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 要]代建制主要是通過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機制和委托代理方式,由具備一定專業技術力量或有資格的組織代為建設管理的制度模式。代建制降低了業主的管理壓力,充分發揮了市場競爭效力,能夠防止出現“三超”行為,有效提升了項目建設和管理的專業化水平。但代建制也有缺點,業主方和代建方的利益目標有可能不一致,在代建單位性質、委托方式、法律制度、信息不對稱的背景下可能產生新的項目風險。基于此,本文以代建制模式下的業主方項目管理作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了代建制模式的特點和項目可能面臨的風險,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代建制;項目管理;風險;業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4.017
[中圖分類號]F2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19)04-00-02
0 ? ? 引 言
探究高效率、科學、低成本的項目管理模式,一直是工程領域重點研究的課題。在傳統的建設管理中,業主方的項目管理都是由業主自己完成,但建設單位自身在專業性方面的不足,導致項目管理的成果較差。尤其是在政府投資建設的項目中,項目投資的超資現象頻繁,業主“越位”“缺位”“錯位”的問題突出,還伴隨著大量的腐敗問題。在國內的建筑業市場中,項目的投資主體與建設單位之間缺少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機制,業主的話語權始終是第一位,但在話語權和專業性的不平衡的背景下,就會給項目利益帶來損害。早在2004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改革投資體制的決定》就提出要加快實施非營利性建設項目代建制,選擇專業的項目管理單位實施建造活動。代建制模式最早應用在公益性的政府投資項目,隨后各地區也在積極探索實踐,成立了公共建設項目管理中心,為各級政府部門提供代建服務。一些民營投資和外資投資項目也開始實施代建制,但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集團企業和龐大規模的工程項目。
1 ? ? 代建制模式概述
1.1 ? 代建制及其運行模式
《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對代建制進行了界定:通過招標等方式,選擇專業化的代建單位負責建設實施,嚴格控制項目投資、質量和工期,竣工驗收后再移交給使用單位。代建制的一個重大創新在于引進了市場化管理,將傳統的建設項目主體關系轉變為委托人、代建人、使用人的關系。圍繞這一新思路建立完整的管理模式,業主方將主要精力放在投資控制上,代建方的主要精力放在項目管理上,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其運行流程如圖1所示。
代建制的運行機制由過程機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共同組成,如圖2所示。
過程機制是指合同三方履行各自職權完成各自職責的過程。相關主體分別獨立行使各自的權責。投資人是政府或企業,對使用人提出的項目需求進行審議,投放資本。使用人是項目產權法人,但對民營資本項目,投資和使用往往是同一個,但在政府投資項目中投資人多為財政部門,使用人則是各級政府組織單位。代建人承擔項目組織管理實施工作,這樣三方共同配合完成項目。過程機制如圖3所示。
代建方的項目管理是對項目建設進行全方位、全權制、權責制管理,用自己專業的技術力量和豐富的管理經驗,對項目的投資、質量和工期進行專業化的控制與管理。代建人收益來自代建管理費和項目投資節余獎勵,管理費不超過規定建設單位管理費的70%,如果決算投資比合同約定投資有節余,代建單位可參與分成,但具體的取費標準國家尚無統一規定。
代建制的約束機制也稱監督機制,其有內外兩層監督,外部的監督是市場機制,內部的監督則是通過內部的產權關系、合同的責任劃分等。代建制約束機制建設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項目建設過程的風險,如投資超支、腐敗等。建立資金集中支付制度、運用代建合同中的賠償責任條款、建立質量責任追索保證制度均是約束機制的途徑。
1.2 ? 代建制模式的優勢
代建制模式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第一,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效力,提高資本效率。代建制采用依法招標方式,擇優選擇資質好的代建公司,“投資、建設、使用和監督”相分離,能夠有效抑制“三超”、暗箱操作滋生腐敗。第二,各參與方的職責分工明確,能夠提高管理效率,規范了投資管理行為和項目管理行為。第三,提升了項目建設和管理的專業化水平。代建單位擁有長期從事建設管理工作的專業人才,比使用單位自建自營,更能發揮出專業水準。
1.3 ? 代建制模式下業主方存在的項目風險
