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寧縣早勝初級中學 豆曉馬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在初中階段的學科教學中合理滲透。尤其是初中語文古詩文的文本教學,具備古今社會背景對照、社會進步的標識、個人信仰追求等特征,更容易讓學生在縱向思維的發展中,體會到國家富強、社會平等、個人誠信對一個民族順利發展的深遠意義。探討古詩文教學實踐途徑與策略,是讓當代青少年在實現中華民族中國夢的長征路上,能夠時刻以古為鑒、勇敢前行,為締造中華民族新時期的民族輝煌而努力學習。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時期,初中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對自身在未來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意義。初中古詩文文本的學習內容,兼容了國家、社會、個人之間的關系,適用于落實我國當前教育教學中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讓青少年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初中古詩文內容是中國歷史社會的一個縮影,研究其中表達的思想主題,是在對古代中華文化的洞察中,發掘時代需要的民族精神和家國情懷。通過對文本內容的研讀,教育學生在新的歷史時期努力豐富自身的學識,提高對知識的應用技能,本著終身學習的時代觀念,做適合社會發展的時代新人。
古詩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學生從學習伊始,就接觸到的包括各種思想教育的載體。古詩文中蘊含著哲學、倫理、習俗等內容十分豐富,需要學生在深入的學習中進行有效的繼承和發揚。初中階段的古詩詞比小學階段學習的思鄉、憂國、送別等以生活為主題的古詩文的含義更加深刻,很多內容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鞭撻。
如杜甫的“三吏三別”,揭示了當時社會動蕩、長期的戰爭給百姓帶來的困苦。學習古詩文要有品鑒詩詞文化美的能力,也要在深刻的思想內涵中激發學生對現在美好生活的珍惜,對民主、法治國家的熱愛。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具備誠信、友善的品質。
初中古詩文在反映古代社會生活的描寫中,有許多社會背景和自然環境是學生陌生的,創設教學情境可以輔助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生活,在提高審美情趣的過程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如教學《觀滄海》,學生在初步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感知本首詩是曹操描寫大海的景觀,而深入體會作者如何運用借景抒情表達自己的雄心壯志,就需要“波濤洶涌”的大海作背景,作為作者當時激情澎湃的烘托,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繼而對“洪波涌起”的大海那種動蕩不安性格的解讀,從而從作者形似模擬的恢宏手筆中,感受深沉飽滿、雄健有力的文風,引起讀者在情感上的共鳴。對于這個背景的選擇,教師要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可以遵照詩中描寫的渤海的海潮視頻,作為學生朗讀學習的場面背景。讓學生在多媒體信息技術下,提高對《觀滄海》情理結合、寓情于景的內容描寫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需要結合創設的渤海的場面背景,引發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在以大海視頻為學習背景下,方便教師在教學中進行知識的拓展,并且結合《三國演義》的文學讀本閱讀,加強對學生進行中華文化的熏陶。如,結合海景在閱讀拓展中欣賞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體會“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壯美,以及在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的《赤壁》中,聯想曹操當年夢想著一統中原的雄心壯志。古詩文學習中涉及的景物和場面比較多,通過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只要創設一個小小的學習背景,就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激發情感的物理環境構建,不但有利于學生深刻地解讀文本,更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初中古詩文中的社會背景涉及當時的政治、經濟情況,對于初中生來講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內容。眾所周知,初中的一部分古詩文的學習是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行講讀的。因此,構建學習小組為學生的討論交流提供學習的平臺,對古詩文的學習很有益處。而且,在深入分析交流中,可以形成古今社會的對比,加強學生對現今和諧、法治社會的熱愛。例如《賣炭翁》是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作品,學生的討論內容可以是:“翩翩兩騎”來的人,為什么沒給賣炭的老翁帶來等價的交換,“半匹紅綃一丈綾”是否能解決賣炭老人“身上衣裳口中食”的生活問題。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結合以往學習古詩文的文學常識,和初中歷史等教材的學習途徑獲得的相關信息,進行組內交流,以加強學生對當時社會統治者對勞動人民肆無忌憚地掠奪的認識。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學生會向教師提一些由于社會差異而帶來的他們不能理解的問題,如:賣炭的老翁為什么不找市場監督管理局來解決這種強賣的事情,老人那么老了還要“伐薪燒炭”,當時的朝廷沒有“精準扶貧政策”嗎?學生的疑問恰是教學中要通過古詩文文本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的滲透。學生以現代的思想見解,對古代社會的管理制度提出疑問,并不是一種無知的表現,而是時空帶來的理解古詩文的障礙,產生出對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民主、法治方面的質疑。這樣的小組交流,更容易形成新舊社會制度的對比,讓學生認識到現代人不但生活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里,而且享有廣泛的權利。在結合身邊社會主義制度以及法律、法規的介紹中,增強學生對新中國社會制度的熱愛,更加珍惜我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生活環境。建立學習小組加強對文本背景的交流,提高了學生對社會的理解和認識,為古詩文學習奠定了了解其社會背景的交流平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過程中的滲透,是新時期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恒久的主題。教學中要突破文本知識表面的束縛,通過創設情境、構建學習小組、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對國家、社會的了解能夠“走進文本體會,走出文本反思”,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使當代初中生在學習生活中更加誠信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