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前文我們說到陳子昂仗著武則天對他的喜歡,屢屢上書言事,且“言多切直”,一點也不給武則天留面子。當時,也有人勸陳子昂悠著點,別太過分了??墒撬麉s始終不以為然,還寫了首詩,以明其志:
方謁明天子,清宴奉良籌。
再取連城璧,三陟平津侯。
不然拂衣去,歸從海上鷗。
寧隨當代子,傾側且沉浮。
意思是說,既然我處在這個位置上,那我就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否則,我這官做的還有什么意思?不如棄官歸隱算了。且他一直以為武則天是他的“知音”,所以他再怎么挑她的毛病,都沒關系,因為她是能夠理解自己的。
但他也不想一下,人家武則天是什么人?他又是什么人?武則天就是再大度,又豈容他一個小小的言宮對自己橫挑鼻子豎挑眼,想怎么批評就怎么批評?于是,就不怎么愛搭理他了。要說這也是看在他是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分上,才沒太跟他計較,不然早把他殺了。但他也在右拾遺的這個位置上,一待十幾年,再無寸進。
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契丹人在營州發動了叛亂。建安郡王武攸宜(武則天的侄子)率軍東征。陳早年就有從軍報國之志,他還寫過一首名為《從魏大從軍》的詩: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表達了他渴望上戰場建功立業的萬丈豪情。現在機會就在眼前,于是,陳子昂便主動向武則天提出,想跟武攸宜一起出征。武則天正覺得他在朝中礙眼呢,就打發他去了。
可讓陳子昂萬沒想到的是,這個武攸宜根本就是個庸才,周軍在他的指揮下,一連吃了很多敗仗。作為隨軍參謀,他多次進言,希望主帥能改變作戰計劃。但武攸宜一向輕視書生,完全不把他的進言當回事兒。
人家不聽你的,你就閉嘴吧,但陳子昂卻覺得自己是皇上派來參與軍機出謀劃策的,豈容敷衍?所以整天還是跟在武攸宜的后面,叨叨叨,且言辭一次比一次嚴峻。他甚至自請組織一支“敢死隊”,為大軍前驅,沖鋒陷陣。而剛愎自用的武攸宜卻認為他這是看不起自己,一怒之下,便把他貶為了軍營,只讓他管管文書,不許他再參與軍機。
陳子昂心里那叫一個苦??!以至于一夜白頭。一天,他登上了幽州臺,遙想當年,燕昭王筑此臺廣招天下人才,得樂毅,橫掃齊國的往事,又想到自己滿腔熱忱地想要為國征戰,卻不僅得不到重用,反遭貶斥。長期以來,積壓在胸中的那種壯志難酬的感情,頓時噴涌而出,在泗淚滂沱中,他大聲地喊出了他的千古名篇《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好在劇兵人多勢眾,最終還是打跑了契丹人。陳子昂也又回到朝中,繼續做他的右拾遺。他還是一如既往地不斷地上書,這天批評批評這個事,明天又批評批評那個事。
一次,武則天為攻生羌,計劃開鑿蜀山。陳子昂又上書反對。這回,是真把武則天給氣著了。于是,就罷了他的官職。但陳子昂丟官后,仍不消停,還是一有機會就給武則天寫信,痛陳時弊,終于把自己給作進了監獄里。
直到這時,陳子昂才真正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這世上原本知音就稀少,更何況是皇上與臣子之間,武后也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回事過,我真是太傻了!
但這時明白,已經太晚了??蓱z他一個“才名括天地”(自居易語)大才子,雖生在了中國封建社會最鼎盛的時期,卻空懷一腔報國志,得不到施展,何孤獨與無奈。
武則天到底還是不忍殺他,或者說把他關起來,只是想挫一挫他的銳氣。一年以后,又把他放了出來,還給他官復了原職。但他對官場已徹底死了心,就告病返鄉了。
陳子昂回鄉后不久,父死,居喪期間,竟又被射洪縣的知縣段簡歲織罪名,關進了大牢。按說,陳子昂原是武則天的近臣,名重朝廷,即便他現在不做官了,也不是一個小小知縣,敢動的。這背后還有什么隱隋嗎?
原來,這時武則天已垂垂老矣,并在一代賢相狄仁杰的積極籌劃下,已準備還政給自己的兒子中宗李顯了。時,武承嗣、武三思、武攸宜等人都感到了末日的來臨,但仍垂死掙扎,為攪亂視聽,他們不僅對狄相百般糾纏,更加緊了對曾反對過他們的人的迫害。陳子昂就是他們要打擊的一個對象。于是,武三思就密令梓州的知州速把陳子昂這個人給除了。
知州因覺得此事牽扯到朝中的派系斗爭,辦也不是,不辦也不是。于是,就把這個燙手的山芋交給了段縣令去辦。這個段縣令原本就是一個贓官,他知道陳子昂家是當地的富豪,就想借機勒索。而陳子昂又素性高傲,豈肯屈服,再加上父死不久,憂郁傷身,就病倒了。
一日,他在獄中為自己算了一卦,卦呈兇象,遂仰天長號:“天命不佑,吾其死矣!”當晚,就因腦溢血死在了縣衙的監獄中,享年只有43歲。
臨死前,他在獄中憤然寫就了一首絕命詩:
人生固有命,天道信無言。
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
清室閑逾邃,幽庭春未暄。
寄謝韓安國,何驚獄吏尊。
據說,陳子昂死后,射洪縣城的一萬余居民,便自發地罷市了三日,以抗議段簡的罪行。
陳子昂的悲劇,其實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很多正直的知識分子的悲劇,這樣的悲劇在以后的朝代里,曾反復上演。究其原因,封建社會是人治的社會,皇權至高無上,君要臣死,臣便不得不死。即使是打江山的功臣,被冤死的也多了去了。在這種情況下,周旋與抗爭都是要有膽識的,而陳子昂一介高潔之士,是斷不會與之虛于委蛇,委曲求全的,所謂“峣峣者易折,曒曒者易污”,所以他成為權力斗爭的犧牲品也是他的宿命。
陳子昂現存詩共139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代表性作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以及《登幽州臺歌》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