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過去了,如果說,上航當年首開先河,大膽錄取了十八位紡織女工給予她們一次全新的就業機會,那么,這十八位空嫂,尤其是吳爾愉也給了上航乃至整個中國民航服務業一份驚喜。
有這么一個人:她31歲參加首批“空嫂”招聘,42歲時推出《吳爾愉服務法》,是中國民航第一本以個人姓名命名的服務法。而今她又成為上航第一位55歲再繼續飛的“空奶奶”“空外婆”,她就是吳爾愉。
55歲繼續飛
2018年,55歲、本該退休休息的吳爾愉,又開始了新的努力與探索。在東航集團工會舉辦“新飛翔心服務一次特殊的航班”活動中,吳爾愉接過了上海航空“特聘服務專家”的聘書,繼續為完善東上航的客艙服務、為提升旅客乘坐體驗,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談到吳爾愉,大家總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上海紡織女工和中國的第一批“空嫂”。原本是紡織女工的吳爾愉通過自己勤奮學習,很快成為旅客歡迎的客艙服務明星和微笑天使,成為當初錄取的十八名空嫂的杰出代表。25年過去了,如果說,上航當年首開先河,大膽錄取了十八位紡織女工給予她們一次全新的就業機會,那么,這十八位空嫂,尤其是吳爾愉也給了上航乃至整個中國民航服務業一份驚喜。
她是第一代“空嫂”
如今56歲的吳爾愉,是中國第一代“空嫂”。對于當年的轉崗,她總是笑著稱:“我內心其實是忐忑的。”那一年,她牢牢抓住了命運。
吳爾愉天生愛笑,這使她與空乘職業結下不解之緣。1994年末,上海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期。55萬名紡織工人中,絕大多數面臨下崗。而此時,上海航空公司決定從上海紡織系統,已婚女職工中招聘空中乘務員,“空嫂”一詞由此誕生。這次“空嫂”招聘,無疑給了面臨再就業的女工們,一次絕佳機會。那年,在丈夫的鼓勵和陪同下,31歲的吳爾愉遞交了報名表,回憶起當年的轉型,她常用“忐忑”二字來形容,一輪輪的篩選讓吳爾愉至今記憶猶新,“從50000人篩選到2377人,下一輪選出185人,然后再選出65人,最后幸運飛上藍天的只有18人,其中就有我。”
克服弱點力爭上游
脫穎而出的18名“空嫂”,無一不珍惜新的工作崗位,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克服弱點、力爭上游,是她們一以貫之的堅持。與年輕的空乘相比,她們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為了盡快熟悉業務,吳爾愉與姐妹們除了在課堂上認真練習,還總是擠出課余時間不斷提高英語水平。終于,在經過不到1年的時間后,新上崗的“空嫂”們,于1995年9月正式上機,并且大都通過了民航系統“英語工程”的培訓,考取到資格證件,可以承擔國際航線的飛行任務。對于那段時間的學習,吳爾喻這樣說道:“我的師傅比我小將近10歲,但她對我們要求非常嚴格。‘牙齒輕分、嘴唇上翹、眼含微笑,把自己臉的下半部分遮住,讓自己的眼睛流出笑容。在一堂課45分鐘里,我總能學到很多。”對于這份工作,吳爾愉總說,自己是帶著責任去做的。因為趕上了好時代,才能有幸成為一個幸運者。
細心的“客艙女主人”
多年來,吳爾愉先后收到幾千封旅客的表揚信,曾10余次被評為“最受旅客歡迎的乘務員”。吳爾愉每次都說:“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是不斷深造和積累的結果,我們要緊跟時代的腳步往前走。”
“眼里有活,心里有客”是乘客們對吳爾愉的評價。“兩條毛毯的故事”,更是乘務員口口相傳的吳爾愉經典服務案例之一。一次航班起飛前,一位年長旅客剛落座,吳爾愉就拿了兩條毛毯來到他身邊,彎著腰微笑著問道:“老人家,您是不是腰不舒服啊?”老人一臉驚訝地看著吳爾愉點點頭,“我給您墊兩條毛毯吧,這樣可以舒服點。”隨后,吳爾愉將兩條疊好的毛毯墊在老人腰部,在場的乘務員無不晾奇:吳老師怎么知道老人的腰不舒服?原來,細心的吳爾愉在老人登機時,就觀察到老人衣服間隱約露出的藍色腰帶。前些日子,她正好為患腰病的父親也買過一條,對吳爾愉的舉動,那位年長的旅客特別感動,稱贊她:“你的服務真細心啊!”對于別人的稱贊,吳爾愉總覺得不好意思。她給自己定位為“客艙女主人”。她說:“我們的服務是要有溫度的,人有了溫度,這座城市才會溫暖。”
新時代勞模的定義
“提到勞模,大家印象中總是跟奉獻、犧牲這種字眼分不開,顯得苦兮兮的。但是為了工作放棄生活是不對的。”吳爾愉跟我們聊起她對新時代勞模的定義,首先要從工作中得到快樂,也要享受屬于自己的生活。除了日常的航班任務外,吳爾愉還要培訓年輕的乘務員,參加各種會議和講座。生活中,她會參加志愿者服務,旗袍文化的活動……但哪怕工作再忙,行程再緊,吳爾愉永遠是淡妝素裹,頭發梳得一絲不茍。
吳爾愉說自己的生活態度來自于母親的影響,母親雖然只有小學文化水平,但是卻依靠自己的勤奮努力,成為了一位出色的高級技工,同時也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母親的勤勞、對生活的熱愛,對人對事謙和達觀,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吳爾愉。
能在崗位上面潛心服務二十多年,轉身也能優雅動人上臺表演,作為新時代的勞模,吳爾愉很好地平衡了工作和私人愛好,從容不迫地面對生活。 據CCTV-1《瞬間中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