代建制模式下業主方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項目風險。第一,業主方和代建單位間的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風險。業主方常常受限于認識能力不足,不可能知道代理人的完整信息,會產生逆向選擇,導致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害。目前,代建管理費用偏低,代建單位就可能與項目的施工單位、供貨商、監理單位串謀,做出有損業主方利益的行為,這也是資本市場中常見的委托代理問題,在利益目標不一致的情況下,代建單位對自己利益最大化采取的措施。因此,信息的不對稱性可能會產生業主方風險。第二,代建項目一般都是較大的工程項目,除了業主、承包商、供應商等傳統角色外,還涉及銀行、保險公司等,增加了項目建設管理與協調難度,不確定的風險因素增多,風險涉及面廣且相互關聯、不易控制。第三,代建單位既是項目管理者也是被監督者,如果業主方過多干涉代建方的工作,容易對項目產生不利影響。另外,代建單位目前的話語權較小,容易出現不協調的問題,而代建單位又無法行使權利,導致無法實現項目的目標。
2 ? ? 代建制模式下業主方風險防范
2.1 ? 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項目風險管理的基礎,基于項目全生命周期,將代建模式下業主的風險分為前期風險、招投標風險、管理風險、施工風險、竣工風險。
前期風險主要是合同風險。代建合同明確雙方在工程項目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其中涉及代建方的監督、收費、違約處理等,如果合同條款邏輯混亂、語意含糊,極易出現合同糾紛,從而影響代建項目的建設實施,給業主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在招投標階段,業主方很難真實了解代建單位的實際情況,如果投標單位急于中標而制定虛假文件,同時招標代理機構進行“權力尋租”,會給業主方帶來風險。管理風險是業主方面臨的最大風險,尤其對于政府投資的項目,如果管理不力、監督不到位,或者業主干預太多,造成項目損失,會給業主方帶來極大的風險。施工風險集中在代建單位履約能力,在項目實施中,如果技術和資金無法滿足要求,可能導致項目的進度、質量、成本等問題失控,項目不能按期完成。目前,絕大多數代建單位都是由咨詢公司、監理單位、勘察設計企業轉型而來,職能比較單一,資金實力薄弱,若出現重大責任或投資失控,無法承擔巨額賠償,損失也只能由業主自己承擔。竣工驗收的質量風險一方面來自代建單位施工準備階段或施工過程產生、遺留的質量問題和隱患沒有及時消除,后期要追究保修責任時,可能造成一定的隱患。
2.2 ? 業主方風險應對措施
(1)前期風險管控。政府部門應積極推廣代建項目合同示范文本,在合同中要明確規定索賠與反索賠的范圍,規范各參與方的行為,促進代建制度健康有序發展。合同各項條款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是重點,對業主方而言可以簽訂固定總價合同以轉移通貨膨脹帶來的經濟風險。
(2)招投標風險管控。相關部門應加強代建單位招標階段管理,工程造價不應由代建單位的投標報價決定,并不斷優化招標文件評分規則,制定合理的獎懲機制。同時,代建單位的獎罰條款應該明確、詳細,并選擇資質較高、能力較強、信譽較好的代建單位。
(3)管理風險防控。業主方應選擇合適的代建單位,制定合理的代建費用標準,由微觀層面的工作向更加注重宏觀層面的管理轉變,避免對建設項目過度干預,給予代建單位一定的自主決策權。業主方應加強與代建單位的溝通與協調,及時反饋監管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充分發揮業主方的監督作用,保證對代建建設項目的知情權。此外,業主方應對代建單位的資金情況進行全面考核,同時不斷地完善工程擔保與工程保險制度。
(4)施工風險管控。施工合同應明確代建方的責任,制定獎懲制度,同時施工中保證代建單位與監理單位的獨立性,充分發揮代建項目使用單位的監督作用。
(5)竣工風險管控。業主方應制訂相應的驗收計劃及其工作細則,對小組成員進行專業培訓,以提高竣工驗收的專業性。同時,業主方應與代建單位共同制定質量保修制度或簽訂保修協議,定期檢查建筑質量狀態,形成質量檢查與評估報告。
3 ? ? 結 語
代建制主要通過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機制和委托代理方式,由具備一定專業技術力量或有資格的組織代為建設管理的制度模式,其業務管理更加專業化,組織管理更加規范化。但代建制模式也存在風險,為此應不斷完善有關制度和條款,促進代建制政策落地,有效控制風險,促進建筑業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高前進,梁如蒙,宋紹坦.淺析水利工程代建制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8(9).
[2]胡俊燁,黃鑫慧,魏沛燕.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實施中的問題及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