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最大人工島之一?!?9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了“明日大嶼”人工島計劃預算,英國《衛報》等多家外媒均密切關注這座香港史上最貴的人工島建設。為爭取立法會支持撥款5.5億港元進行“明日大嶼”可行性研究,香港發展局破例先公布包括交椅洲1000公頃人工島、欣澳填海以及相關基建的初步粗略成本,以回應部分人士的疑慮。
據香港《明報》20日報道,香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19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工程造價粗略估算:以去年9月的價格計算,預料交椅洲首階段1000公頃人工島的填海工程將涉及1400億港元,另外1160億港元為該區的基本道路、水務及排污等基建開支;欣澳、龍鼓灘及包括內河碼頭在內的屯門沿海發展,另外需要340億港元及610億港元作為填海及基建成本。上述發展區的成本共計3510億港元,再加上多條道路及鐵路的成本,整個“明日大嶼”計劃的成本至少6240億港元。
去年10月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上,公布香港有史以來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明日大嶼”計劃。一些人擔心龐大開支會“掏空庫房”。對此,黃偉綸19日表示,根據測量師學會的估算,單是人工島就可帶來豐厚的賣地收入,也會為社會帶來效益,如創造工作機會及改善新界西北的交通,認為政府有能力承擔。此外,香港每年有1500萬噸填料,其中一半可利用,相信可克服填料供應的問題。當被問到是否會超支時,他強調目前是“非常初步的粗略估算”,過往僅10%項目出現超支,對控制成本有信心。
泛民議員朱凱廸稱,政府估算是按2018年9月的價格,而非付款當日價格(MOD),估計最終開支或超過1萬億港元。土力工程處前處長陳健碩認為,現在沒有工程具體時間表,無法以MOD估算,政府已提出“最合理估計”。民建聯呼吁各黨派支持研究撥款,該黨議員劉國勛稱,即使超支兩成達7000多億港元,面對最保守估計,也足以令明日大嶼收支平衡。
《星島日報》20日發表社論稱,人工島可以大幅紓解香港的土地荒,要注意的是盡力降低牽涉的環境代價。文章說,香港開埠以來,填海辟地一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大公報》認為,“明日大嶼”的焦點是為香港開辟新的土地來源,長遠解決房屋供應特別是公營房屋“排大隊”的問題。如果確定本港現有土地不足的問題無法解決,那么“明日大嶼”就是勢在必行的唯一選擇。▲
(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