屬于一種較為特殊的節目形態,在如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由于受眾個性化、多元化意識有所加強,從某種角度來講也讓廣播電臺的發展迎來了一定機遇。廣播形象的塑造關乎廣播媒體今后的生存發展,我們通過對廣播電臺活動策劃與廣播形象塑造展開深入研究,有助于推動廣播媒體向更為成熟、專業的方向發展,從而保證其可持續發展。
以廣播為主要媒介對活動展開策劃組織,目的在于塑造品牌形象,便是廣播電臺活動策劃。通過對活動的策劃,向受眾展示品牌優勢,為提高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奠定基礎[1]。而廣播電臺的常見活動形式主要有現場直播、熱線節目等。一般來講雖然廣播節目與受眾需求相符,但在情感共鳴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唯有讓受眾從心理層面認可,才能提升用戶粘性,保證節目健康發展。
所謂廣播形象,也即是廣播媒體一直以來給受眾留下的印象,而這一印象可以是自然形成,當然也能夠通過人為努力去進行塑造。保證廣播形象的良好,有助于廣播事業的良性發展,反而言之會對其發展產生制約。在如今的融媒體時代,良好的廣播媒體形象能夠實現社會影響力的擴大,在用戶群體中形成凝聚力,也就保證了廣播的市場競爭力。
1.弘揚主流觀念。廣大媒體工作者都需要清楚自己所肩負的職責,作為“黨的喉舌”,在活動策劃中一定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圍繞地方政府工作重心的基礎上,舉辦更多公益性活動。比如,浙江之聲發揮當地廣播代表作用,聯合當地幾十家廣播電臺承辦策劃“萬多鮮花送雷鋒”的活動,每一屆都有數萬人參加,并且隨著活動的社會影響力逐步擴大,后續聯合多家省級廣播電臺共同發起了更多的大型公益活動。之所以這一活動能夠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其核心在于策劃創意性強,并且是對主流觀念的弘揚,向社會宣傳助人為樂與奉獻的美德,可見廣播電臺活動策劃需要以此為基礎,才能提升活動的社會影響力。
2.貼近社會群眾。現如今廣播電臺報道的內容應當以關注民生為重點,所以廣播電臺活動策劃也需要努力貼近社會群眾,在活動策劃中體現出人文關懷[2]。比如在炎熱夏季高溫天氣下,某廣播電臺便策劃以“溫暖人心的冰水”為主題的公益活動,號召大家去關心我們身邊的環衛工人,并且開通熱線、微信、微博等渠道去接受企業報名。在短短數日之內,便得到了眾多企業的支持,設置了眾多愛心供水點,并且這項活動也逐漸向交警、外賣員、快遞員等群體延伸。不難看出,與社會群眾生活相貼近且對弱勢群體需求進行關注的活動,在廣播電臺的傳播下能夠更好展現群眾訴求,并且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了應有的力量。
3.精準活動定位。廣播電臺活動的定位應當綜合考慮角色、目標受眾等諸多因素,唯有保證定位精準,才能確保策劃效果的最大化,并且有利于品牌的塑造。比如某廣播電臺緊扣“智慧城市”的主題,依托于廣播媒體目標受眾,通過京東、淘寶等電子商務平臺去整合線上與線下,從而形成聯動機制,讓受眾能夠從中感知到互聯網的發達及其帶給我們生活與工作方面的便利,所以這一活動也吸引了華為、小米等品牌贊助,紛紛將企業新產品帶到活動現場,更進一步擴大了社會影響力。同時,經過此次活動策劃,能夠向受眾展示出廣播媒體的前衛形象,一改過去廣播留給人們的刻板印象。
1.結合頻率資源。從西方媒體在資源整合方面所作出的實際成績來看,通過多方力量的結合,能夠更加快速的實現發展目標,因此,這一做法對于廣播媒體人而言可以參考借鑒,在塑造良好廣播形象方面可充分結合頻率資源。具體來講,也即是將新媒體、報紙、電視媒體等進行整合,為受眾帶來多元形式呈現的信息,塑造特定廣播形象。比如,在重大體育賽事開展期間,廣播電臺可與新媒體網站合作,開辦各種賽事解說欄目。
2.整合人力資源。廣播形象的塑造很大程度上由人力資源決定,其中包含電臺記者、主持人、播音員等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所以需要對人力資源進行整合。具體來講,廣播電臺品牌形象的塑造,需要保證員工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強化節目競爭活力。同時通過同長效培訓機制的完善,對人員結構進行及時更新,構建更高素質、更強能力的專業團隊。此外,對廣播節目質量進行科學、客觀評估,優選創意性節目作為主推,展現出電臺的最強優勢,從而為廣播形象塑造打好智力基礎。
3.重視活動營銷。通過活動營銷可強化廣播與受眾的互動,不僅有助于廣播電臺去掌握受眾對廣播節目的需求及反饋,同時通過活動也能給受眾留下深刻影響。比如,在植樹節期間,廣播電臺可開展“愛心植樹接力”的活動,號召受眾為建設文明城市作出努力,帶領全家前往公園植樹;還可關注“排隊”問題策劃活動營銷,通過電臺主持人親自去往公交站臺現身說法,號召民眾文明出行,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共同為美好城市建設作出貢獻。現如今的廣播媒體也需意識到營銷時代的來臨,所以在品牌推廣及形象塑造中需要重視活動策劃賦予廣播電臺的發展生命力,從而助力自身綜合效益的提升。
在如今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廣播電臺活動策劃需要重點關注收聽率及關注的,但并不能為此而出現嘩眾取寵、一味迎合的活動。特別是許多娛樂性綜藝活動,更需要把握好娛樂尺度,不能只是關注娛樂性而丟失了藝術表達,要做到通俗但不低俗,始終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感,如上述所言要弘揚主流價值觀,體現出時代精神。
倘若廣播電臺活動策劃只顧短時的眼前經濟效益,便會導致后續收聽率及影響力的不斷下降,而長遠的經濟效益一定需要充足的客戶資源作為支撐,失去了社會影響力也意味著經濟效益無以為繼。比如,有商家為了宣傳自己的產品,需要廣播媒體配合找“托”去扮演顧客接受采訪,通過夸大其實去刺激效益。雖然商家目的達到,且廣播電臺廣告收入提高,但最終會讓受眾感到受騙,最終影響的便是廣播媒體的自身形象。
廣播電臺活動策劃一定要認識到“內容為王”,并且要在內容中滲透對受眾進行價值、態度及思想的傳遞,既要創造利益,也要讓受眾認同。為了提高廣播電臺活動的品位,切不可出現主題空洞的情況,唯有保證思想性、藝術性、可聽性的融合,才能保證活動具有更高的格調,進而有利于廣播形象的塑造[3]。
綜上所述,在如今的融媒體時代中,廣播電臺的活動策劃與形象塑造迎來了眾多機遇,所以各項互動活動的策劃開展都應緊隨時代發展潮流,依托新新技術、新媒體去擴大傳播影響力,并且創新出更多活動模式。一方面,在廣播電臺活動策劃中,需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貼近受眾生活,為受眾發聲;另一方面,在廣播形象塑造中,需要重視專業團隊的培育與活動營銷,通過各方面資源的整合去建設廣播品牌,讓廣播媒體擁有更強的發展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