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經開區青海湖路小學 劉青 郭夢迪
創設情境是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隨著課改的深入以及高效課堂的研究,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已經被教材的編寫者和廣大教師接受和認可。從人教版、北師大版到蘇教版等版本教材,其通過呈現各種情景圖感染學生,誘發學生的情感,強化學生的認知體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從示范課、觀摩課、研討課到各類優課評比,教師們都能積極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然而有些數學課不管教學是否需要,不管情境與知識是否融合,把情境創設當成一種時尚,認為只要有了情境創設就能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堂越“熱鬧”越是好課,從而致使教學情境的創設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對于這種現象我們應該引起重視。
我在一次數學優課評比中,聽了4位教師同課異構《確定位置》。下面以這四節課導入為例談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教師甲:同學們,你們是哪班的學生?學生1:四年級五班。學生2:四(5)班。教師問:哪種表達方法簡潔?然后教師引導:如果只說你們是四年級的學生,能確定你們是哪班的學生嗎?如果只說5班,能確定你們是哪個年級的嗎?在以上基礎上引導學生說出“簡潔”“準確”兩詞。教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簡潔又準確的方法來確定位置。
教師乙:同學們,我們一起做個游戲好嗎?游戲的名字是老師說你們做。教師:請第1行的同學站起來,這時左右兩邊第一行的同學都站了起來。教師質疑:為什么這兩行的同學都站了起來?學生齊答:因為老師沒說從左數起還是從右數起。教師:請第2排的同學站起來,這時又有兩排同學站起來。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觀察者從左往右數為第一行也叫第一列,依次是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觀察者從前往后數第一排也叫第1行,依次是第1行、第2行、第3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用“列與行”的有關知識確定位置。

教師丙:同學們,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找禮品盒的游戲。課前教師把一個精美的禮品盒放在了一個同學的抽屜里。然后請一名學生去找,這位同學從第一個學生的抽屜開始找,找了3分鐘都沒找到,這時教師說:它在從左往右數第五組同學的抽屜里。這位同學馬上跑到第五組又開始找了起來,又是2分鐘過去了,還是沒找到。這時教師接著說:它在從前往后數第六個學生的抽屜。這位學生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終于找到了禮品盒,這時教師質疑:為什么給出第幾組第幾個座位后馬上就能找到禮品盒呢?引導學生發現是因為給出了具體信息,確定了位置。教師導入: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確定位置”(教師板書課題:確定位置)(這時10分鐘過去了)。
教師丁:直接利用課件呈現教材例題1的情景圖:觀察并描述小軍的位置。學生1:小軍坐在第3組第4排。學生2:小軍坐在第4行第3排。學生3:小軍坐在第4排第4行……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知道小軍的位置了,那么怎樣才能正確、簡明地說出小軍的位置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確定位置的方法。(版書課題)
縱觀四位教師的情境創設,教師甲利用學生把四年級五班習慣說成四(5)班,只是為了后面學習用數對確定位置比較簡潔、準確做鋪墊,從這一目的來說是有效情境。就“確定位置”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不太直接,就是無效情境。教師乙情境創設游戲化、新穎,在游戲的同時讓學生理解了什么是列?什么是行?知道了從觀察者的角度從左往右數依次是第幾列,從前往后數依次是第幾行,在短時間內引入課題的同時又教學了本節課的第一個知識點,是有效情境。教師丙利用“找禮品盒”的游戲導入新課,看似新穎有趣是有效情境,但是讓一個學生無目的地找了3分鐘,接著教師給出一個信息又找了2分鐘,最后教師給出確切信息在上課10分鐘后才導入新課,期間其他幾十位學生看著一位學生在座位上找來找去,我覺得這樣的情境創設只是為了說明“確定位置必須有確切的信息”,因此,這一教學情境的創設失去了應有的價值。教師丁直接呈現教材情景圖,讓學生說出小軍的位置,當學生用不同的語言描述小軍的位置后設疑:怎樣才能簡潔準確地說出小軍的位置呢?從而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是有效情境。
只有入景,才能生情。讓學生融入有效情境之中,讓學生覺得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翁,教學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堂上,教師要當好“導演”和“教練”,誘發學生“入景”,使學生產生“入景始入親”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但是在創設情境的時候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如:創設情境的目的,情境怎樣去創設才能更有效等等。“情境之于知識,猶如鹽之于湯”,鹽需融入湯中才能被吸收,情境需融入知識中才能更有效。教學情境地創設必須結合知識及學生的年齡特點,突出數學的本質特征,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情境,為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支撐,以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