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余潞
3月下旬,國民黨執政縣市登陸絡繹不絕,利用各種機會推銷農產品。先是臺中副市長令狐榮達18日率團赴大陸,后又有南投縣長林明溱20日來京推銷。22日,高雄市長韓國瑜將進行重頭登陸之旅,還將與國臺辦主任劉結一會面。這一系列的密集交流下,陸委會卻拋出大陸“因政治目的對臺采購”,不利于臺灣農漁業長遠發展。臺媒反駁稱,想要真正搞好臺灣經濟,就應該先看到機會而不是障礙。
在藍營縣市首長中,高雄市長韓國瑜本周登陸備受關注。據臺灣《中國時報》20日報道,韓國瑜22日啟程赴香港,23日到澳門,24日前往深圳,26日至28日在廈門,其中在港澳有幾場投資洽談會,也會參訪金融貿易特區,到深圳將參訪高科技企業;廈門則會參訪港區建設、廈門大學和臺資企業等。
報道稱,廈門將是韓國瑜此行重點,大陸國臺辦主任劉結一26日將專程到廈門與他會面。韓國瑜此行到廈門,還將簽署1.5萬噸農產品大單,繼平潭與高雄貨輪后將再有農產品銷往福建。
對于與劉結一會面的消息,韓國瑜20日回應稱,將尊重港澳及廈門當地安排,此次登陸就是多交朋友,打開心胸,“高雄的未來只有道路,沒有圍墻,只有朋友,沒有敵人”。他強調這是“經濟之旅”,只談經濟、不談政治,不會碰觸陸委會再三告誡的“政治紅線”。
上任90天來,韓國瑜的營銷成效相當顯著。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0日報道,19日下午,澳門供貨商51人與約50家高雄企業舉辦商業配對會,最后現場采購了310萬港元,并預計未來一年將采購超過3000萬港元。韓國瑜開玩笑說,他每照一張相,就想“這只手握下去,可能會多賣100萬港幣”。澳門供貨商聯合會會長葉紹文說,最近內地推行“9加2粵港澳大灣區”,通過澳門這個平臺,高雄產品可慢慢推廣至大灣區9個城市。
《中國時報》20日稱,廣東潮州連都貿易公司董事長歐德壯在韓國瑜見證下,與高雄市農會理事長蕭漢俊等簽下協議,一年采購10億元新臺幣新鮮農產品、農產加工品及漁產品,預計采購蓮霧、蜜棗、虱目魚和魷魚等產品。高雄農業局統計,韓國瑜簽下的訂單中金額前三名分別為廣東這次10億元新臺幣、江蘇文峰集團1年5億元新臺幣以及新加坡最大超市的6900萬元新臺幣,產值超過15億元。
其他縣市也不甘落后。據臺灣《聯合晚報》19日報道,國民黨籍臺中市長盧秀燕上任后,一天快閃香港拼經濟。18日晚,副市長令狐榮達率隊前往福州、泉州、廈門、杭州與寧波等地,針對農產外銷、觀光、兩岸城市郵輪及航班直航、文化、經濟等議題,尋求合作機會。臺中農業局長蔡精強說,臺中有優質茂谷柑、葡萄和梨山茶等,盼促進農產貿易,同時希望百合花能比照文心蘭免關稅或降低關稅。觀旅局長林筱淇說,將邀請廈門市參與“2020臺灣燈會”,并爭取國際郵輪“廈門—臺中”兩岸直航郵輪。另據聯合新聞網報道,南投縣長林明溱20日起訪問北京及浙江杭州等地,對全縣13鄉鎮的農特產品進行全方位的營銷推廣。
此前在18日,國民黨執政的15個縣市首長發表共同聯署聲明,要求“國發會”支持“自由貿易經濟特區”,卻遭“國發會”駁回。國民黨19日質疑稱,“九合一”選舉后,15個縣市長代表的即是2/3的地方民意,民進黨勿將此案與意識形態攪和,應以開放的胸襟接納。國民黨“立委”曾銘宗等人提出的“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特別條例草案”,已被排入22日“立法院”院會報告事項議程。
但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副干事長江永昌稱,憂心“自經區”可能把臺灣拖下水。面對藍營縣市長登陸,臺灣陸委會也稱,地方政府與中國大陸黨務、軍事、行政、具政治性機關團體或涉及對臺政治工作、影響臺灣安全或利益的機關團體合作,須事前經主管機關許可。陸委會表示,若陸方因“政治目的”對臺采購,違反市場供需機制,無法維持長久,還會破壞農特產品正常供需及產銷關系,不利臺灣農漁業長遠發展。陸委會主委陳明通18日訪問屏東時還稱,大陸對臺政策并非把政治經濟分開來看,而是一到時機就“夾起來配”。對此,臺灣《經濟日報》的社論反駁稱,當局如果真心想要拼經濟,就應該努力去創造機會,而不是凡事先看有什么障礙或問題。也有島內網民評論稱,“兩岸關系緊張,就是因為這種‘被夾起來配的思維,為什么不追求大家團圓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